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记忆中的故乡——洗澡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每到冬天,洗澡仍然很难。一般人多是半个月到1个月才能洗上1次澡,因为那时的浴室(方言叫混堂)并不经常开放。可能是因为煤的供应量少,同时浴室是公办的,带有一定的福利性,收费不高,开放次数多的话,费用跟不上。

埭头的浴室与老虎灶相邻,老虎灶的师傅兼烧浴室的锅炉。浴室在每年深秋天冷后才运营,天气热时就关停。浴室大约是隔十天、半个月开放1次,过年前会多开放几次。只有一个浴室,男浴和女浴间隔着开放,但男浴开放的次数为多。男宾的浴资好像是1角钱,女宾是1角五分,主要是因为女性洗头、擦身用水较多。

每当浴室开放,去浴室洗澡的人极多。那时埭头的浴室里只有几张躺椅,可供人躺着休息,其余的是沿墙边及中间放的长条靠背椅,浴客可用来放衣服。因为浴客多,经常要等别人穿衣走了才有空间放衣服。

女宾洗澡,都是好几个人一起去,有时是母女,有时是闺蜜。有时带着菜篮去浴室,既可以带衣服、毛巾等,也可以在找不到放衣服空间时,用来放衣服。

那时的浴室并无毛巾、肥皂等提供,这些东西需要浴客自己带。那时已经有洗发精,但只有一种,是上海产的蜂花牌洗发精。上海牌香皂了,大部分浴客只用普通的洗衣皂洗澡,少数生活条件好的人则用香皂(当时有上海牌香皂、檀香皂)

浴室的里面是昏暗、闷气的浴池,有一大一小二个水泥池,没有自来水,也没有可以淋浴的莲蓬头。小的一个池子下面是锅炉,水温很高,人不能入池,上面架着木栅栏,偶尔有人躺在栅栏上。每半小时左右,会有师傅往小池子里倒入12桶冷水,小池子有一个出口通到大池子,这样小池子的的热水可以不断流进大池子,补充大池中水的损耗。大池大约是34米见方的池子,水深约5060厘米,人们可以在池中泡洗,在池外涂抹肥皂后,从大池中舀水冲洗。

浴室堂一般在上午开烧,下午12点钟时才能烧热开放。刚开放时浴池中的水尚是清的,如果稍晚去的话,浴池的水较混浊,颜色有些象涮牛奶瓶的水,散发着肥皂的气味。

那时人们洗澡的时间总是很长,也许是多日不洗澡的原因,一般都要浸泡、搓擦身体多次,因此很少有在半小时以内能洗好澡的,有的人还会躺在浴室里睡一觉。

由于浴室一般很挤,去浴室洗澡要花钱,所以很多人在浴锅里洗澡。

浴锅跟灶台差不多,是一个只有一个很大的铁锅的单眼灶,一般造在小屋里或老屋的一个角落里。在锅中挑二担水,烧热后,人就可以坐在锅中或锅台上洗浴。坐在锅中时,屁股下要填一下直径十几公分的圆圆的“浴锅板”,以免烫伤。

在浴锅中洗浴,浴水冷了,就叫旁人用柴草在锅底下烧火加热。但因为浴室周围很冷,有时还有些漏风,在浴锅洗浴时,常常是下半身热,露在水面外的上半身有些冷,需要不停地用热毛巾带着热水边搓边焐。

那时村上只有几家人家有浴锅,其他人家要洗浴就去借用,当然是免费的,但必须自己担水、带柴草去。一浴锅水,有时是一家人洗,有时是一、二家人洗。家乡的习俗是先男性洗,男性洗完后,才轮到女性洗。

在浴锅中是不能用肥皂的,也不能在其中洗头。尽管这样,洗得人多时,到后来,浴锅中的水难免混浊。

在中医学院上课时,教《内经》的法锡麟老师讲过一个故事:在法老师的家乡武进孟河,有个老郎中,喜欢将别人在浴锅中洗澡后的水,搅拌一下,然捞起浮在上面的泡沫吃下。老郎中认为这些泡沫是人体的津液,有益健康。虽然我听得有想吐的感觉,但记忆却十分深刻。

那时没有性病,在浴室或者浴锅里洗澡,即使水有时不清爽,但不会得什么传染病。但那时跳蚤、虱子仍能见到,偶尔有人会在混堂里染上,皮肤就会瘙痒起疹块,所以每次洗澡都要注意,不让自己的衣服与别人的衣服堆在一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洗澡
【老行当】澡堂 洗个澡过年
老泰州儿时回忆—洗澡
镇江曾经有个地方叫“澡堂子”!一度它还是镇江旅居的服务点!
也说上海的混堂
老北京的澡堂子文化,北京人冬天最温暖的回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