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幸福之路》——罗素



幸福之路
RECOMMEND
作者:伯特兰·阿瑟·威廉·罗素
推荐语:未经思考的幸福不会属于你
01
写在前面

幸福是什么?你现在的生活是幸福的吗?

幸福是快乐吗?我们可以随时打开手机,获得各种廉价的快乐,光怪陆离的世界刺激着多巴胺分泌,快乐从未如此便捷的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但似乎,我们越是沉迷于它,快乐的保质期就越短,如梦幻泡影般短暂。

那么幸福是环绕在物质充裕的生活之中吗?便宜的汽车、冰箱、电话、计算机如潮水般涌来,人们的日常生活彻底变了样。但研究显示,美国人在20世纪90年代的主观幸福感,与20世纪50年代的调查结果仍然大致相同。

那么幸福是目标的实现吗?好像也不是,上一个欲望的终点只不过是下一个欲望的起点罢了,就像密尔在自己的自传中所描述的那样,即使你所追求的一切即使在顷刻间都实现了,你也不会感受到幸福。

我们越是追求幸福,就越是离幸福越远,究竟是什么出了差错呢?

罗素,这位20世纪最知名也是最为重要的哲学家之一,在《幸福之路》中,不去讲述高深的哲学思想和枯燥的说教,而是直接反思生活中最常破坏幸福感的消极心理因素,并给书中的每个观点都提供了真实的人性经验的支撑。

就像尼采说的,未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那么,未经思考的幸福也不会属于你。

02
是什么使人不幸福
01

一,是什么使人不幸福

不快乐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错误的世界观、错误的伦理观、错误的生活习惯所导致的,这些错误破坏了人们对还算可以的事物与生俱来的兴致与爱好

02

二,拜伦式的不幸福

即我们当中的智者都已看破过往的各种狂热,领悟到世上并无值得为之坚持的东西。持有这种观点的人真的很不幸福,但他们却以痛苦为荣,认为痛苦是宇宙的本质,并且是被启蒙的人唯一明智的态度。他们以痛苦为荣会让那些单纯的人怀疑这种痛苦的真实性,以为享受痛苦的人其实并不痛苦。这种看法未免太过幼稚。痛苦的人会感到自己高人一等、富有洞见,这无疑是稍许补偿,但它决不足以弥补因此损失的简单的快乐。

我想对所有富有才华却不知何去何从的年轻人说:“放弃写作的尝试吧,尽量不要写。走向大千世界,做个海盗,做个婆罗洲(Borneo)的王,做个苏联的劳动者,给自己那样一种生活,满足基本的生理需要几乎要耗费你全部精力。”

03

三,竞争

金钱的代价

我也不否认,在一定限度内,金钱能增加很多快乐;但超过了这个限度,情况就不一样了。我坚信,成功只是幸福的一个部分,如果为了得到这一部分而不惜牺牲其他部分,那代价就太大了。

胜利者的谎言

“问题出在被普遍接受了的人生哲学上,在这种哲学看来,人生就是比赛,人生就是竞争,而只有胜利者才能得到尊敬。这种观念使得人们以牺牲感觉和智识为代价去过度培养意志。”

04

四,无聊与兴奋

忍受无聊

“人类的罪恶有一半源自害怕无聊。无聊有两种,一种是建设性的(fructifying),另一种则空空如也(stultifying)。前者的产生是因为麻木的缺席,而后者的出现是因为缺乏生机勃勃的活动

生活幸福的基础是要拥有一定的忍受无聊的能力,这是一个人年轻时的必修课之一。”

05

五,疲劳

面对焦虑

我认识到,我讲得好与不好都没那么重要,地球照样转,太阳照样东升西落。我发现,越是不在乎讲得好坏,就越是不会讲得太糟,神经紧张的情况也渐渐减轻近乎消失。大部分的神经性疲劳都可以使用这种方式来应对。我们的行为并不像我们自己以为的那么重要,我们的成功和失败说到底也没什么了不得的。”

同样的方法可以用来应对焦虑。当受到厄运威胁时,不妨认真、周密地想想,可能发生的最坏情况是什么。直面这种可能发生的不幸,给自己一个合理的理由让自己相信,这种不幸即便真的降临也不是什么灭顶之灾。这种理由一定是存在的,因为个体所能遇到的最糟的事也不可能重要到影响宇宙存在。经过对最坏可能性的持续发掘并真正说服自己“好,毕竟,这也没什么了不得的”,这时你会发现你的忧虑已经大大减少了。这个过程可能需要重复几次,最终,如果你能在最坏的可能性面前不做任何逃避,你将发现自己的忧虑已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愉快。

如果你发现自己对任何事情都容易操心多想,那干脆变本加厉地往多里想、往深里想,直到这件事情的致命诱惑最终荡然无存。

06

六,嫉妒

媒介时代嫉妒的产生

现在,通过教育和传媒,他们抽象地了解了社会各个阶层的大量信息,尽管其中的个人他们可能都不认识。通过电影,他们以为自己了解了富人是怎样生活的,通过报纸,他们知道了其他国家的不好,通过宣传,他们以为自己知道了不同于自己肤色的人的恶行”

不做无益之想打比方说,我挣着一份可以满足我需要的薪水,我理应满足,但听说有人挣着两倍于我的工资,而我认为他绝不如我。如果我是一个善妒的人,那原本的满足会立刻消散,不公平的感觉会将我吞噬。治疗这类病症的正确方法是使用心理戒律,即养成不做无益之想的习惯

一个明智的人不会因为别人有别的东西就停止享用自己的快乐。

07

七,罪恶感

感性和理性

有一种观点认为,如果放任理性发挥作用,它会扼杀一切深层次的情感。在我看来,这种看法是对理性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完全错误的认识。激发情感并不是需要理性来完成的工作,尽管理性的一部分作用是寻找阻止情感产生的方法,如果这种情感会危害人的幸福感的话。找到化解憎恨和嫉妒的方法无疑是理性心理学的部分功能。但如果因此认为,在最大限度地减少这些情感的同时,理性并不排斥的那些情感的力量也会被弱化,就是一种误解了。炙热的情爱、父母的慈爱、友爱、仁爱、对科学和艺术的挚爱,理性从未试图去削弱它们。

理性的人感受到这些情感的部分或全部时,会因为这种感受而幸福,而不是去贬低它们的力量。这些情感都是美好生活的一部分,正是生活中的这些美好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了幸福。这些激情中没有任何非理性的东西,而很多非理性的人却只能感受到最平庸的情感。无须担心理性会令自己的生活变得枯燥无味。相反,因为理性存在于内心和谐之中,所以,比起一直受制于内心冲突的人,理性的人能够更自由地观察世界,并凭借自己的力量来实现外部目标。人生最无聊的莫过于作茧自缚,而最愉快的则莫过于把关注和努力都投向外部。

罪恶感

每当你开始为某一行为而自责,理智却告诉你它并不邪恶,你就应该检查自责产生的原因,使自己懂得其中的荒唐所在”

08

八,受害妄想

四条准则

充分理解这些准则的真谛便足以防止产生受害妄想。第一条:记住,你的动机并不总像你想象的那么无私。第二条:不要高估自己的价值。第三条:不要指望他人能像你关注自己那样关注你。第四条:不要以为大多数人都怀有特别的意图设法迫害你”

觉得自己怀才不遇“别人用来思考你的时间少于你琢磨自己的时间。感觉自己与环境不相容的青年人就应该努力寻找其他工作,让自己有机会遇到志同道合者”

你觉得自己是个天才而你的朋友们却不这么认为时,还有一种尽管不是绝对可靠但不妨一试的检验方法,那就是,你进行创作是因为有急切的冲动想表达一些观念和感受呢,还是被渴望赞美所驱动。对于真正的艺术家来说,尽管也强烈地渴望赞美,但这还是第二位的,是的,艺术家愿意创造出某件作品并希望它被人赞美,但即便没有得到,他也不会因此改变自己的风格。

09

九,舆论恐惧

真金不怕火烧?

为人所知的天才都是逆境里的突围者,但是有谁知道在青年时便被环境扼杀了的天才有多少,综上所述,不可以让青年人的道路太过曲折”

对待舆论

原则上,一个人对舆论的尊重程度应以自我生存和不伤害他人为限,过度的尊重其实是自甘臣服于不必要的专制,而这会从方方面面影响幸福感。”

10

十,还能有幸福感吗

幸福的奥秘

让你的兴趣尽量广泛,对你关心的人与事表达出更多友善,而不是敌意。

11

十一,兴致

关于旅行

另一些人则是,无论到哪儿都只看它的特色,结识当地的典型人物,留意考察历史或社会趣闻,品尝当地食物,领略地方习俗和语言,回家时装满了新鲜愉快的记忆留给冬天的夜晚。

你追求的是什么?

一切过度的、片面的激情。它寻求的不是事物本身的乐趣,而是遗忘。

12

十二,情爱

为什么向内探求

无论因为何种原因,孩子失去父母的爱都会变得胆怯、不敢冒险,充满恐惧和自怜,无法再以愉快的探索精神去面对世界。这样的孩子可能很早就开始思考生存、死亡与人类宿命。起初他会变得内向、抑郁,最终他会去哲学或宗教体系中找寻虚幻的慰藉。世界杂乱无章,悲欢五味杂陈。想要理出其中清晰的系统与范式的愿望,骨子里还是出于恐惧,本质上是一种广场恐惧,或对开阔空间的恐惧。四壁围合的图书馆会让胆怯的学生感到安全。如果他能说服自己相信宇宙同样井然有序,那么当他必须冒险出门时,他会感到几乎同样的安全。这种人如果得到过多一些的爱,对现实世界的恐惧就会少一些,也就无须去创造一个存在于自我信念中的理想世界了。

爱不是凝视对方,而是共同望向同一个方向

两个人真正地彼此关注的爱的感觉,不独是追求各自利益的手段,更是一种追求共同利益的结合,这是获得真正的幸福感的最重要的因素

13

十三:家庭:

家庭的瓦解

普遍民主化的一个典型例子是亲子关系的改变。父母不再确信自己拥有否定孩子的权利,孩子不再认定需要尊重父母。服从的美德以往是天经地义,现在看来却陈腐不堪。

14

十四:工作

伟大的艺术

创作力量往往与不快乐的性格相关,虽然不是绝对的,如果艺术家没有从创作中获得快乐,他可能会因为那种强烈的不快乐而自杀。

工作的乐趣

决定工作有趣的要素有两个:一、需要运用技能;二、具有建设性。

15

十五:闲情逸致

历史感的重要性

如果你的头脑里一直装着人类的历史,记得它从野蛮状态进化到现在是何其缓慢,它的全部存在与天文纪元相比是何等短暂——如果这种思想已经形塑了你的日常情感,你将领悟到,你眼下参与的斗争并不具有那样的重要性,值得让人类冒险重返刚刚缓慢摆脱的黑暗。不仅如此,即便你在眼前的目标上失败了,这种短暂感也会支撑你不去选择卑劣的手段。你会在当下的行动之外另有一个目标,长远的,徐徐展开的,在这里,你不再是只身一人,而是带领人类走向文明的浩荡大军中的一员。当你拥有了这种视野,无论个人命运如何,一种深刻的幸福感都会永远伴随着你。生命将与各个时代的伟大壮丽相交融,个人生死也将被置之度外。

兴趣的重要性

明智地追求幸福的人,会在其赖以生存的核心兴趣之外培养一系列作为补充的闲情逸致。

16

第十六章 努力与放弃

宏大与具体

专注于宏大的、非个人的希望能让一个男人承受个人的挫败或婚姻的不幸,同样也能让他在误了火车或雨伞掉进泥水时不失耐心。。大清早赶火车鞋带忽然断了时,他情不自禁地抱怨了几句之后又想,这在宇宙长河中实在算不上什么大事。

17

第十七章,幸福的人

得到爱的是付出爱的人

幸福的人是真实地生活着的,他们有着自由的情爱和广泛的兴趣,他们通过这些情感和兴趣把握住了自己的幸福,而这又让他们自身成为其他很多人的兴趣和情爱目标。幸福的重要源泉是得到爱,但是索要爱的人是得不到爱的。泛泛而论,得到爱的人正是付出爱的人。

03
写在最后:

罗素的幸福观其实并不复杂,本质上,就是要你把自我看作更大的世界的一部分,你的所有焦虑,痛苦,不安,紧张,其实都来自于你将自我看得太重,来自于唯我论的妄想,而你大可将可能发生的最坏情况推演到极致,你就会知道,即使不幸即便真的降临也不是什么灭顶之灾,地球照样转,太阳照样东升西落。

个人只是时代洪流中一个微不足道一份子,所谓的英雄和懦夫,你所崇拜的,你所厌恶的,信奉的,难以割舍的,都只在地球上,这个在太阳系中并不起眼的小星球上,一个不起眼的文明中,默默的上演着。

或许,一切就像皇后乐队在《波希米亚狂想曲》唱得那样:Nothing really matters。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读罗素:幸福与对自由的贪婪
如果你感到不幸福,去读罗素吧!
什么都是短暂的,只有怀念和失去是漫长的
莫言说:婚姻不可怕,最坏的结果就是离婚。
​苹果砸牛顿,砸出“万有引力”,罗素读眼神,惊瞥“幸福之路”
走向幸福(罗素) 新建 Microsoft Word 文档 (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