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记忆中的故乡:乘风凉

  大约五十年前,那时家乡还没有电风扇、没有空调,更没有电视机。在还没有电风扇时候,乘凉主要靠自然风。白天最热的时候,人多待在家里通风的厅堂处,或在屋背后或巷口的阴凉通风处乘风凉(乘凉在家乡称为乘风凉)。在外劳作、割草时,则经常到树荫下乘风凉,孩子们则经常到河里游泳。

  夏天的晚上,屋子里的温度仍然较高,晚上人们多在屋外乘风凉,待屋里的温度低下来时,人们才开始陆续回家睡觉。

  乘风凉始于吃晚饭,家乡人吃晚饭多在下午5点多就开始了。因为屋外较屋里热,所以晚上也多在屋外吃。在洗澡前后,在自家门口或巷口通风处,打扫一下,洒些清水以防灰降温。之后,大家陆续地从家里搬出竹床、躺椅、靠背竹椅、小板凳之类,摆放在一起,准备晚上聚在一起纳凉用。

  乘风凉时,扇子是必备之品。扇子一是可以用来扇风。特别是在无风的晚上,天气很闷热,人会很难受,尤其离不开扇子扇风。那时,晚上人都在蚊帐中睡觉,边扇风边睡觉,扇着扇着,人就睡着了。二是扇子可以在乘风凉时驱赶蚊虫。乘风凉时经常会被蚊子咬,特别是有一种花蚊子咬人特别厉害,所咬之处皮肤上就起一个小疙瘩。坐卧时,下肢与背部被蚊咬时,用扇子拍打又快、又方便,顺便可以用扇子边挠挠痒。

  那时,扇子大多用的是芭蕉扇。芭蕉扇大约23角钱人民币一把,扇面大,扇的风也大,价格便宜,又比折扇、鹅毛扇、竹扇都要结实,所以最为实用。一般都会在新扇子买回家后,用花布条缝个边作个记号,同时可起到加固作用。或者在芭蕉叶面的光滑处,用墨汁写上一个字,用煤油灯的烟熏黑写字处及四周,再用碎布擦一下,有墨汁处即被擦除,而其周围擦不去,字就被显露出来了。

  竹床是用毛竹制作的,大小比单人床略长、略宽,有四条腿,不可以折叠。平时则放在屋角,夏季时拿出来供纳凉用。因为轻便,一个人就可以搬动竹床,所以几乎每户人家都用竹床乘风凉。用过多年的竹床,床面的竹篾面,因多年来被汗水浸渍,有一层光滑、微黄微红的包浆,肌肤接触时,有一股清凉的感觉。竹床可勉强平躺二个大人,人多时,竹床两边可坐56个人。

  那时的躺椅也极为常见,人可半坐半卧在上面,再将脚架在小板凳上,这样全身就会很放松。躺椅有毛竹、木材、钢材、帆布、藤条等多种材质做的,除了藤条编制的,大多数躺椅都可以折叠收放。我家的躺椅是家父用废旧的空心铁管、传动皮带等做的。

那时,家家都有几张靠背竹椅。靠背竹椅比现在的靠背椅的一半略高,但有靠背,同时还有扶手,比坐板凳舒适。靠背竹椅也很轻便,可以一只手拎着或斜挎在靠背与扶手之间,带着到处移动。

  晚上乘风凉时,可以边吃西瓜、李瓜、炒蚕豆、炒瓜子,边闲聊。男人们聊的主要是新闻或小道消息。而女人们大多聊的是子女或男人的事,或张家长、李家短之,或买了什么东西,在哪儿买东西比较合算。

  人们在乘风凉聊天时,难免会评论村上人的行为,谁家的孩子孝顺,对老人如何如何好;谁家的子女长辈如何忤逆;谁如何勤快,谁又是如何懒散;谁家又有什么喜事,谁家遇到什么灾祸。小孩子们则喜欢在竹床上爬来爬去、玩耍。稍大一些的孩子则在旁边,边玩耍边听大人们闲聊,了解新闻或人情世故。

  那时差不多有一半以上的人家里都有收音机,乘风凉时,收听收音机的人也很多。

老头子们则喜欢拎张靠背竹椅,或拎着板凳到村东大河上的渡头桥上去乘风凉。因为桥背高,风也大,蚊子又少,同时河面上吹来的风也凉爽。男孩子们则会追逐打闹,有时也到渡头桥上去听老人们闲聊、讲古经(以前的事)。

  在桥背上听到的“古经”是五花八门(各种各样)的。因为同村人多为同一宗族的人,所以经常聊的是家族中的名人、事迹、传说等。比如,我一世祖史崇在八十三岁时,带兵剿匪时,在扬州附近从船上落入长江中,然后不知所终。所以一世祖的墓是衣冠冢,其内只有衣冠等,并无尸骨在内。又如,清朝时有个住在湖头村的族人到苏州卖粮,多日卖不出去,前去求助当时任苏州知府的史家人,通过知府的帮助,粮食很快卖完,临行时,知府赠送了一些财物,其中有一副乌金做的锚链。后来,知府回埭头省亲时,跟人谈起此事,族人皆不知晓。才知道那个湖头人,辈分小却冒充长辈,回家后只字未提救助、获赠物之事。族中主事者知晓此事后,对此大逆不道之事大为愤慨,因此决定从此之后将湖头村一支族人逐出,不再录入家谱中,以警示族人要守礼仪、守道德,知恩图报,不然为家族所不容。

  “古经”里,还有我族中先辈各种各样的励志、敬老爱幼、扶贫助弱的故事,基本上都是扬善贬恶的。此外,还有埭头史家族人跟邻近村人的亲疏恩仇记等故事。

那时,老人们还经常讲到日军及伪军的事。那时日军据守在家乡的小山上,经常往山下开炮,有时下山抢掠。那时,新四军在溧阳开展游击战,经常与日军打仗,当有日本鬼子在某个村子被杀时,日军来会将整个村子烧光,见到人就杀,有时把小孩子挑在刺刀上刺死。所以那时,村上人只要一听到日本人来了,都会马上四处逃散、躲避。

  在外面工作过或游历过的老人,则会讲述在外地的所见所闻。摇船到上海运过污水的人,则会讲他们在路途中遇险的事,或遇到的趣事等。村上有位老人贩过牛,则经常讲他在贩牛时遇到的事情,贩牛时差点上当的经历等。

  当然,闲聊中也少不了鬼怪、狐仙等迷信故事和传说,毕竟那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随着时代的变迁,现在夏天的夜晚,人们都窝中在家中享受空调,不再在外纳凉,传承了几千年的乘风凉的文化,也经受不住生活方式的变化带来的冲击,逐渐消失。但在我的记忆里,乘风凉时,我不知不觉中学习了生活知识经验,也了解了家乡文化、民俗文化、历史知识、人情世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夏天消暑神器,竟然还能这样用!
中式椅子文化,你知多少?
春天来了,竹子勾起的回忆
老爷爷担心柯基太热,用手中的扇子给它扇风,好有爱的画面!
竹椅
​竹院,消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