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什么是「帝国」?》
userphoto

2023.06.13 江苏

关注
170

文/趙小花


 在十九世纪末,老牌的帝国不是被消灭就是被肢解,这其中有很大的原因在于「帝国」的发展模式已经落后于新型的工业国家。
  帝国之所以形成为帝国,是以文化作为主导,更多的体现是多民族融合而组成的一个国家。例如,可以想象在清朝时期,蒙、汉、满、回,多只民族结合在一起,清朝的统治者就是是利用这种民族多样性的方式垂直统治国家。换而言之,也可以反过来理解,帝国就是多个民族共同认同的一个国家。
  这种国家形态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十九世纪末之前的奥匈帝国,这是一个二元帝国。什么是「二原帝国」?这里概念可能对于我们千年以来都是大一统中国来说不是太好理解。可以这样去想象:奥地利和匈牙利分别有自己的行政内阁和语言文化,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也就是虽然不同属一个种族,甚至概念上就是两个国家,但是他们却认同一个皇帝,这就是二元帝国。
  但与此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是「皇帝」而不是「国王」,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区别,有关皇帝和国王的不同,我已经准备在下一篇文章讲一讲。
  说回来,奥匈帝国的皇帝是弗朗茨.约瑟夫一世,欧洲的「皇帝」讲的是一个继承,也就是说你想要成为「皇帝」,就要讲清楚你的资格是从哪来的,这有点类似于中国的朝代更替时候的「民正言顺」。欧洲认为所有皇帝承继于古罗马帝国。奥匈帝国的皇帝的承继顺序是: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神圣马帝国,最后就是奥匈帝国,所以它也可以称之为「第四罗马帝国」。
  弗朗茨.约瑟夫是日耳曼人,但日耳曼人在奥匈帝国内的人数并不占多数,其中还有大量的突厥人、匈牙利人、斯拉夫人,其民族之复杂,堪称「帝国」这个词解释的典范。作为少数的统治者,日耳曼人应该如何有效的统治这个民族复杂的帝国,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这也是每一个帝国统治者的必备技术。
  以「民族多样性」方式把国家内的人凝聚起来,在工业革命还未到来之前,这是最稳妥的做法——尊重每个民族的自治性,利用「文化」的方式宣扬大一统的思想,在传统时代这是非常有效的手段,但这其中自身也蕴含着极大的危机,工业时代到来打破了所有传统帝国的统治方式。
  十九世纪末,时代规则已然改变,这种「民族多样性」管理国家的办法在「民族主义」到来之后,就显得非常落后。
  「民族多样性」是让每一个民族保持自治性,统治者可以控制非常大的国土面积,但是组织能力、行动效率、向心力都非常低下。在「民族主义」情况下,一个国家就强调一个民族的主导性,所有的向心力都朝着本民族的方向,在这种统治方式之下,所有的行政效率都可以达到人类组织能力的最高点。
  首先就是军事动员能力,民族主义国家无论在动员还是作战来说,效率都远超传统帝国。还是拿奥匈帝国来说,当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之前,奥匈帝国是第一个喊开战的人—哪怕学过中学历史,对这一事件想必也不会陌生,奥匈帝国的皇储费迪南二世在塞尔维亚的萨拉热窝被刺杀,奥匈帝国就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漩涡的中心。战争一开始,奥匈帝国开始组织国家军事动员,但之后的战事发展证明了这个帝国的组织能力以及作战能力是多么差劲。
  每个民族前来参战的人都不知道自己是为何而战,一道军事命令甚至要翻译成七八种语言再传送到军队基层,到了最后,奥匈帝国每个民族的人都认为脱离这个帝国似乎才是最好的方式。其实不止奥匈帝国,德意志帝国、沙皇俄国、奥匈帝国,这欧洲的三个「帝国」,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不约而同的在战争结束前或者结束后都灰飞烟灭了。
  当初的优势变成了如今的劣势,作为传统帝国领导者,哪怕意识到这一点,恐怕也无可奈何,因为帝国存在的根本就是民族多样性,但如果想要转型,就要否定这个根本,帝国可能在还未转型成功之前就已经分崩离析。
  那有没有处于两者之间的选择呢?答案是有的,这就是君主立宪制。简单来说就是保留国王的同时用宪法限制国王,说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了,这就是英国的《大宪章》。这种新的统治方式影响了之后很多国家,事实上当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之内的人们大多数的选择还是「君主立宪制」,并没有真正想要推翻整个帝国。但只有一种理念是狂热的,他们不只废黜皇帝,还要彻底送他们以及皇帝的家属们吃枪子,这就是共产主义。
  所以当时欧洲的国家憎恨、惧怕共产主义,就像当年对待拿破仑的态度一般无二,甚至连二战的胜利方在最大程度上支持战败方肃清自己国内的共产分子。
  另外就十九世纪末的中国来说,不幸的是我们是这个世界上最传统的帝国,所以转型非常之难。与此同时,幸运的是,我们有一个民族在国内绝大占多数,这可以保证稳定,而让国家不被民族主义所肢解。可以注意到,在清帝国崩溃的时候,哪怕各方势力争斗,军阀相互割据,也没有上升到民族之间的分裂,以最大程度上保证了中国的完整性。
  帝国的凝聚力在于文化之上,这一点从老牌帝国的首都建设就可以窥见一斑。他们极力发展首都,恢宏的建筑、震慑人心的历史典故,这都是组成构建帝国的一部分。
  但是最终这一切都抵不过时代的变幻,曾经占据着人类大部分时间的有效的统治方式,被第一次世界大战打破了外壳——帝国崩溃,等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彻底摧毁了其内部——贵族政权走下历史舞台,帝国的「身」与「魂」都在此终结。

獨立、自由、不妥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奥匈解体:多民族帝国衰亡的一个样本
本是一个世界强国,却因为一招棋错满盘皆输,现今连国名都消失了
此国曾是欧洲五强之一,为何只存在了52年便被肢解成十余个国家?
纳粹德国为什么叫德意志第三帝国?第一帝国和第二帝国叫什么名字
生于制度,死于时代,浅论一战解体后的奥匈帝国前世今生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法美失策,将奥匈帝国解体造成战争隐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