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阖闾城(下)

四、

考古发现的两个“阖闾城”

文献中的两种阖闾城本来泾渭分明,并无异议,但最近在无锡和苏州各发现一处春秋时期古城,且相继获得年度“中国十大考古发现”,并均有学者认为是“吴都阖闾城”,使这一问题更加复杂化。先将相关发现和观点简单介绍如下:

阖闾城遗存城墙基

1.无锡阖闾城:阖闾城遗址是1956年公布的江苏省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位于无锡市和常州市交界处。遗址现存东城和西城两个小城,两城共一隔墙,两座小城的北墙已不存,南垣和隔墙皆保存较好。东西长约1000米,南北最宽处约500米,原保护范围约0.5平方公里。2007-2008年,以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为契机,对阖闾城遗址进行了为期一年半的考古调查和钻探。调查范围包括东城、西城、阖闾大城、闾江水系、胥山和胥山湾。钻探发现并确认了春秋晚期的城墙、城内的高台建筑、陆门和水门;阖闾大城长2100米,宽1400米,面积2.94平方公里。发现了宽34米春秋晚期的墙基和水门遗迹。同时采用物探对考古钻探的结果进行叠加验证,对城壕、水门和城内水道情况进行探测和推测。阖闾城遗址的大城、东城、西城和高台建筑的年代均为春秋晚期。阖闾大城的发现,完整地复原了文献中伍子胥造筑的阖闾城。根据阖闾城遗址的等级规模、年代布局和历史文献,发掘者初步推断阖闾城遗址为吴王阖闾的都城。这一观点迅速被无锡方面大肆宣传,并写入相关标识。该遗址入选2008年度“十大考古发现”,并在2013年入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阖闾城遗址俯瞰图

2.苏州木渎古城:2000年苏州博物馆考古部通过考古调查,在灵岩山侧发现了大量的长条形土墩和长方形土墩,总长绵延数千米,并初步判断其为一处古代大型遗址。2001年春,对3处长条形土墩进行了试掘解剖,根据土墩结构和出土印纹陶片的时代,初步推测其为春秋晚期城墙。以上这些成果为进一步探索吴都所在提供了重要线索。自2009秋至2010年秋,考古队在苏州西部山区进行了大规模的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考古调查和发掘表明,木渎古城址呈不规则状,城墙大致沿盆地边缘分布。其中,南北两道城墙之间相距约6728米,城墙外侧均有护城河等水面遗存,古河道穿过城墙上的水门连通城内外。城内有小城1座,城内尚存的235处土墩包含有东周时期大型建筑基址。结合城址周边分布的大量两周时期聚落、墓葬、严山玉器窖藏等遗存。可以初步认定木渎古城是一座春秋晚期具有都邑性质的城址,规模大,等级高。十大考古评选专家认为木渎古城的发现解开了苏州一带东周时期大量不同等级墓葬、遗址和高等级玉器窖藏所构成的聚落群的核心遗址在哪里的谜题,为春秋时期吴国都城的探索提供了至关重要的考古学证据。该遗址入选2010年“十大考古发现”。

木渎古城考古现场

关于木渎(灵岩)古城的性质,1989年钱公麟先生首次提出阖闾所建吴国国都吴大城不在今苏州市区,而在西南郊木渎一带的山间盆地。2006年陆雪梅等人再次强调,木渎古城是阖闾时期吴国都城,现在苏州古城形成于汉代。张敏认为根据考古调查和发掘,木渎古城应该是文献里的姑苏城。姑苏城的年代最早为春秋晚期;现存的姑苏城应为楚威王灭越后的越国都城遗存。姑苏城的平面布局与《越绝书》《吴越春秋》记载的吴城、吴大城相去甚远,周边的历史地名也不相符,显然姑苏城与《越绝书》、《吴越春秋》所云吴王阖闾的都城无关。姑苏城先后为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的都城,因近姑苏山、姑苏(胥)台而名姑苏,姑苏古音同句吴。

五、

基本认识

1989-2008年短短的二十年时间,忽然冒出来苏州古城阖闾城、无锡阖闾城、木渎阖闾城“三个吴都阖闾城”。对此现象吴恩培先生称之为“三都并峙”局面。文献记载和常识告诉我们,吴国阖闾时期既没有、也不可能,更无必要同时建立三个“吴都”。那么这些所谓的“吴都阖闾城”哪一个才是真正的吴国都城呢?

首先看无锡阖闾城,在元末明初《无锡县志》中记载“吴地黄渎土为大小二城,当阖闾伐楚回,故因号之。”亦即阖闾时期所建之城,而特意指出“今按阖闾大城在姑苏,即今之平江是也”。张敏先生将其判定为“吴都阖闾城”,和先秦文献里的“吴墟”明显不合。经过春秋晚期吴越战争的破坏,再加之越北徙琅琊,吴都到战国晚期春申君治吴之时已是一片废墟,何得到宋元之际“其城犹在”。因此张敏先生所谓的无锡阖闾城“遗址的地理位置、年代等亦与历史文献的记载相符”只是和《无锡县志》所谓“故因号之(阖闾城)”相符而已。如果无锡阖闾城就是吴都阖闾城,也就是春申君黄歇治吴时的采邑,那么为什么到了秦汉时期会稽郡城要迁移到现在苏州古城?所以无锡阖闾城无论是从地理位置、历史记载、城市建设的逻辑来看都不可能是“吴都阖闾城”。

阖闾城遗址石碑

再看苏州古城,既有历史文献的支撑,也有大量相关的地名证据,似乎就是“吴都阖闾城”。但是,和无锡阖闾城遇到同样的困难是如何解释“吴墟”的问题。这不得不使人怀疑《吴越春秋》所描述的“周回四十七(二)里”的古城是不是“吴都阖闾城”的外郭城?姑苏城城墙的周长,数字上有四十多里到三十多里的变化,这一方面是尺度实际长短的变化的原因,另一方面城墙也存在着兴废赢缩的变化,平四路城墙上曾经发现过六朝和晚唐墓葬就是很好的证据。经过折算,文献中的古城周长和现在苏州城的周长比较接近,城门名称和位置也基本相同。也就是说春秋晚期吴国都城经过近千年的发展,几乎没有扩大和变化!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只有一种可能,《吴越春秋》所描述的就是当时作者所见的会稽郡城!因为《吴越春秋》《越绝书》根据《隋书经籍志》评论“其属辞比事,皆不与春秋史记汉书相似,盖率尔而作,非史策之正也”。现代学者也认为这两部书为历史散文或小说家言。二书作者可能并未认真考证他当时所见的吴郡郡城是否真是吴国都城阖闾城的原貌。因此,我们认为吴郡郡城和吴都地点是重合的,只是面积大小不一样而已,到秦汉时期,吴都阖闾城遗址已经被后期城址所叠压。正是因为吴都阖闾城并没有后来的会稽郡城那么大,所以在历次调查或发掘过的城墙基础中,发现春秋战国遗存较少。但这仅仅只能说明现存城墙晚于春秋战国,甚至这一点推论都不可靠。因为吴都阖闾城是伍子胥相土作城,选新址而建,城墙基础里没有春秋晚期遗物也很正常。更何况,吴都阖闾城面积和秦汉会稽郡城相比,应该非常小。假如阖闾城的城墙和会稽郡城的城墙不在一个位置上,以晚期城墙的包含物来看,自然不会得出早期城址的时代。苏州古城内有一些东周遗存,钱公麟、唐锦琼等人,已经做过一些梳理,最近我们又在大公园北侧金城新村做了小面积发掘。该地块春战地层厚达三到四米,并且出土了原始青瓷、骨质剑珌。这显示出古城核心区域确实在春秋战国时期有人长期在此活动,且在地层中发现有非常明显的灰烬层,这也许就是“焚其姑苏”的遗迹。但要证实吴都姑苏所在地仍需要在古城范围内做大量的工作,文献指示阊门、春申君庙、古吴路等区域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地方。

原始瓷提梁盉

如果现在苏州古城就是吴都阖闾城所在地,那么木渎古城又作何解释?姑苏城就是吴国都城,根据对苏州博物馆余昧剑铭文“攻吴王姑讎余昧”中“姑讎”一词的考释,结合诸樊兵器铭文中所谓的“姑發”一词综合考虑,我们认为“姑讎=姑發=姑苏”。亦即姑苏是吴国王室类似姓氏之类的专有名词,进而将吴国都城也称为“姑苏”。阖闾城只是后人的对阖闾时期吴国都城的称呼,并不是当时的称呼。但是木渎古城确实也是一座“具有都邑性质的古城”,它的性质,我们觉得极有可能是“寿梦卒,诸樊南徙吴”时的遗留。木渎古城不是张敏所谓的阖闾所都“姑苏城”,而是诸樊所都“姑苏城”。从诸樊到阖闾,共计四王四十一年,这一期是吴国频繁和楚国争夺淮河流域的时期,并无太多的精力营建都城,所以只能利用自然山脉,仅仅在山口处加筑城墙和城门。因为吴国地处江淮流域,政治制度明显落后于北方中原,依然保留有浓厚的原始部落制度的残留,所以在木渎古城保留有诸多小城,以容纳不同的人群。根据木渎古城的考古资料,它非常符合诸樊之后阖闾之前这一段吴国都城的性质。

吴王余眜剑

因为木渎古城所在地虽然群山环抱,易守难攻,但对于一心想北上争霸的阖闾而言,就过于狭小,且容易受到擅长水战的越军的进攻,所以在伍子胥的鼓动下,阖闾将都城迁出西部山区,而在东部平原新建都城,即后代所谓的阖闾城、吴大城。

简而言之,阖闾城是宋元时期对阖闾时期古城址的称呼,它有两种性质,“一种是阖闾所都之城,一种是阖闾所建之城”。无锡阖闾即为阖闾所建之城,姑苏城即为阖闾所都之城。木渎古城极有可能是诸樊南徙吴之后到阖闾徙都之前吴国的都城姑苏城所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吴国历史的再思考——以近年来苏南春秋古城遗址的发掘为线索
阖闾大城考古又有新发现苏州历史增添新篇章
苏州这座古城遗址,堪称全国之最。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阖闾大城?
无锡发现2500年前吴国阖闾古城
2008年中国考古10大发现之一 太湖边上藏着一座2500多年的古都
为什么说先有木渎城,后有苏州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