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病机与临床·下篇·第二章·眩晕
    眩晕俗称“黑眼晕”,可单独出现,也可同时发生,会伴有呕恶、耳鸣或头痛等症状。西医属梅尼埃病,为五官科疾病,是内耳膜迷路积水所致。中医是自然完整性的生命医学,全身上下表里内外通过同源应属、经络通连,形成以五藏为中心,因应自然和社会环境的生命整体,临床任何组织器官的疾病都是五藏因应协调性异常的结果。眩晕也是如此,不能耳部形态异常就治耳部形态,头部的疾病就在头上找本质,而是以五藏为本,求阴阳气血之机,在脾则治脾,在肝则治肝,在肾则治肾。

    临床症状确认

    《明医指掌》:“眩者,目花黑暗旋倒也,其状头旋目闭,身转耳聋,如立舟车之上,起则欲倒。”眩晕的临床症状很容易分辨,需要注意两点,一是轻重程度的区别,二是伴随症状的分析,知轻重缓急而辨病邪之虚实,明伴随症状而辨病位之浅深。

    眩晕重而且急者,天旋地转不能睁眼,得卧则稍轻,伴随症状诸多不同,或恶心欲呕、耳鸣耳聋,或呕吐痰涎,或干呕无物,或呕吐清水,或耳中堵闷,或伴头痛。眩晕轻而且缓者,头昏眩但能够站立,睁眼加重,或气短乏力,或精神不振,或胸闷不舒。

    临床眩晕,要注意病人体形之胖瘦,工作之劳逸,再了解天地之运气。《医学正传》:“大抵人肥白而作眩者,治宜清痰降火为先,而兼补气之药。人黑瘦而作眩者,治宜滋阴降火为要,而带抑肝之剂。抑考《内经》有曰,风甚则地动。风木太过之岁,亦有因气化而为外感风邪而眩者,治法宜祛风顺气,伐肝降火,为良策焉。外有因呕血而眩冒者,胸中有死血迷闭心窍而然,是宜行血清心自安。医者宜各类推而治之,无有不痊者也。”

    《医家四要》:“眩晕……实由房劳过度,精气走泄,脑髓空虚所致。或经劳动,则火气上炎,或肾水虚则木摇风动,所以卒然头眩目暗,身将倒仆之状,治当大补其肾。”《增补万病回春》:“肥人头眩者,属气虚湿痰也;瘦人头眩者,属血虚痰火也;临事不宁,眩晕嘈杂者,此心脾虚怯也。”了解其劳逸苦乐,分析其形体肥瘦,是症状确认的重要内容。

    临床病机求证

    《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徐春甫古今医统》:“眩运一证,虚者十居八九,而兼火兼痰者,不过十中一二耳。”眩晕纯实者少,纯虚者宜不多,大抵实多者,眩晕多急,见效快,虚多者,眩晕多缓,见效慢,病位之辨多在肝、脾、肾三藏。在肝多风,《重订严氏济生方》:“肝风上攻,必致眩晕。”肝风之眩晕,或血虚内风上窜,或肝热化风而上扰,眩晕多重且急;在脾多痰饮水气,痰饮阻碍清阳上升,而痰浊者其势缓,水饮者其势较急;在肾多精亏失养之眩晕,晕而且空,眼花明显,用脑加重。

    由于生活条件、社会状况和地域环境的不同,眩晕的病机认识不尽相同,有“无风不作眩”,有“无痰不作眩”,有“无虚不作眩”之论,也有外感内伤之分者。外感眩晕易知,多伴有发热恶寒、鼻塞头痛等症,根据其寒热而疏散风邪,则眩晕可解。外感风寒而眩晕者,可以川芎茶调散;外感风热而眩晕者,可与芎芷石膏汤。

    眩晕多内伤而少外感。内伤之邪有风、痰、饮的不同,内伤之虚有精亏、血虚、气弱的区别,虚实相兼较为常见。内伤眩晕之风非外来之风,而是肝虚、肝热等化生之风,或是肾虚水不涵木之风。故此风多肝阳上亢,病性多热,宜平肝清肝镇肝以熄风,同时配合养肝血育肾阴,切不可疏散。平肝清肝可予天麻、白蒺藜、菊花、夏枯草,养肝血育肾阴则宜白芍、麦冬、当归、生地、山茱萸,若肝热而兼肾虚者用天麻钩藤饮。

    《症因脉治》:“痰饮眩晕之证,胸前饱闷,恶心呕吐,膈下漉漉水声,眩悸不止,头额作痛,此痰饮眩晕之证也。”痰者、饮者、水者,同源异流,稠粘者为痰,为病较缓,见效较慢,多用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清稀者为饮,流荡停蓄于心下肠间等空隙之处,症多较急,当以温化,苓桂术甘汤、小半夏汤为佳。眩晕之痰,可兼水气、饮邪,也可单独为患,单独为患者,眩晕相对较轻,兼水气、饮邪者,眩晕较重,甚者“身为振振摇”。

    痰饮水气之眩晕,常与脾虚不运有关。《证治汇补》:“中气不运,水停心下,心火畏水,不敢下行,扰乱于上,头目眩晕。”“停饮眩晕……吐涎沫,宜泻水利便,使心火下交,其眩晕自已。”正常情况下,水入于胃,先化为无形之气,敷布表里内外,形成津、液濡养藏腑筋骨,若水失气化,不能敷布运行,不能化生津液,则成为水浊之气,则停而成饮,聚而为痰。水气者,上可以蒙蔽清阳而为眩晕,下可以渗透于肌肤而为肿胀。

    水之上逆导致的眩晕,来势较急,呈“苦冒眩”之状,多与脾虚有关,当与泽泻汤。泽泻汤是《金匮要略》之方,用以治疗“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由泽泻五两、白术二两组成,其方有利水饮而健脾土的功效,既能够导水气从小便而出,又可以实脾土而强运化,用于因水饮引起的眩晕其效甚捷。痰兼水饮、挟肝风为患者临床较多,泽泻汤与半夏白术天麻汤合和一方,大多很快见效。若水饮为患,可以小半夏加茯苓汤,阳虚偏寒者,与苓桂术甘汤,或真武汤。

    风、痰、饮、水气之眩晕,皆属病邪为患。风眩多伴耳鸣,责之于肝,痰、饮、水气多见呕恶而关乎脾。有邪之眩晕,多不离虚,虚者有肝血之虚,有肾精之虚,有脾气之虚。一般说来,仅仅肝、脾、肾之虚,不一定发生眩晕之症,风、痰、饮、瘀等病邪内生,上扰清空才有眩晕。纯虚之晕,多为头旋不稳而兼头昏,病势缓、持续时间长,若内虚不复,则昏晕不除。

    眩晕虚实夹杂者多,若肝血虚而兼瘀血者,眩晕头痛时作时止,故养肝血之中辅以活血化瘀如川芎;肾精亏虚而咽干口燥者兼内热,当佐知母、黄柏以清热,畏寒肢冷为阳虚,当辅肉桂、附子以温阳;脾气虚弱,每多清阳不升,常常劳动后加重,补中益气汤加葛根之类。若是肾阳虚衰,水饮上逆之眩晕,真武汤以温阳镇水。有熬夜习惯而多操劳者,可能肾精暗耗,导致脑髓失养,时时晕眩可自行缓解,则当辨其阴阳,阴精虚用左归饮,阳精损用右归饮。

    眩晕反复,日久不愈,虚中夹瘀较为常见,补益之中佐以化瘀活血,有助于提高疗效。一般久病多瘀,高龄者多瘀,故和血脉化瘀血,是许多疾内伤杂病都需要注意的问题。

    《慎斋遗书》:“头为诸阳之首,病人头晕,清阳不升也。头重不能抬起,阳虚不能撑持也。”“五更头晕,阳气不足也。盖阳主动,动则阳气上升,故不晕;五更静极,阳气虚则潜于下,不足于上,所有晕也。”“头眩有肾虚而阳无所附者,有血虚火升者,有脾虚生痰者,有寒凉伤其中气不能升发,上焦元气虚而晕者,有肺虚肝木无制而晕者。”个人临床体会,眩晕大多是因痰、水饮,脾虚或因痰饮而作,或兼肝风上扰所致,治疗的关键在于培补脾土,无论是温化水饮、通利水道,还是平肝祛风,皆宜用白术补脾。若是痰、饮、水气难以分辨,似痰似饮又似有水气,疑似而难断,则可用《金匮要略》泽泻汤、苓桂术甘汤、小半夏汤三方合一治之,把住通调水道之关键。

    临床论治宜忌

    眩晕因内伤化生之风而致者,不能用辛燥发散之品如羌活荆芥防风之类。辛燥发散伤肾精,反助肝风,有加重病情之忧,只宜平肝柔肝以熄风。《类证治裁》:“顾内风肆横,虚阳上升,非发散可解,非沉寒可清,与治六气风火大异。治宜辛甘化风,或酸甘化阴。叶氏所谓缓肝之急以熄风,滋肾之液以驱热,肝风既平,眩晕斯止。”

    《三三医书》:“大抵内虚宜固本,外邪宜和解,肥人宜清痰降火兼补气,瘦人宜滋阴降火兼抑肝。”眩晕多虚,但有虚有实,《景岳全书》强调随机辨症而处方,不能事先就认定补虚为主:“各因其症求治之,其或有火者,宜兼清其火;有痰者,宜兼清痰;有气者,宜兼顺气,亦在乎因机应变。然无不当以治虚为先,而兼治为佐也。”

    生活调护

    以虚为主的眩晕,肾精亏虚之人恢复最慢,滋补肾精需要耐心,还需慎房事而少用脑,纵欲无节,肾精不复则眩晕难愈。肝血亏虚,熬夜劳心影响最大,子丑之时思虑不休,肝血不能补养。避免熬夜,注意休息,适当增加血肉有情之品,用熬、炖方法烹调饮食利于补益精血。

    痰饮者,多脾阳不足,当戒寒凉饮食,最好忌茶。古人认为,茶能生痰成饮。茶有多种,有温性有凉性,尤其凉性之茶能生饮,既不利于治疗,还可能加重病情。痰饮水气之眩晕,温性热性食物为佳。

    对于肝热、肝火生风之眩晕,饮食则宜清淡偏凉,不仅要忌辛辣热性饮食,而且油腻厚味之品也当少吃。痰阻之眩晕,饮食清淡,慎膏粱厚味,以减少生痰之源。

    用方(略)

    验案举例(略)

    --病机与临床·76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颤证
(学习笔记)深入认识肝风病
儿童抽动症的中医辨治研究进展
多发性抽动症的中医认识
第十九单元 惊 风
中医论治肝豆状核变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