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认知觉醒》一书中3个比较受用的观点
userphoto

2023.05.25 宁夏

关注

一、书籍简介

* 完整书名:《认知觉醒:开启自我改变的原动力》

* 作者:周岭,作家、自媒体人、心智探索者。

*  内容概括:一本“个人成长方法论”及认知、行为导向类书。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讲述如何内观自己,摆脱焦虑;下篇阐述如何在前者基础上,外观世界,借力前行。

*  豆瓣评分:8.2

*  推荐原因:自己在读,感觉其中一些内容确实能够帮助思维“升级”。

二、读完本书上篇内容,分享3个观点

1. 消除“认知模糊”

一个人的认知能力越强,消除模糊的能力就越强。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边界,从而减少认知盲区。

比如“刻意练习”,当我们充分认知了这个概念,就会明白,它所指向的核心方法论是:避免停留在重复练习“已经会的”这个阶段,而是不断寻找稍有难度的部分,不断去消除“模糊”,变“模糊”为清晰。

这就可以理解,上学期间,“纠错本”存在的必要性了。

会的题目做起来更容易、更顺畅,而难题、错题才是真正的“绊脚石”,解决了“不会”的问题,那么问题就不复存在了。

岭老师给出的建议提升思考能力的方法,正是不断明确核心困难和心得感悟,并专注于此。

启发:1)生活或工作中,想要获得快速成长,就不必去重复做已经掌握的事情,重点在于去解决那些模糊的、困难的事情;2)跳出“舒适区”,尝试突破新高度。

2. 消除“情绪模糊”

《认知觉醒》一书提出:“人们拖延、纠结、畏惧、害怕的根本原因,往往不是事情本身有多难,而是内心的想法变得模糊。”

“具体事件一旦变模糊,其边界就会无限扩大,原本并不困难的小事,也会在模糊的潜意识里变得难以解决。”

也就是说,在事情尚未开始前,不去臆想和放大困难;要避免让自己的大脑对于不了解的事情“过度加工”,将“模糊”带入潜意识。

“说不清、道不明”的状态最为扰人。

周岭老师给出的建议要想不受某个事件的困扰,就要学会正视困扰、看清困扰、拆解并化解困扰,不给它进入潜意识从而变模糊的机会;即使已经进入潜意识,也要想办法将其挖出来。

对每一次困扰进行灵魂三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逐层剖析。

以自己为例吧,我的自卑感源于多种因素,童年的经历、一些受挫的体验等,当我能够勇敢地去正视自己的缺点,不会再去陷入“自我否定”的强化中,一些记忆逐渐变得清晰。

记得上小学时,有一次全校诗文诵读比赛,我代表自己的班级参赛,当时认认真真准备了一个星期,代课老师也每天带着我练习,对我很有信心。

直到第一次正式站在台上,面对着几百人开始“背诵”那篇文章,进行到一半,我却突然感到大脑一片空白,卡在那里,呆若木鸡。我望着下面那群人,不知所措。原本有望为班级赢得荣誉,却以自己的失败而作结。

自那以后,任何需要在人群里发表讲话的事情,我都极力排斥,还未尝试,我就认定自己会出岔子、做不好,不如放弃,也因此错过很多机遇。

现在想来,自卑的种子便是从那次比赛萌芽的。我没有合理地分析和正视自己的一次挫败,导致这颗“种子”在内心无限膨胀,越来越顽固。

直到多年以后,自己主观想要去改变,不再逃避,才与过去的自己慢慢和解。

1)学着分析自己的情绪状态,变抽象为具体,变模糊为清晰,一旦自己能看清楚,就不会再受其困扰,不会迷路;2)勇于正视问题,才能寻求到合理的解决办法,与问题和解,救自我出离“混沌”。

3. 消除“行动模糊”(选择模糊)

当认知足够清晰、内心相对平和时,便可产生行之有效的结果。

行动力弱,一般有以下几个原因:目标过多或不够清晰,存在选择障碍;自身的惰性;本能逃避不确定性;环境因素。

综合来看,主观的占比多一些。

工作中,有时候就会面临“选择障碍”,目标过多,什么都想抓,反而抓不住重点。

生活中,面临食物、衣服等,有时也会有“选择困难”,种类过多,反而令人盲目。

周岭老师给出的建议:将目标和过程细化、具体化,在诸多可能性中建立一条单行通道,让自己始终处于“没得选”的状态。

:1)指令或目标越具体,越有行动力;2)对于任务进行分解,降低占有欲,放弃追求“速成”心理,从不确定中,选出一个确定的唯一;3)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改变,避免让自己陷入“不确定”状态。

三、内观自己,摆脱焦虑

消除认知模糊、情绪模糊以及行动模糊,终极目标就在于:帮助我们内观自己,防止被潜意识所左右,摆脱焦虑状态。

仔细想来,正因为不确定,才会迷茫、才会焦虑。

我们去学习、接收各种信息、习得各种技能,其实就是为了让自己更清晰:

* 头脑更清楚

* 想法更明确

* 内心更明朗

* 有清醒的觉知

* 有清晰明确的主张

* 在大千世界,有一席确定的立足之地

* 在混沌中,避免随波逐流

读这本书,感觉分析自我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好比去组装物件,不了解其中“原理”时,毫无头绪;习得组装技巧后,内心有了把握,无论零件琐碎繁杂成什么样子,会有一个大体的轮廓,随着每一步行动的推进,这个轮廓越来越清晰。

在分享每一篇文章时,我也告诫自己:不要为了分享而分享,尽可能让所写的内容更清晰,表达更准确、流畅,让读者有更好的阅读体验。

那么这个前提就是,我自己的内在逻辑是清晰的。

所以,源头仍旧回到自己这里——本身对了,接下来的每一步才可能对。

这也是我接下来需要不断学习、探索及成长的方向。

* end *


作者:素履 | 90后编辑、自由撰稿人。

公众号:驿路笔记 | 羁旅一程,步履匆匆,那些读过的书、成长的印迹,那些在风中低语的灵感碎片,我小心收藏,慢慢分享。

*  你还可以读  *
让我受益匪浅的5个微习惯
卡尔维诺《看不见的城市》:“若是悟了,脚下便是灵山”
《清单人生》:无论到什么年纪,你都可以有重新出发的勇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认知觉醒》读后感--阅读第99天
读书:《认知觉醒:开启自我改变的原动力》
高手的成长秘籍,是主动消除"马赛克"
数据都要觉醒了,你还不觉醒? ——关于周岭《认知觉醒》一书,干货全在这里了!
思屹讲书|《认知觉醒》:如何消除焦虑,做成一件事情
《认知觉醒》这本书到底讲了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