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云冈石窟的希腊大力神赫拉克利斯
userphoto

2023.05.31 江苏

关注


赫拉克利斯(Heracles,Herakles,Hercules)是古希腊大力士,是希腊主神宙斯的私生子。遭宙斯妻子赫拉嫉恨,逼迫他完成十二件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使命。他完成的第一件任务就是打死狮子,并剥下巨狮的皮,将狮子皮披在身上,狮头皮做成头盔。于是,狮皮盔成为赫拉克利斯的典型装备,他还拥有一枝来自地狱的橄榄枝棍棒神器。赫拉克利斯作为希腊、罗马神话中解厄救灾、勇敢有力的半人半神英雄,出现在希腊、罗马的陶瓶、壁画、钱币、铜石雕像甚至饰物上等等(图1)。后来的亚历山大大帝宣称自己家族就是赫拉克利斯的神裔子孙,他在其所造的钱币和雕刻中,也戴着狮头盔,以赫拉克利斯的化身出现,拥有非凡的力量和勇气。

图1 1 希腊陶瓶上的赫拉克斯图像 2 古罗马时期的赫拉克大理石雕像 (1采自邢义田《立体的历史:从图像看古代中国与域外文化》,三联书店,2014年,第163页2采自《世界美术大全集 西洋编 5 古代地中海与罗马》小学馆,1997年,第208页。

随着亚历山大的东征及之后公元前后一世纪罗马帝国向地中海东部的扩张,赫拉克利斯的形象也从希腊世界出发来到亚洲各地,出现了不少雕刻赫拉克利斯的铜像和石像以及铸有赫拉克利斯头像的钱币,如近代在犍陀罗地区发现了大量正面是当代国王的头像,背后为赫拉克利斯持棍形象的钱币,意在护国卫王。

在深受希腊化艺术影响的犍陀罗佛教艺术中,希腊神话的大力士赫拉克利斯变身为护持佛陀释迦牟尼的金刚力士。英国大英博物馆收藏的一块石雕残件的左侧,有4个面向右的人物,中部可能是佛陀。其中一人头戴有双耳的狮头盔,狮子的前肢双爪打结交叉在胸前。裸上身,着短裙,右手紧握金刚杵,左手拄剑,守护佛陀,以金刚杵代替棍棒,石雕的年代大约为公元2~ 3世纪①(图2)。

图2 犍陀罗出土的藏于大英博物馆的执金刚神与供养者、礼拜者石雕 (采自《世界美术大全集 西洋编 4 希腊》,小学馆,1995年,图79)

结合了希腊文化元素和印度传统的犍陀罗希腊化佛教艺术,沿着丝绸之路随着西行东来的使者、僧人、商旅等穿过西域,来到平城,来到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第13窟南壁明窗东西两侧各雕刻三层佛龛,两侧佛龛的布置并不对称。其中东侧最下一层为并列的五个小圆拱龛,上二层佛龛应是表现一个组合龛。上为交脚菩萨盝形龛,下为坐佛圆拱龛,中间雕七个小禅定坐佛圆拱龛,三者结合表现的是三世佛(图3)。上交脚菩萨为未来弥勒菩萨,下坐佛为现在佛释迦牟尼,中间七佛表示过去佛。下层圆拱龛龛内雕一佛二胁侍菩萨。坐佛著袒右肩式佛衣,右手施无畏印,结跏趺坐于圆台之上。胁侍菩萨手提净瓶立于龛内两侧。龛座涂泥,黄底书蓝字“佛光普照”,为清代之作。龛外两侧各纵雕四格,每格内雕一像,两两相对(图4)。从下至上最下层像剃发,双手向上托抗,右像蹲踞,左像舒相坐。第二层像剃发,呈舒相坐。右像一手横置胸前,一手当腰,左像右手举物,左手于腹前。第三层左像头戴兽头帽,身披兽皮,兽前肢两爪系于胸前,后肢束于腰间。左手前伸,似在托着拱端龙爪,右手上举,握着棒头,舒相坐于方台之上。右像逆发,佩项圈、交叉的披带,左手于膝,右手执棒,呈舒相坐。第四层左像束高髻,斜披络腋,下着裙,双手持物,右手持宝珠或火钳上举,胡跪。右像束高髻,佩V形大项圈,右手叉腰,左手执二股叉,坐于方台之上(图5)。除第四层左像外,均裸上身,披帔帛,着犊鼻裤。这个圆拱龛两侧纵列方格内置造像的布局在云冈石窟是唯一的,虽然同是云冈石窟中期的第9、10窟、第12窟等佛龛两侧也出现了舒相坐形象,但多为菩萨像、夜叉像,且不是均衡排列。这八个形象手印不同,装扮不一,姿态各异,除下层像外均有头光。而且嘴角紧闭,有的还向下耷拉,表情肃穆。我们推测这是八尊天部神像,可能是护持佛法诸鬼神中的“神王”。

图3 云冈石窟第13窟南壁明窗东侧

图4 云冈石窟第13窟南壁明窗东侧佛龛

图5 云冈石窟第13窟明窗南壁东侧佛龛两列神像

佛教中神王是天部诸神之一,有各种名称。后秦佛陀耶舍与竺佛念共译《佛说长阿含第四分世记经忉利天品第八》云:佛告比丘,有四大天神。何等为四,一者地神、二者水神、三者风神、四者火神②。鸠摩罗什译《佛说弥勒大成佛经》:时弥勒佛共穰佉王……入翅头末城。足蹑门阃。……佛于此座转正法轮。……并为演说三十七品助菩提法。……尔时大地六种震动。如此音声闻于三千大千世界。……时诸龙王八部。山神树神药草神水神风神火神地神城池神屋宅神等。踊跃欢喜高声唱言③。东晋天竺僧人佛驮跋陀译《大方广佛华严经》云:彼佛众会一切天龙八部鬼神。乃至无量净居诸天,地神、风神、海神、火神、山神、树神、丛林药草城廓等神,皆悉云集,奉觑世尊听受正法④。慧严等译《大般涅槃经》卷一记诸师子兽王“师子吼王而为上首,施于一切众生无畏”。后汉支娄迦谶译《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二曰:“如师子中王,在深林中,当有所趣,向时无有敢当者”等等⑤。

早于云冈石窟的北凉石塔的基座上雕刻着各种形式的神王像,共同特征为具头光,帔帛从头光顺肩绕肘而下,手持供品或武器,供品有火焰珠、莲花、水瓶等,武器有三股叉。有男有女,男性袒上身,下着犊鼻裤或腰裙。其中索阿后塔(435年)艮像(☶)的左侧边框上刻有“天神王”三字(图6)而且马德惠塔(426年)、沙山塔的神王形象风格相似,手持供物,除马氏塔有一像双手擎盘外,其余的手持三股叉,姿态以交脚坐和舒腿坐为主(图7)⑥。又据新近研究,陈寅恪旧藏,现收藏于广州中山大学图书馆的一份造像台座的拓片,应为北魏承平元年(452年)雕造,石座的三面刻七身神像并有榜题,七身神分别为山神王、树神王、珠神王和四天王像,神王上身袒露,下着犊鼻裤,盘腿舒相坐式。主尊为释迦和无量寿佛。造像功德主为陇西郡人,造像大概出自西北的陕西或甘肃(图8)⑦。这些有可能是云冈石窟神王像造型、宗教意义的来源。而且从北魏晚期开始,在石窟和单体佛造像台座上出现了成组的神王像,如在龙门宾阳三洞、巩县石窟、响堂山石窟、安阳小南海石窟`、天龙山石窟等均可见到。其相近的特征为上身袒露,挂帔帛,下着犊鼻裤或裙,盘腿或支腿舒相坐式,有时手持三股叉武器,北齐时出现身着铠甲宝冠的神王像⑧。其中巩县石窟寺第4窟的狮神王也是人形头戴狮头盔,前肢两爪交于胸前,神王两手于身前拄棍状物,具有赫拉克利斯造型特征(图9)⑨。

图6 凉州索阿后塔天神王像(采自殷光明:《北凉石塔研究》,财团法人觉风佛教艺术文化基金会,2000年,第224页,图137)

图7 凉州马德惠塔基座神王像 (采自殷光明:《北凉石塔研究》,财团法人觉风佛教艺术文化基金会,2000年,第26页,图8)

图8 北魏承平元年(452)石雕造像台座三个神王拓片(采自李裕群:《神王浮雕石佛座拓本考释》,《文物》2010年第7期)

图9 巩县石窟寺第4窟的狮神王(采自河南省文物研究所编:《中国石窟·巩县石窟寺》,文物出版社,1989年,图176;常青:《北朝石窟神王雕刻述略》,《考古》 1994年第12期)

云冈石窟第13窟南壁明窗东面佛龛两侧的神像,除一身为胡跪状的斜披络腋的菩萨装外,均为舒相坐,裸上身、着犊鼻裤的装束。云冈石窟最早出现舒相坐的是第17窟东壁坐佛盝形龛龛内两侧的菩萨像,还有第7、8窟门拱上层的多头多臂天王像。之后在中期洞窟则为常见,如第9、10窟、第12窟、第6窟后室窟顶平棊格内的神像、第10窟前室北壁须弥山两侧的天王、第9、10窟佛龛侧的夜叉像等等。除不持武器的菩萨、夜叉外,其余均为持武器的天部神像。其中在第9窟后室顶部的一位护法天像的耳朵好像为象的耳朵,似乎与象神王有关(图10)。云冈石窟只有第6窟中心塔柱上雕刻的树神王是明确的神王像,逆发,其右侧背后有一棵大树,也是上身袒露,下着犊鼻裤,舒相坐,这是佛传故事中释迦即将出生神灵献瑞和护持的表现(图13)。第13窟南壁东侧佛龛八身造像至少属于守护佛法的天部神像应该不错,虽然手持的股叉、棍棒与诸天神像所持的日月弓箭等武器不同,也缺少每个神王必要的标配,这也许是云冈石窟神王造像处于始凿阶段,神王仪轨还没有确定。陕西省历史博物馆所藏北魏皇兴五年(471)交脚弥勒佛座正面和背面各有四身神王像,同样是上身袒露,下着犊鼻裤,盘腿舒相坐式,也没有表示身份之物(图11)⑩。巩县石窟寺神王群中同样有多尊不可辨识的神王像(图12)⑪,许是中国神王像初始的形象。

图10 云冈石窟第9窟后室窟顶护法

图11 陕西省历史博物馆所藏北魏皇兴五年(471)交脚弥勒佛的神王像(采自金申:《中国历代纪年佛像图典》,文物出版社,1994年,图21)

图12 巩县石窟寺第3窟神王像(采自河南省文物研究所编:《中国石窟巩县石窟寺》,文物出版社,1989年,图121)

图13  云冈石窟第6窟树神王

虽然第13窟南壁明窗东侧佛龛两侧的天部神像还不能确定为神王,但第3层左像无疑具有赫拉克利斯造型特征。头戴兽头帽,兽头粗眉上弯、梯形眼眶、三角圆鼻、宽阔的上唇清晰可见。胸前两条带爪前肢交叉,将前肢肘毛也表现出来了,而且带爪后肢系结于腰部,身左侧小举左臂后有一块圆弧状雕刻,可能是所披的兽皮,身左侧腰部还翘出一端头,可能表示尾巴;像上身裸,下着犊鼻裤,帔帛环绕头光后从肘间飘出;右手下伸,似在托着拱端龙爪,左手上举,握着棒头,棒身有小凹坑,以示瘤节。两腿外撇,一脚横置,一脚立起,坐于方台之上。像面部雕刻上也不同于其他像,鼻梁有横纹,耳佩圆珰饰,虎虎生威(图14)。此像应该是中国目前发现最早的具有赫拉克利斯造型特征的造像。相比从希腊一路东向的赫拉克利斯像又有北魏的时代特点,兽头虽既不见狮鬃也没有虎斑,无法确定为狮头或虎头,但兽头粗眉上翘、梯形眼眶、腿部飘有肘毛为北魏瑞兽的特点。造像不仅着犊鼻裤,还披帔帛,具有佛教人物的装束特点。守护于佛身侧,造像理念上应该是受到犍陀罗艺术的影响。

北朝晚期,头戴兽头帽的金刚力士和天王形象常见于西北地区,如北魏晚期龙门宾阳中洞窟门两侧的多首多臂梵天和帝释天像,头上均戴兽头帽,獠牙清晰可辨,地神托足,手持三叉戟、剑、摩尼宝珠等,集天王、神王、金刚力士、夜叉等护法形象为一身,应还有赫拉克利斯信仰的存在。再后还有上述巩县石窟寺第4窟神王像,克孜尔第175窟两侧对称的密迹力士和头戴狮头皮冠的金刚力士等等。唐代时,多在墓葬守卫或仪卫俑头上有佩戴,后代也是广泛流行,具有威猛护持的象征(图15)⑫。

图14 云冈石窟第13窟赫拉克利斯神像

图15 明代山西阳高云林寺佛像背光中的天王像

守护神舒相坐的形象向西探索可以找到更早一点的案例,在阿富汗哈达的一处贵霜王朝约1世纪初的塔帕绍特大型佛寺遗址内,泥质佛龛中的结跏趺坐佛,左右上方胁侍二菩萨,右侧为单腿支坐的执金刚力士,希腊式面孔,裸上身,下围腰布,胡须浓密,右手拄金刚杵,左肩部披狮子皮,形成狮首含臂造型,即是借用了赫拉克里斯信仰成分,又融合佛教金刚力士的身份形成新的造型,守护佛陀。左侧支坐一女神,左手执丰饶之角,右手上举,或为鬼子母像⑬(图16)。

图16 阿富汗哈达佛寺遗址出土佛龛(采自《世界美术大全集 东洋编 15 中亚》小学馆,1999年,第184页。邢义田《立体的历史:从图像看古代中国与域外文化》三联书店,2014年,第186页)

另,在山西怀仁北魏丹扬王墓前室与墓道间甬道南端绘一对守门神,东侧神为三首四臂,毛发上扬,上身裸,斜披络腋,挂帔帛,下着犊鼻裤,肩部兽首含臂,腿部象首含膝,跣足。一手持一长杆(矛)、一手拖一金刚杵,一手抚腰,脚踏羊。西壁三首四臂,面目狰狞,发缯飞扬。衣饰同东侧。一手高举鼓锤,一手持长杆枪?一手捻于胸前,一手于腰拖金刚杵。脚踩在女鬼向两侧伸展的手上。神像周围环绕团莲花⑭(图17)。这应该是目前考古发现的最早的多首多臂守门神,属北魏平城时期。守门神的四臂含于兽首应该也与赫拉克利斯造型和信仰有关。希腊和罗马的赫拉克利斯除把狮子皮戴在头上之外,还有搭在手臂、提在手里等形象。到赫拉克利斯信仰传到中亚、西亚、西北印度时,不经意间出现了一手持棒,兽首横向搭在另一肩,使手臂从兽首口中伸出,便形成兽首含臂图像⑮(图16、18)。英国私人收藏的相传为阿伊哈努姆出土的青铜赫拉克利斯像狮头便覆于左臂(图19)。故平城时期的兽首含臂的守门神应该是受印度多首多臂、印度夜叉脚踏卧兽或恶鬼、犍陀罗文化承继希腊赫拉克利斯发展的兽首含臂等多种因素融合下的造型。当然,自不经意地从兽首中伸出手臂到四臂均含于兽首内的装饰性设计,这其中还应该有一个过程。头戴兽头帽,身披兽皮和兽首含臂的形象同时出现在北魏平城时期,说明这一时期不论是佛教艺术还是世俗形象,都深受犍陀罗希腊化佛教艺术的影响,可能还存在着赫拉克利斯的信仰,是希腊化风格产物之一。

北魏晚期的宾阳中洞窟门两侧的梵天和帝释天,不仅头戴兽头帽,且兽首含臂、象首含腿,还有地神托足,手持三叉戟、剑、摩尼宝珠等,进一步说明此时也还有赫拉克利斯信仰。

这种守门神后代演变为披铠甲、兽首含臂,守卫在墓门、椁门、窟门等两侧的天王形象,流行地区广大,时间久远,普遍存在。

图17 怀仁北魏丹扬王墓守门神(采自徐光冀主编《中国出土壁画全集2山西卷》,科学出版社,2011年,第32-34页,图28、29、30)

图18 纽约大都会美术馆藏陶瓶 (采自《世界美术大全集 西洋编 4 希腊》小学馆,1995年,第184页。

图19 英国私人藏赫拉克利斯青铜像(采自栗田功著,唐启山、周昀译:《大美之佛像:犍陀罗艺术》,文物出版社,2017年,第5页)
①头戴虎头冠的武士形象的研究,参见邢义田:《赫拉克利斯(Heracles)在东方》,荣新江、李孝聪编《中外关系史——新史料与新问题》,科学出版社,2004年,第15-47页。邢义田:《立体的历史:从图像看古代中国与域外文化》,三联书店,2014年,第151-203页。李淞:《略论中国早期天王图像及其西方来源》,《长安艺术与宗教文明》,中华书局,2002年,第105-141页,。霍旭初:《龟兹金刚力士图像研究》,《敦煌研究》2005年第3期。
②《大正藏》, 第1 册,第136页a。
③《大正藏》, 第 14 册,第430页c。
④《大正藏》, 第9 册,第278页a。
⑤关于神王的研究和佛经中神王,见水野清一、长广敏雄:《龙口石窟的研究》,京都座右宝刊行会,1941年。殷光明:《试论北凉石塔基座像与神王》,《敦煌研究》1996年第4期。赵秀荣:《北朝石窟中的神王像》,《敦煌学辑刊》1995年第1期。金申:《关于神王的探讨》,《敦煌学辑刊》 1995年第1期。常青:《北朝石窟神王雕刻述略》,《考古》 1994年第12期。金申:《一方神王浮雕石台座》,《文物天地》1997年第1期。李裕群:《神王浮雕石佛座拓本考释》,《文物》2010年第7期。八木春生著,下淑君译:《龙门石窟北魏后期洞窟小考——以520-530年期间开凿的石窟为中心》,《敦煌研究》,2007年第第2 期。等等。
⑥殷光明:《北凉石塔研究》第九章《塔基造像》,财团法人觉风佛教艺术文化基金会,2000年。
⑦李裕群:《神王浮雕石佛座拓本考释》,《文物》2010年第7期。
⑧常青:《北朝石窟神王雕刻述略》,《考古》 1994年第12期。
⑨参见河南省文物研究所《中国石窟·巩县石窟寺》,文物出版社,1989年,图版176。
⑩参见金申:《中国历代纪年佛像图典》,文物出版社,1994年,图21。李裕群:《神王浮雕石佛座拓本考释》,《文物》2010年第7期。常青在《北魏皇兴造像考》(《文博》1989年第8期)一文中认为此八尊像与北凉佛塔基座造像意义相同,表示八卦中的八个方位。而我们以为北凉佛塔基座造像为神王,那么皇兴五年造像的八尊像也应该表示神王。
⑪河南省文物研究所编:《中国石窟巩县石窟寺》,文物出版社,1989年。
⑫详细请参见邢义田:《赫拉克利斯(Heracles)在东方》,荣新江、李孝聪编《中外关系史——新史料与新问题》,科学出版社,2004年。李淞:《略论中国早期天王图像及其西方来源》,《长安艺术与宗教文明》,中华书局,2002年。
⑬李静杰、李秋红:《兽首含臂守护神像系谱》,《艺术史研究》第十八辑,中山大学出版社,2016年,第161页。
⑭徐光冀主编《中国出土壁画全集2山西卷》,科学出版社,2011年,第32-34页,图28、29、30。
⑮此部分讨论参考李静杰、李秋红:《兽首含臂守护神像系谱》,《艺术史研究》第十八辑,中山大学出版社,2016年,第159页。

作者 : 王雁卿

编辑 : 付 洁

责编 : 张 华
编审 : 王雁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云冈石窟(四)第 3 窟灵岩洞
对照着画册,把云冈石窟的一些窟龛造像标注了一下,方便大家以后去云
云冈石窟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奇石赋】琢佛琢像 龙门云冈(三十三)
华裔向博物院捐北魏天王头像 流失多年云冈终回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