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故宫- 午门导游词-2023
userphoto

2023.05.30 北京

关注

故 宫

(一)午门前讲故宫

介绍故宫的历史沿革;紫禁城名称由来;紫禁城的布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年代;午门及午门广场建筑规制、午门用途、出入午门的规矩。

历史沿革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大家到北京故宫参观游览,我是本次游览的导游,希望我的讲解能和大家一起分享历史知识,陪同大家度过愉快美好的一天。

现在我们所在的位置是故宫的南门午门门前,故宫又叫紫禁城,是明清两朝皇帝的宫殿,紫禁城始建于1406年(明成祖永乐四年),以南京的故宫为蓝本建造,历经14年的建设,于1420年建设完成(永乐十八年),1421年的正月初一朱棣带领着文武大臣在北京的天坛进行了盛大的祭天仪式,标志着大明的都城正式从南京迁都到北京,大明王朝一直延续了276年,1644年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李自成领导下的农民起义军攻进了紫禁城,李自成在武英殿登基称帝,国号为“大顺”,好景不长随着清军的入关,紫禁城又换了新的主人,从此清王朝在这里延续了268年,一直到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在养心殿签署了《清帝退位诏书》,从此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结束了。

1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正式成立了,随着国内军阀混战和抗日战争如火如荼,故宫馆藏的文物已经不再那么安全,故宫人决定将这些文物分批次运往南方避险,随着国内战事不断扩大,战争已经蔓延到全国,这些文物坐过金陵的火车,看过秦岭的白雪,藏过安顺的山洞,颠沛流离;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对文化事业十分重视,这些文物开始陆续回归,最后一批于1958年回到了故宫的怀抱,经过逐一清点无一件损失无一件遗失,国家对故宫的保护非常重视,1961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现在也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现在故宫馆藏文物达到了186万件)

紫禁城的布局

故宫坐落在北京中轴线上,高37.9米,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传说中玉皇大帝的紫微宫是一万间房屋,而人间的紫禁城一直流传着有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的说法,事实上在这600年里一直在变化这的,根据1973年的故宫专家统计共有8704间,开设有四门,分别是南为午门、北为神武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

故宫从建筑布局来看可大致可分为前朝、后寝两个部分,南半部为前朝,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为主体部建筑群,是举行大朝会和重大礼仪活动的场所,每年固定的大朝会有万寿节(皇帝的生日)、冬至、新年(正月初一),不定期的大朝会如新帝登基、册封皇后、立太子、命将出征等;北半部分为后寝(内廷),内廷位于故宫的乾清门的北侧,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核心称为后三宫,东西两侧是东六宫和西六宫是后妃的居住之所,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和帝后嫔妃生活的场所;最北端是著名的御花园,御花园的北边就是北门“神武门”了,原名“玄武门”为了避讳玄烨的名讳改称“神武门”,这里每天晨钟暮鼓是京城最早报时的地方。

前朝东侧是文华殿建筑群,(是明清两朝春季和秋季在举行经筵之礼的地方,就是每年的皇帝和大学士在文华殿探讨学术的的意思,明清两朝殿试阅卷也在文华殿进行);西侧为武英殿建筑群,康熙年间设立武英殿书局,相当于皇帝的出版社,

故宫的城墙内外两侧用大号城砖砌筑,用白灰浆和江米汁混合后灌缝,两边的城墙大约两米厚,墙体内部用黄土填平夯实,直到墙顶再次铺砖表层还砌有一层澄[dèng]浆砖,这样不仅美观还可以防止攀登。城墙高达10米,宽度可以供6匹马并排行走,周长3420米,围住了面积72万平米的皇家宫殿,城砖据统计用了1000万块,每块长44厘米,将所有的砖连在一起是有4400公里,为赤道的十分之一长度。

城墙的外围是一圈护城河,周边的居民称为“筒子河”,河宽52米,深达5-6米,是紫禁城防御体系中的一部分,同时也是紫禁城内的排水、泄洪渠道。

城墙的四角各建有角楼,角楼有三层屋檐,素有9梁18柱72条脊的说法,由6个歇山顶交替而成,共有10面山花,28个翼角,230只吻兽,这种科学与精妙的结构让它成为紫禁城里造型最复杂的建筑,科学与美完美的融为一体。

角宿:紫禁城的建筑符合功能和审美需要,也都符合阴阳八卦的理论,角楼也不例外,它的修建是为了让二十八星宿的角宿住在里边以镇守宫城,既然是星宿下凡,那就要住大房子,而古代的建筑是以楼阁为大,那这四个大房子取名为角楼。

午门及午门广场建筑规制

午门是故宫的南门,按照中国的阴阳学说,正北叫“子”,正南叫“午”,所以这个南门称作午门,午门城台正中的建筑为重檐庑殿顶,黄色琉璃瓦、九五开间暗喻九五之数。午门是个阙门四角各有一个方形名堂建筑,两翼各有一组连廊相连,由上向下俯视犹如一只金凤俯身在这城楼之上,也称为“五凤楼”或 “燕翅楼”(五行当中南方为“朱雀”),午门形状为“凹” 字形阙门,却是一个极阳之门,这一阴一阳体现出古代阴阳和谐的处世哲学。

午门城台正面开了三个门洞,中间的门洞通常专供皇帝出入,但有两种情况例外,首先是当皇帝大婚时,皇后乘坐的凤舆从中门进宫,一生只有一次,只进不出。其次是通过殿试的状元、榜眼、探花三位,他们在宣布结果后从中门出宫,以表示皇帝对他们的褒奖。

东侧门供三品以上文武大臣出入,西侧门供宗室王公出入,两侧分别还有两个小掖门但一般不开,只有在大朝会时才会临时打开使用,按文东武西的规制,文官走东掖门,武官走西掖门依次进入,这也就是周礼中所说的“明三暗五”。

我们眼前的门洞是南侧为方形,北面的另外一侧为圆形,代表了天圆地方。

当然也有例外 , 如乾隆皇帝出宫南巡 , 随行的其母孝圣皇太后及皇后也从午门中门出入。晚清八国联军入侵北京 , 慈禧太后西逃 , 回宫时进的也是午门中门。

紫禁城名称的由来(天圆地方)

古人夜观天象,观察到天上北斗七星在一年四季轮回中始终呈逆时针的方向围绕着“紫薇星垣”在旋转,所以古人认为天就是一个周而复始的圆,而赖以生存的土地称为“田”,好似一个方形的平台,于是就有了“天圆地方”的说法。而北斗七星围绕的“紫薇星垣”就是皇天上帝的居所,皇帝自称天子是皇天上帝的儿子,是派往人间的代表,住的地方自然就称为“紫宫”了,而皇帝的宫殿又是皇家禁地,所以这里就称为“紫禁城”。这就是故宫的前身“紫禁城”名字的由来。

午门用途

以前大家经常听说“推出午门斩首”的说法,其实这只是小说、影视剧里的桥段,并不符合历史事实,将这么重要的典礼场所作为杀人刑场是不可能的,皇帝决不允许在自家门口发生血案,明清两朝的要犯都是要经过三法司集中会审最后再经过皇帝批准后在初秋(8月底)问斩称为“秋决”,另外为了“杀一儆百”场所大多设在闹事地区,目的是为更多人观看,明朝是在今西城区西四路口行刑,清朝在今宣武区菜市口行刑,戊戌变法失败后“戊戌六君子”就是在菜市口遇难的。

虽然没有午门前斩首这回事,但是确有一种刑罚是在午门前执行的,这种刑罚就是“梃杖”也就是打屁股,廷杖是专门针对朝中大臣的,当朝中大臣冒犯了皇帝会被锦衣卫当场逮捕押到午门门前,午门两侧设有锦衣卫值房,并在午门甬道东侧行刑,明朝前期只是象征性的,后来逐渐演变成真打,嘉靖年间就因“大礼议事件”廷杖134人,打死17人,到了清朝逐渐废止了梃杖这种刑罚。

首次梃仗是皇帝朱厚照要到江南选美,群臣进谏皇帝不但不听龙颜大怒将大臣进行廷杖之刑,158人受刑,打死15人

明清两朝午门是进行“献俘礼”和“颁朔之礼”的地方:

“献俘礼”是因为国家边境经常有外族骚扰,大军凯旋时总会带来一些俘虏,择日在午门举行 “献俘礼”,“献俘礼”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很盛行了,在献俘之日的前一天,这些战俘先被押解到“太庙”(今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进行告祭,再押解到“社稷坛”(今中山公园)告祭,次日在午门举行献俘之礼,届时皇帝会正坐在午门之上,城楼上下布满官兵和礼乐仪仗,这些战俘身披红衣双手被白绳反绑跪在午门之下,他们的生死存亡就掌握在皇帝的一念之间,其实战俘的命运大多只有两种:一是当即宣布处决押出长安右门行刑,另一种是押回刑部大牢继续审问。

午门也是皇帝颁发诏书的地方,清代每年十月初一日都要在此举行隆重的仪式,向全国颁布次年的历书,称为“颁历”典礼。乾隆以后,因避乾隆帝“弘历”的名讳,所以将“颁历”改称“颁朔”;我国是农业大国,每年都需要按24节气进行农耕,有专门计算农历的钦天监会在颁朔之前将第二年的农历准备好,皇帝再将农历通过“颁朔之礼”昭告天下,也有皇权授时的用意。

内容除按一定历法排列年、月、日和节气外,多以具体指导农事、参谋生活、选定良辰吉日为主 ;由于它必须以皇帝名义颁发,所以又称“皇历”皇历所记历法,一般以一年为限,次年变更,如果拿前一年的皇历来查看本年度的历法,当然也就不适时宜。正因为如此,“老皇历”也就变成了因循守旧的代名词。

午门主要就三个作用:挺仗、献俘礼、颁朔礼。

各位游客午门先给大家介绍到这里,请大家准备好身份证件,过安检后我们一起到故宫内的太和门广场参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图解北京故宫
故宫100解说词(1--32)
故宫——宫廷建筑
北京故宫建筑风水布局你知道多少?
故宫雪景
故宫——记载明清那些事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