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房玄龄不怎么劝谏唐太宗,而魏征喜欢劝谏唐太宗?

唐朝初年有两位著名的宰相,人称“房谋杜断”。我一说,大家就知道了,“房”就是房玄龄,“杜”就是杜如晦。房玄龄以谋略见长,杜如晦以断事见长。但大家知道吗,这两位这么有名的宰相,虽然工作能力很出众,但几乎从不劝谏皇上李世民,跟那位杠精魏征截然不同,这是怎么回事啊?

我今天就跟大家谈一谈李世民跟房玄龄、魏征之间的故事。

房玄龄很早就加入了秦王李世民的阵营,给李世民筹谋划策、典管书记、推荐贤才,跟随李世民反隋和平定其他割据政权的过程中,就立下了很大的功劳,但他最大的功劳,还要算在玄武门之变给李世民作策划,帮助李世民成功谋得帝王之位,李世民因此称赞他有筹谋帷幄,定社稷之功

李世民继位以后,房玄龄长期担任宰相一职,跟当时的名臣杜如晦都被李世民重用,两个人同心协力辅佐李世民,人称“房谋杜断”。

但是这个以谋略见长的房玄龄,几乎从来不犯颜直谏,就算李世民问他,他也常常不说。

他虽然不像赵高之流只会溜须拍马玩弄权术,但房玄龄基本上说唐太宗比较愿意听的话,不然他就不说。为什么?他太了解李世民!

我举两个例子。

汉武帝的丞相很少能善终的,除了一位以外,这人叫公孙弘,公孙弘能在宰相位子上一直得宠,最后老死在任上。一个原因是他跟汉武帝志趣很相近,另一个原因是,他在年龄上比汉武帝大四十多岁,几乎赶上汉武帝爷爷的年纪了!

人老了阅历就多,识人就更有深度,一生阅人无数的公孙弘能准确把握青年汉武帝的内心世界,所以一直得宠,直到离世。

汉武帝与公孙弘画像

还有,明朝第一玩弄权术大师明世宗朱厚熜,在他统治的中后期重用严嵩。严嵩奸贼误国,但是稳稳地在首辅的位子上干了十六年,而嘉靖年间其他的首辅没有能干这么久的,为什么一个奸佞小人能把持朝政这么久的时间?因为在朝廷摸爬滚打几十年的严嵩把准了嘉靖皇帝的脉象,他能让嘉靖离不了他,即便是犯些错误,只要影响不到嘉靖的利益,嘉靖就不管。所以,那些清流官员怎么着也扳不倒这个贪财误国的奸臣严嵩。

我想,严嵩之所以屹立朝堂不倒,第一个原因是他跟嘉靖皇帝臭味相投,严嵩又很聪明,第二个原因就是严嵩比朱厚熜大二十七岁,算是朱厚熜的父辈人了。老态龙钟的严嵩能够比较准确地把握皇帝的心思,然后极尽媚上之举,这才是他一直得宠的根本原因。

嘉靖帝与严嵩剧照

房玄龄比李世民整整大二十岁,他能在李世民面前长期被重用,除了他自身的素质过硬以外,跟他的年龄也有关,房玄龄的那些谋略一部分是从书上学来的,但更重要的是,这些书上的东西,在经过了他因年岁的沉淀而获得的智慧的过滤,再呈上去,就显得极其实用而不迂腐。

房玄龄的谋略有阳谋也有阴谋,在治国安邦上,他用的主要是阳谋,在对付敌人上,他用了很多的阴谋。

比如,玄武门之变的发生之前,李世民跟房玄龄等人是怎样谋划的?我们永远也无法知道……因为这些东西是见不得光的,如果大家知道了这些阴谋诡计,一方面会影响大家对李世民这位千古一帝的正面认识,另一方面,李世民也不希望后代学习这些东西,免得他的帝国动荡。

房玄龄之所以不愿意跟李世民吐露心声,就是因为他看透了李世民。

在朝堂上虚心纳谏的李世民,只是李世民整体人格的一小部分,并且虚心纳谏是李世民为自己洗白的手段之一而已!

房玄龄见过李世民的真面目,尤其是在玄武门事件的谋划中,跟李世民的交往让他见到了一个真正的李世民,并不是虚怀若谷、心胸宽广的形象,而是一位脾气暴躁,有着很强功利心,为了得到好处甚至不择手段的李世民。

房玄龄深知伴君如伴虎的道理:老虎吃饱了就不再伤人,但是饿极了一定吃人;心情好了,或许舔一舔你,发起脾气来,就会马上咬断你的喉咙!

房玄龄之所以不是直谏之臣,就是他因为他深谙为臣之道,所以,他一生谨小慎微,如履薄冰,直到临死前才向李世民直谏一次,希望皇上不要再攻打高句丽了,对国力的伤害太大,可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李世民看过信后也是大受感动,对房玄龄的儿媳妇自己的女儿高阳公主说:“此人病危将死,还能忧我国家,真是太难得了。

l接下来,我再谈谈李世民和魏征的关系。

在中国历史上,李世民和魏征的关系被传为千古佳话,君臣之间关系的典范:李世民虚心纳谏,魏征直言敢谏,好一对明君忠臣!但真实情况是这样的吗?依我看来,李世民和魏征这样表现,消极方面,都是因为心虚,要洗白自己而已:李世民要证明自己比哥哥李建成更善于治国,而魏征要证明自己不是三姓家奴,而是社稷忠臣。此言怎讲,请听我慢慢道来。

魏征加入李世民的阵营比较晚,跟李世民开始打交道要比房玄龄晚得多。

房玄龄是李渊家族晋阳起兵就开始跟随李世民了,而魏征呢?换了好几次门庭,投靠李渊集团以后还是跟错人了,因为他投奔了李建成而不是李世民,可能是因为他觉得李建成更有前途吧!

他一直向李建成提建议,要李建成尽早做打算,除掉李世民,但李建成始终下不了狠心。直到玄武门事变,李建成被李世民射杀,作为李建成重要幕僚的魏征也就成了李世民的俘虏,但李世民没有杀掉魏征,反倒重用起魏征来,因为李世民也欣赏魏征身上的那股正直之气。

李世民用魏征除了为国家考虑,也是为了自己的名声,因为玄武门事变是他人生中的一个大污点,他想竭尽全力地洗白自己、证明自己,他要借着自己接下来的政绩来告诉天下人:他老爹不立他作太子,实在是不对;而他的才能,绝不在哥哥李建成之下,或者说他不光打仗厉害,治国也绝对是一把好手。

李世民与魏征画像

而魏征呢?在最后投靠李世民之前,魏征已经换了太多的主人,按照儒家的观点来看,魏征绝对是一个不忠之人,但是魏征不服气,他要借着今后在李世民面前的表现来向世人说明,他魏征并不是不忠之徒,而是形势所迫而已!

在辅佐李世民的多年里,魏征一直以敢于犯颜直谏而著称,为什么?魏征也是要向世人证明,他魏征本质上是个忠臣,绝不是追名逐利的小人。

所以,我们可以看见,李世民和魏征君臣二人,一个操练忍耐学习虚心纳谏,一个操练胆量勇于犯颜直谏,虽然在外面看来,都是为了国家社稷,其实从自私的角度来看,他们也是为了自己的千秋名声。

或许,魏征也知道李世民的心思,所以,他知道即便自己触怒龙颜,但是因为对国家有利,李世民也不会处置他,由此看来,他俩其实也是在心照不宣地合作演出!

如果,魏征是在好大喜功的隋炀帝的手下做事,很难讲魏征还敢于犯颜直谏。

魏征能够直言敢谏,乃是因为他和李世民都为从前自己做的事而心虚,魏征敢言来证明他的忠心,李世民肯听,证明他的贤德,相互成全而已!

从上文我们可以看见,房玄龄之所以不劝谏李世民,是因为他认识那个真实的李世民,并不是大家津津乐道的虚心纳谏的皇帝,而是性情暴躁、功利心很强的李世民。房玄龄深知伴君如伴虎的道理,所以他绝不触动皇帝的龙颜,当然李世民也不需要房玄龄直言进谏,李世民用房玄龄是来干事的。而李世民用魏征,在一定程度上是迫不得已,却成就了他们两个明君忠臣的美名,成为后世君臣学习的榜样,也实在是一大幸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魏征,很会看脸色的喷子师祖
唐太宗李世民是怎样用人的――读史随笔10
贞观之治,他功不可没
影响中国的85位名臣——魏征
妩媚与刚直:魏征的两张脸
唐朝趣史:唐太宗和魏征的故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