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崧舟观课:好课,是一种解构,更是一种重构


好课,是一种解构,更是一种重构

 ——《卖木雕的少年》课堂实录及点评


评课者: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王崧舟  

执教者:杭州市杭师大附属五常小学   倪 琛




一、直接导入,从课题开始学习


(一)学写“卖”和“买”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

生齐读:卖木雕的少年。

师:读得真好听,学习课文要从题目开始,拿出手和老师一起写一写“卖”字。卖是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上面一个(十),下面一个(买),横勾要平,长一点,卖了十块钱。

师:同学们,生字表中有一个字的意思和“卖”是相同的,快点找一找,比比谁的眼睛亮。

生:售。

师:拿出小手,先写“隹”,四横要(紧紧靠拢),最后一横(最长),下面的口要写的(扁扁的)。拿出抄写本,分别写一个,先听清楚老师的要求,写好后同桌互批,卖的横勾既平又长的一颗星,售的四横紧紧靠拢的一颗星,口字扁扁的一颗星,开始。

生写

师:得到三颗星的小朋友请举手。哇,那么多,看来咱们班都是写字高手。


(二)理解题目

师:现在,再来齐读一遍课题——

生:卖木雕的少年。

师:从题目中你读懂了什么?

生:卖木雕的是一个少年。

生:这个少年是卖木雕的。

师:你还不知道什么呢?

生:少年在哪里卖木雕?

生:少年卖的木雕是怎么样的?

生:都有谁来买少年的木雕?

师:好,带着你们这些阅读期待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争取把课文读通顺,边读边划出文章中的四字词语。老师走到你身边时。希望听到你悦耳的读书声,开始。

生读


【倪老师特别关注学生的学段特征和课程要求。相对来说,三年级承上的比重会大一些,很扎实地训练识字、写字、朗读,这些做得非常好。】



二、初读课文,理清课文结构


(一)读描写木雕的词语

师:读好的同学用小手告诉老师。咱们班同学不仅是写字高手,更是读书能手,朗朗书声真动听。读的过程中,仔细的小朋友肯定发现了,四字词语特别多,有些词语记在脑海里就是你的积累。老师考考大家积累了多少?


课件出示木雕的图片


师:当你看到这些图片时,你想到了课文中的哪些四字词语?说一说什么样的木雕?


课件:______________的木雕


生:琳琅满目、各式各样、构思新奇、栩栩如生

师:这些词语都是形容木雕的,读词语要读出词语背后的画面来,谁来试一试?


课件出示:琳琅满目、各式各样、构思新奇、栩栩如生


师:谁来读第一个词语?(生读)差那么点画面感,琳琅是什么意思?

生:指东西很多。

师:王字旁的字都和宝玉有关,琳琅是指精美的玉石。满目说明(生:东西狠多),是啊,美丽的东西充满了你的眼睛,谁再来试试?(生读),是啊,老师感受到了精美的木雕是那么多。

师:第二个词(生读),感受到了品种繁多;第三个词(生读),不够新奇,谁再来试试(生读);第四个词(生读)。

师:我们一起来试试,要读出词语的画面感。(生齐读)

师:看着那么多的木雕,此时你想干什么?

生:买一个。

师:没错,肯定想从琳琅满目的木雕中精心——(挑选一个)。


板书:选


(二)读弃木雕的词语

师:这么精美的木雕你喜欢吗?喜欢的都不想放下了,课文中有个词叫?

生:爱不释手。


课件出示:爱不释手


师:读词要读出感情,谁来试。(生读)不够喜欢,谁想来试试?(生读)

师:表情真到位。我们一起来——(生齐读)


课件出示:犹豫,遗憾


师:后面两个词谁来读?(生尝试读)

师:犹豫是什么意思?

生:做一件事拿不定注意。

师:那请你犹豫着来读一读,(生读),读慢一点会更好,(生读)。进步很大。遗憾谁来?

生读

师:老师教你一个方法,摇着头就能把这个词的意思出来了(生读),我们一起摇着头读一读。

师:这一组词写的是什么?

生:买木雕

师:最后买了吗?(生:没有)很遗憾,没有买,只好——

生:放弃了。


板书:弃


(三)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师:很明显,这篇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写的,选木雕是故事发生的起因,弃木雕是(经过),结果是怎么样呢?默读课文的第七到十五自然段,能不能也像老师一样概括出来?

生默读

师:来,结果怎么样?

生:送木雕


板书:送


师:我们可以按照这个顺序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谁来试试?

生:我在瀑布旁边的一个木雕摊看到了很多木雕,想精心挑选一个,但是我想到马上要回过国了,行李很多,可能放不下了,只好放弃这个木雕。傍晚,我走出旅馆散步又看到了那个少年,他送给了我一个小木雕。

师:你对课文已经非常熟悉了,讲得很具体,但是概括课文,要用精简的语言,谁再来试一试?

生:我先是选中了一个木雕,因为太重就放弃了,最后少年吧另一个小木雕送给了我。

师:语言概括能力真强,说得特别清楚。你们看,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文章,按照起因、经过、结果来概括主要内容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可以运用到我们以后的学习中去。


【充分利用课文中高频出现的四字词语,实现对文本内容的整体感知。在找出这些四字词语并朗读的过程中,很自然地把这篇课文的结构梳理清楚。三个部分,先是选木雕,接着是弃木雕,最后是送木雕。这样的教学版块设计,教学内容就比较集中,几乎把字、词、句、段、篇都落实了。有的时候,精巧的设计能够极大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


三、细读课文,品味遗憾


(一)读出“遗憾”之感

师:好,现在小眼睛看大屏幕。刚才我们读的一个词在这段话中出现了两次。哪个词?

生:遗憾


课件: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我也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


师:谁能自告奋勇地来读一读?(生读)出现了点小疙瘩,相信你多读几次一定能读连贯的。再给你次机会,能读好吗?

生再次尝试读。

师:瞧,进步多大啊,掌声送给这个同学。

师:谁能加上动作试试(生加上动作读)读得真棒,最后一个遗憾读得真到位。

师:我们像他一样加上动作来读一读。

生加上动作读。

师:遗憾出现了两次,一次是(少年的),另一次是(作者“我”的)。


(二)找出“我”遗憾的原因

师:咱们先来看“我”的遗憾,请小朋友快速浏览3至7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我遗憾的原因。

生圈画

师:静下心来读书的你们真棒,谁愿意来交流下你找到的句子。


句子一:我即将回国,要带的行李已经超重了,怎么能再带上这沉甸甸的象墩子?


师:很明显,这是一句(生:反问句),谁来改成陈述句?

师:谁能用上“因为……所以……”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我遗憾的原因?


课件:因为,所以“我”感到遗憾。


师:是啊,不能把这个象墩子带回国,我真是(生:遗憾极了)。这是怎样的一个象墩子啊,让我那么遗憾?


课件出示象墩子的图片


师:瞧,就是这个坐凳,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是什么样的么?

生:凳脚是大象的样子很奇特,大象雕得栩栩如生。

生:下面是一只大象,象背上驮着一块木桩。

师:是啊,和我们平常看到的凳子太不一样了,样子独特,就是我们刚才读到过的哪个词(生:构思新奇)。课文是怎么描述的?


句子二:说是坐凳,其实是一个卷鼻大耳象,象背上驮着一块寸把厚的木桩。这些坐凳构思新奇,大象雕得栩栩如生。


师:谁来读出木凳的新奇(生读),谁也喜欢(生读)。

师:这么美的木凳你喜欢么,作者也非常喜欢,哪句话写出来了?


句子三:我捧着象墩,仔细观赏,爱不释手


师:在这句话中,你是从哪些词中看出我很爱这个象墩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生:从“捧着”可以看出我很喜欢,很小心翼翼。

师:来,通过你的朗读突出喜欢。(生读)

生:从“仔细观赏”和“爱不释手”可以看出来作者很喜欢,仔仔细细地看,如果不喜欢就粗粗看一眼就行了。而且喜欢地都不肯放下了。

师:也通过你的朗读读出来。(生读)


课件展示:我即将回国,要带的行李已经超重了,怎么能再带上这沉甸甸的象墩子?


说是坐凳,其实是一个卷鼻大耳象,象背上驮着一块寸把厚的木桩。这些坐凳构思新奇,大象雕得栩栩如生。


我捧着象墩,仔细观赏,爱不释手。


师:这三个句子就是作者感到非常(生:遗憾)的原因,我们来合作着读一读,你们读黑色字,我读红色字。

师生配合读

师:从老师的朗读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象墩很精美,但是“我”不能带回国,非常遗憾。

生:“我”很难过。

师:是啊,真的是——(遗憾极了)。现在,我读前面的,你们读最后一句。

师生再次配和读


(三)找出少年“遗憾”的原因

师:真好,“我”的遗憾弄明白了,那少年的遗憾呢?


课件出示: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我也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


生:“我”不能买他的工艺品而感到遗憾。

师:东西卖不出去,很遗憾。

生:为“我”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

师:为“我”的遗憾而感到遗憾。

师:难道仅仅是因为这个么?我们一起来读读上面的话。


课件出示:“您是中国人吧?”那少年望着我,猜测道。我点了点头。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我也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


师:再读一遍第一句,你会发现?

生读第一句。

师:少年的遗憾是因为?

生:木雕不能被带回中国而遗憾。

生:木雕不能被中国阿姨带回国。

师:遗憾与中国有关系,老师把这段话改一改,再读一读?


课件: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少年为我这个中国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


生读

师:读着读着,你心里肯定产生了一个大大的问号,你想问?

生: 为什么因为我这个中国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中国而感到遗憾?

师:为什么少年因为我是中国人而感到遗憾呢?同学们,这和中非友好往来有关系。


背景音乐响起,出示相关图片



师:非洲相较于中国是贫穷的、落后的。土地焦黄,没有种植技术,食物严重短缺,大部分人都吃不饱。因为环境恶劣,遭受多种疾病的肆虐,霍乱、艾滋、疟疾等等。因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交通也极为不方便。我们中国曾派专家到那儿帮助他们,也许你就是少年,你和我一起回忆,中国曾派遣十余名高级农业技术专家,到非洲指导农作物种植。如果你就是那个少年,也许你吃的蔬菜就是——

生:中国专家帮忙指导栽种的。

师:中国还曾派遣十多个医疗队支援非洲,如果你就是那个少年,你的家人就有可能接受过——

生:中国医生的治疗

师:中国帮助修建了全长1860千米的坦赞铁路。建设铁路所需的费用都是我们中国人赞助的。这条铁路修建工程非常浩大,穿越了高山、峡谷、湍急的河流,在修建中,我们国家也有64人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赞比亚前总统是这样称赞的:“中国援建坦赞铁路是对非洲人民的伟大贡献。”

师:假如你就是那个少年,你看到中国阿姨的背影,此时此刻,你的心一定久久不能平静,你会想什么?打开作业纸,把少年想说的话写下来。


课件:看着中国阿姨走远了,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心想________________。


师:部分同学已经完成了,没写完的也放下笔,待会直接把你想写的说出来就可以了。谁愿意来分享下你写的?

生:如果没有中国人,我们非洲人会过得更苦,我很感谢他们,中国阿姨不能买这个木雕太可惜了,我想做一个小一点的送给她,作为对中国人的感谢。

师:原来这个木雕是一份“感谢礼”。

生:那个阿姨是一个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曾经中国人帮了我们那么多,我一定要想办法让中国阿姨把木雕带回中国,无价钱地送给她。

师:是啊,这个木雕甚至可以免费送。

生:我一定要再做一个小木雕送给中国阿姨,让她高高兴兴地回中国。中国人为我们做了很多事情,让中国人也欣赏下非洲的艺术品吧。

师:非洲的艺术品的确很值得观赏,看来非洲少年真的非常想送中国阿姨一个木雕,好让她带回中国。


四、课堂总结


师总结:那么,为了不让我这个中国人带着遗憾回国,卖木雕的少年接下来会做些什么呢?我们下节课再学。


总  评
 

一堂好课,需要一个好的设计。一个好的设计,往往需要围绕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对文本内容进行解构和重构。解构就是从目标和内容出发,对文本本身的结构、顺序、线索、逻辑关系等进行再拆解、再梳理、再发现。


重构依然是围绕目标和内容,对被拆解、被梳理、被发现的文本内容进行重新组合、重新布局、重新建构。


倪老师执教的《卖木雕的少年》,整个设计就经历了这样一个解构、重构的过程。


譬如,在整体感知板块,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故事的发展顺序,最终理清“选木雕——弃木雕——送木雕” 是全文的叙事逻辑。但实际上,这个叙事逻辑隐含着两个不同的叙事角度。一个是从非洲少年的角度看,其逻辑是:卖木雕——猜身份——送木雕;一个是从中国阿姨的角度看,其逻辑是:选木雕——弃木雕——收木雕。


显然,教师引导学生梳理的叙事逻辑,是两条线索、两个视角的叠加与交织:选木雕和弃木雕是从中国阿姨的角度看,而送木雕则是从非洲少年的角度看。那么,这样一种叙事逻辑的重构,意图和好处是什么呢?


第一,非洲少年是中非传统友谊的一个缩影、一种象征。最能集中体现中非传统友谊的,无疑就是少年将木雕无偿地送给中国阿姨,因此,这个关键情节的梳理——送木雕,乃是为了彰显文本的思想主旨。


第二,为什么前面的叙事角度要选择中国阿姨呢?因为,只有通过选木雕、弃木雕的独特经历和体验,才能感受中国阿姨对木雕的爱不释手和莫大遗憾。也只有充分感受爱与憾的交织和纠结,才能深入体会少年送木雕的深情厚谊。所以,两个叙事视角的叠加与交织,最终目的指向的是帮助学生更好、更深地把握文本的思想内涵。


又譬如,在品读“买卖木雕”这个版块,教师的设计完全解构了原文的叙事逻辑,代之以为学生提供两个深入思考的“脚手架”——非洲少年的“遗憾”、中国阿姨的“遗憾”。


感悟中国阿姨的遗憾,主要依托文本细节和语境,处理上相对简淡一些;而感悟非洲少年的遗憾,则主要通过超越文本的两次还原。


一次是文化背景的还原,通过提供相关资料来实现;一次是人物心理的还原,通过激活学生的想象写话来实现。


这样处理,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从人物情感“遗憾”切入,比从故事情节切入,更容易引导学生聚焦文本的关键内容,这是一种焦点阅读策略;


其次,文本本身对中非传统友谊的抒写是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是一种含蓄的、节制的表达。但正是这种含蓄、节制的表达,对三年级的儿童而言,恰恰成为深入理解的一种障碍。


要跨越障碍,教师就必须做出课程教学论上的助思构建,于是,就有了两次还原的设计,这是基于学情分析的有效策略;最后,由两个“遗憾”所形成的一种特定语境,为学生的语用实践提供了一个极佳的素材和平台,学生的想象写话,既是一种言语练习,同时也是一种深入理解,可谓一箭双雕、一石数鸟。


对文本内容的解构与重构,需要勇气,需要想象力,更需要课程和教学智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
27.卖木雕的少年.ppt优秀课件
小学三年级人教版下册《卖木雕的少年》
小学三年级下学期语文第27课卖木雕的少年PPT课件
人往往感到遗憾
《卖木雕的少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