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石膏

中医应用

折叠 基本信息

【药物功效】

解肌清热,除烦止渴、清热解毒、泻火。 [1]

【主治】

治热病壮热不退,心烦神昏,谵语发狂,口渴咽干,肺热喘急,中暑自汗,胃火头痛、牙痛,热毒壅盛,发斑发疹,口舌生疮。煅敷生肌敛疮。外治痈疽疮疡,溃不收口,汤火烫伤。

【性味归经】

辛、甘,大寒。

①《本经》:“味辛,微寒。”

②《别录》:“甘,大寒,无毒。”

③《医学启源》:“《主治秘诀》云,性寒,味淡。”

入肺、胃经。

①《汤液本草》:“入手太阴、少阳,足阳明经。”

②《本草衍义补遗》:“入阳明、手太阴、手少阳。”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50克(大剂可用300~400克);或入丸、散。外用:煅研撒或调敷。 入汤剂宜打碎先煎。

【用药忌宜】

脾胃虚寒及血虚、阴虚发热者忌服。《医学启源》:“《主治秘诀》云,能寒胃,令人不食,非腹有极热者,不可轻用。”

【药物配伍】

①《本草经集注》:“鸡子为之使。恶莽草、马目毒公。”

②《药性论》:“恶巴豆,畏铁。” 配桑叶,清宣肺热;配桂枝,表里双解;配白芷,清热泻火、消肿止痛;配知母,清热除烦;配半夏,肺胃双清、降逆化痰;配甘草,清肺止咳;配竹叶,清热除烦。

折叠 中医器具

清朝末年,应城城关的民间匠人就将石膏制成枕头或方形坐垫,可以清热解凉,还有去“心烦、神昏”的作用。

折叠 药用信息

【别 名】

细石、细理石(《别录》)、软石膏(《本草衍义补遗》)、寒水石(《纲目》)、白虎(《药品化义》) 【处方名】 生石膏、石膏、石羔、煅石膏、熟石膏 处方中写石羔、石膏均指生石膏,为原药去杂石和泥土,研细生用入药者。 煅石膏又称熟石膏。将石膏置瓦罐内,放入无烟炉火中煅至酥松,取出放凉,碾碎入药者。 【商品名】 石膏。以色白、块大、半透明、纵断面如丝者为佳。

【拉丁名】

药材Gypsum Fibrosuum原矿物Cypsum

【资源分布】

产湖北、安徽、河南、山东、四川、湖南、广西、广东、云南、新疆等地。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

一般于冬季采挖,挖出后,去净泥土及杂石。

折叠 炮制方法

生石膏:去净杂石,洗净泥土,打碎成小块。煅石膏:取净石膏块,置坩埚内,在无烟炉火中煅至酥松状,取出,放凉,碾碎。

①《雷公炮炙论》:“凡使石膏,须石臼中捣成粉,箩过,生甘草水飞过,澄、晒、研用。”

②《纲目》:“石膏,古法惟打碎如豆大,绢包入汤煮之,近人因其寒,火煅过用,或糖拌炒过,则不妨脾胃。”

③《药品化义》:“石膏,略煅带生用,多煅则体腻性敛。”

折叠 考证

出自《神农本草经》;《纲目》:“其文理细密,故名细理石,其性大寒如水,故名寒水石,与凝水石同名异物。”“石膏有软硬二种:软石膏大块,生于石中作层,如压扁米糕形,每层厚数寸,有红白二色,红者不可服,白者洁净,细文短密如束针,正如凝成白蜡状,松软易碎,烧之即白烂如粉,其中明洁,色微带青。而文长细如白丝者,名理石也。与软石膏乃一物二种,碎之则形色如一,不可辨矣。硬石膏作块而生直理,起棱如马齿,坚白,击之则段段横解,光亮如云母。白石英,有墙壁,烧之亦易散,仍硬不作粉。其似硬石膏成块,击之块块方解,墙壁光明者,名方解石也。烧之则诧散亦不烂,与硬石膏乃一类二种,碎之则形色如一,不可辨矣。自陶弘景、苏恭、大明、雷敩、阎孝忠皆以硬者为石膏,软者为寒水石,至朱震亨始断然以软者为石膏,而后人遵用有验,千古之惑始明矣。盖昔人所谓寒水石者,即软石膏也;所谓硬石膏者,乃长石也。石膏、理石、长石、方解石四种,住气皆寒,俱能去大热结气,但石膏又能解肌发汗为异尔。理石即石膏之类,长石即方解之类,俱可代用,各从其类也。今人以石膏收豆腐,乃昔人所不知。”“按古方所用寒水石,是凝水石。唐、宋以来诸方所用寒水石,即今之石膏也。近人又以长石、方解石为寒水石,不可不辨之。”

折叠 生药材鉴定

为长块状或不规则形纤维状的结晶集合体,大小不一。全体白色至灰白色。大块者上下二面平坦,无光泽及纹理。体重质松,易分成小块,纵断面具纤维状纹理,并有绢丝样光泽。无臭,味淡。以块大色白、质松、纤维状、无杂石者为佳。烧之,染火焰为淡红黄色,能熔成白色磁状的碱性小球。烧至120℃时失去部分结晶水即成白色粉末状或块状的嫩石膏。显微鉴定:本品在偏光镜下:薄片中无色透明;晶形柱状或纤维状;低负突起,糙面不显著。一组解理明显。干涉色为一级灰白色至黄白色。于解理清晰的切面上平行消光,在平行解理的切面上为斜消光。二轴晶,正光性,光轴角2V=58°,折射率Np= 1.521,Nm= 1.523,Ng=1.530;双折射率Ng-Np=0.009。

折叠 药材鉴别

【鉴别要点】

鉴别石膏要点:呈白色纤维束块状;断面显绢丝样光泽;质软,可刻画或手捻成粉末,味淡稍咸。

而类似品透明石膏则为薄板片至棱柱状;质柔软,具玻璃样光泽;裂片似云母片。方解石,为白色斜方柱或板状菱面体;击碎,多呈斜形碎裂,具光泽。

【名典鉴别】

1、《神农本草经》:“石膏。味辛微寒。生山谷。”

2、梁·《名医别录》:“石膏生齐山山谷及齐卢山、鲁蒙山,采无时。细理白泽者良,黄者令人淋。”

3、陶弘景曰:“二郡之山即青州、徐州也。今出钱塘县,皆在地中,雨后时时自出,取之如棋子,白澈最佳。彭城者亦好。近道多有而大块,用之不及彼也。”

4、唐·苏恭曰:“石膏、方解石大体相似,而以未破为异。今市人皆以方解石代石膏,未见有真石膏也。石膏生于石傍。其方解不因石而生,端然独处,大者如升,小者如拳,或在土中,或生溪水,其上皮随土及水苔色,破之方解,大者方尺。今人以此为石膏,疗风去热虽同,而解肌发汗不如真者。”

5、宋·苏颂曰:“石膏今汾、孟、貌、耀州、兴元府亦有之。生于山石上,色至莹白,与方解石肌理形段刚柔绝相类。今难得真者。用时,惟以破之皆作方菱者,为方解石。今石膏中时时有莹澈可爱有纵理而不方解者,或以为石膏;然据本草又似长石。或又谓青石间往往有白脉贯彻类肉之膏肪者,为石膏;此又本草所谓理石也。不知石膏定为何物?今且依市人用方解石尔。”

6、阎孝忠曰:“南方以寒水石为石膏,以石膏为寒水石,正与汴京相反,乃大误也。石膏洁白坚硬,有墙壁。寒水石则软烂,以手可碎,外微青黑,中有细文。又一种坚白全类石膏,而敲之成方者,名方解石也。”

7、明·李时珍曰:“石膏有软、硬二种。软石膏,大块生于石中,作层如压扁米糕形,每层厚数寸,有红白二色,红者不可服,白者洁净、细文短密如束针,正如凝成白蜡状,松软易碎,烧之即白烂如粉。其中明洁,色带微青,而文长细白如丝者,名理石也。与软石膏乃一物二种,碎之则形泡如一,不可辨矣。硬石膏,作块而生,直理起棱,如马齿坚白,击之则段段横解,光亮如云母、白石英,有墙壁,烧之亦易散,仍硬不作粉。其似硬石膏成块,击之块方解,墙壁光明者,名方解石也,烧之则炫散亦不烂。与硬石膏乃一类二种,碎之则形色如一,不可辨矣。自陶弘景、苏恭、太明、雷学攴、苏颂、阎孝忠皆以硬者为石膏,软者为寒水石;至朱震亨始断然以软者为石膏,而后人遵用有验,千古之惑始明矣。盖昔人所谓寒水石者,即软石膏也;所谓硬石膏者,乃长石也。石膏、理石、长石、方解石四种,性气皆寒,俱能去大热结气;但石膏又能解肌发汗为异尔。理石即石膏之类,长石即方解之类,俱可代用,各从其类也。今人以石膏收豆腐,乃昔人所不知。”

8、清《本草从新》:“石膏。有软硬二种,莹白者良。近人因气寒,或用火煅,则不甚伤胃,但用之甚少。” 快速鉴别 呈长块状纤维状聚合体。白色,常附有青灰色或灰黄片状杂质,半透明,易纵向断裂,断面具纤维状纹理,并显绢丝样光泽。质软,用指甲即可刻画成粉。无气,味淡。品质以无杂、色白、块大、半透明,纵断面如丝者为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本草述钩元 卷五 石部石膏
石膏的鉴别方法
资源药材:方解石介绍
27石膏
生石膏——白虎将军
寒水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