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记忆中的故乡:大麦糊粥和焙米茶

  记得在我们小时候,每到夏天,家里几乎每天早上都要煮一大锅大麦糊粥,就着自家腌制的干巴菜和咸萝卜干作为早饭吃。

  大麦糊粥是用大麦粉调成稀糊、加少量白米和足量的水,再放适量的碱水,一起煮成的。在煮的过程中还要适当搅拌均匀,还能防止结底。有时还会用小麦粉调成近半干的糊状抓在手掌中挤压,面块一小块、一小块地从掌间被挤入锅中,煮熟后就成为一小块、一小块的面疙瘩,比单一的大麦糊粥耐饥。

  在吃早饭时,都会捞沉在锅底的、偏干一些的大麦粥或面疙瘩吃,因为上午要去田里干活什么的,吃些有实质性内容的东西,更耐饥、也有力气。留下来较清稀的大麦糊粥,会盛入差不多可放三、四斤水的陶头内,放在碗櫉中,或放在灶台上盖上纱布防止苍蝇叮。待到中午从田间回到家时,正是又热又渴的时候,人看到饭还不一定有胃口,但端起盛放大麦糊粥的陶钵,谁都能一口气喝下半个钵头的大麦糊粥。夏天中午时,冷的大麦糊粥,是大家心目中最可口的东西,既解渴、解暑,还开胃、养胃。可能是因为那时经常吃放有碱水的大麦糊粥、汽酵饼等食物的原因,那时几乎见不到有患痛风、尿酸高之类的疾病的人。

  因为每天都要吃大麦糊粥的关系,那时,几乎家家都种大麦、小麦,生产队也同样大麦、小麦都种,因此大麦到处都能容易找到。夏天,生产队的社员在田地里干活的时候,队长有时会安排人回家烧一、二木提桶开水,里面放上一把炒成焦黄的大麦,开水就变成了香喷喷的大麦茶,既解暑、开胃,口感也好。有时,则是叫人打上一桶井水来,放少量糖精在内搅拌一下,凉凉的、带着甜味的井水也很受欢迎,一提桶井水也很快就会见到桶底。

  夏天的晚餐,吃焙米茶的人家也不在少数。特别是天气很热,口很渴而胃口不好时,很多人家都会做一锅焙米茶晚餐

  所谓焙米茶,并不是普通的用茶叶泡的茶,而是用焙炒过的炒米泡过或煮开的米茶。做焙米茶时,要先将大米淘洗干净,稍晾干不再看起来潮湿。然后放在铁锅里,在灶膛中用稻草点火后,将火钳压在草结上,尽量将火焰压低,这样锅的温度就不会升得很快,用锅铲随温度大小调整翻炒的速度,锅的温度越高,翻炒得越快,直至白米变成淡淡的焦黄色。若火大了,米会变得焦黄色深一些,虽会略带些苦味,但还是能被米的焦香掩盖住也不至于太难吃。米焙好后,就在锅中加入开水,再加把火煮开或直接倒些开水在锅内焙米茶做好了,可以马上吃了。因此,做焙米茶简单、快速,也是大家在大热天时喜欢做焙米茶吃的原因之一。

  有时家里在饭有亲戚路过,或临时有事在下午三四点钟时来家时,家里又没有合适的饭菜待客,也会做一锅焙米茶,加上2个沸鸡蛋,再将现摘的蔬菜炒上一盘端上桌,这在那时,也是算说得过去的待客之道了。

  在那时的农村,也许是营养不好、体质弱的原因,农村经常会有发热、腹泻什么的情况出现,患阑尾炎、胃溃疡等病在医院做过手术的人也经常见到,因为发热、腹泻、术后体弱而胃口不好时,即使不在夏天,有时也会做焙米茶当饭吃。因为经糊化过米,米饭更容易消化。这其实是挺有智慧的,因为中医在用中药治疗胃肠疾病时,经常将中草药炒焙后用,比如炒党参、炒白术、炒陈皮、炒扁豆、炒山药、炒白芍、炒当归、炒麦芽、焦山楂等,经过炒、焙的中药,其有效成分更容易被煎出,更容易吸收,药性也变温。中医认为,黄色为土色,脾胃属土,炒成焦黄色的中药适于入脾胃经,对脾胃功能(主要对应西医的消化功能)更好。

  现在几十年过去了,我们的饮食生活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即使在农村,现在也很难找到大麦了,大麦糊粥和焙米茶也很少吃了。我们这些吃大麦糊粥过来的人,在闲谈时,经常会谈到过去的生活,谈到大麦糊粥时,大家无一不表示怀念。我想,主要是这些东西养育了我们,伴随着我们,是我们以前生活的一部分,所以我们难以忘怀。同时,还因为这些食品,天然、健康,顺天时又适人性,现在普遍都认为有益于人体。或许某一天,这些久违了的东西会逐渐回到我们的生活中,就像很多已经消失了的东西一样,又得到重视和传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做梦易醒】​黑米大麦小麦粥
[分享]香喷喷熬粥六绝招~
糁(釆)粥
夏日多喝“双麦”茶
香喷喷熬粥秘笈6大招
【故园往事(50)】漫话大麦(许广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