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案天后李欣频的创意课堂:重新“解析”你自己
userphoto

2023.05.25 宁夏

关注

听过李欣频老师的课,或者读过她作品的伙伴,应该不难发现,她的每句话信手拈来,自成文案。不禁想感叹:创意人的头脑里,好像从来都不缺灵感!

但那并不是与生俱来的!

创意不可复制,不过,激发灵感和创意的方法殊途同归!

抽空听了几节李欣频老师的课,的确受益匪浅,同时整理了一份学习笔记,在此分享给大家:

没有规划,就注定要被规划

眼下,你的人生都被安排得明明白白了吗?

谈到规划,李欣频老师回忆了她的学生时代,每逢暑假,她会在放假前就将老师布置的作业做完,然后余下的时间,还很充分,她会提前学习下学期的课程。

你看,优秀的人并是生来优秀,成功也并非一蹴而就,是日积月累的勤奋,让他们一点点超越了同龄人。

说一千遍都不如一句行动来得实实在在。如果想用一年、两年、三年……来改变自己,你想变成什么样,你正在做什么让自己更接近未来的自己?

也许有人会说,通过阅读,读很多书书籍,那么,不妨来看看欣频老师给出的阅读建议。

规划,让人生一步步清晰变得

关于阅读与规划

要有计划、有选择性地去读,不仅仅局限于某一类,而是分门别类,多方面涉猎。

比如,创意类、文学类、历史、哲学、建筑……

感性的人多看看理性的书,理性的人也适当走近文学。

书目分类存放,让后备知识永远处于“满仓”的状态,便于查找和阅读。

当然啦,如果能存放在大脑是最好的!但大脑的“存储”空间有限,一时不可能容纳所有,为避免遗忘或丢失暂时存放,有空回顾,或需要用的时候,按照类别,找起来也会很方便。

我有任何一个资料或任务,马上整理、归档,避免因其他事项干扰而遗忘,或者用的时候才手忙脚乱地找。平时也有在电脑建立资料夹、素材库的习惯,亲测为工作带来很多便利。

规划和分类存放书籍,还有一个好处——各个类别/学科的书之间建立“联结”。

股票/投资类书籍,教我们学习理财;

心理类/灵修类,教我们如何更好地处理情绪。

哲学使人深刻,史学增长智慧……

没有白读的书,每一本都算数。

养成规划整理的习惯,其实就是——向“高效”迈进了一步!

或许,你也可以有一个“家庭图书馆”

关于旅行与创意

对你而言,旅行的意义是什么?是去看不同的风景,拍一堆照片满载而归,还是在旅行中遇见更深刻的自己?

李欣频老师说,旅行,其实是非常好的创意的内化过程。

去一个陌生的地方之前,做好提前攻略尤为必要:目的地、财务规划、有何本土文化、值得踏足的景点,需要携带的物品,天气,住宿等。

在旅行中,眼光不仅仅停留于表面的事物,或者只感受到不好的状态(如天气、周围环境等),需要有一个深度的体验(去发现不同地方的文化、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考方式)。

通过旅行转变原来很多旧的想法,就算不虚此行了!

等疫情结束,我也想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盼了好久了。

说走就走的旅行

关于人脉与资讯——删繁就简

被很多人脉关系和资讯消息围绕,偶尔也会产生压力感。其实仔细辨别,就会发现有些社交和信息,完全没有必要去关注,或许正是它们,让你的时间变得越来越稀缺,生活不够明朗。

李欣频老师给出的建议是:不要花一两个小时甚至更多时间,去安慰一个充满负能量的人。把自己的“地基”建好,才有能力帮助别人(才可能给需要的人提供有价值的建议)。

适当为自己“减负”,告别无效社交,垃圾短信,还自己一份清静、明朗。

思考:你未来的人生去向是什么?

人活到极致,是素朴与本真

如何处理障碍——把障碍当成起跃的“垫脚石”

谁的人生没有遇到一两个“绊脚石”,如果躲不掉,不妨试试,将它们变为“垫脚石”。

把缺点当成优点来看(缺点在某些情况下还真就是优点,比如一个沉默寡言的人,可能免于口舌之灾,一个失明的人听力胜过正常人……)

把风险当成破局的机遇!这次疫情,可能使许多人面临风险:工作暂时“瘫痪”,财产入不敷出……深度思考的时候到了,困境已然产生,我们能利用这段时间做些什么?历史上重大的变革大都发生在困难时期,也没有一个成功者是偶然走向辉煌,有勇气接受不能改变的(已经发生),有信心去面对能够改变的。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如何看电影——我是谁,我还可以是谁

有时候,我们看一部电影仅仅想取悦自己,但同样的时间,如果还能收获更多,何乐而不为呢!

以不同的身份、不同的视角看这个电影,会受到什么启示?

现实中,你只能是你自己,不过,思维的世界,大可以天马行空。

像孩子一样去思考

假如我是作家、学生、老师、心理咨询师、文案创作者、视频剪辑师、导演……

思考:精彩的片段能给你产生什么启发,怎样将它们转换成创意的方法?

推荐电影:《土拨鼠之日》《上帝也疯狂》

向客户提案——多重身份开启你的“表演”

首先,以自己觉得最好的状态,去面对眼前的“上帝”(顾客就是上帝)

站在客户的角度思考——我的策划方案能否满足他的需求?

站在决策者角度思考——我的策划方案能否产生价值最大化?

从自身出发去行动——顾虑到所有人的想法,解决他们各自的问题。即便不可能做到让所有人满意,但是准备的再充分都不为过,预先做足了准备,在机遇面前超常发挥也未可知。

做生产者,不做消费者

生产者,或者说,创造者身份,就是永远处于一种尝试去发现和改变的状态,创意就会源源不断地产生,一步一步让自己超越原来的层次。

“即便是看一部电影,也不仅仅把自己当成消费者。即便你觉得是这一部糟糕透了的电影,如果让你拍,你会怎么改造它。”

这是李欣频老师的智慧,她总是会逆向思考,及时“调频”,变被动为主动。正是人如其名,“欣频”二字,贯穿她的人生。

创意取材于生活,人人都有尚未被开发的潜力。有意识地挖掘自己的潜力,创意就会源源不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站在原点看新的可能

怎样过一天,就会怎样过一生。所以,你是把一天重复了很多次,还是每一天,都与众不同?

以上,共勉!感谢欣频老师,也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伙伴,能有所收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欣频经典语录
她37岁去过37个国家,7年出26本书,每天读1本书、看1部电影,她说:阅读救过我的命
灵感来了:李欣频的文案创意课
生命要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
《十四堂人生创意课(白金典藏修订版)》(李欣频)【摘要 书评 试读】
年轻人,没事不要老躺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