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子释微》——第四十六章



《老子》

RECOMMEND

作者:老子

推荐语: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01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憯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02

译文

天下处于有道之时,把马匹退还给农夫用来耕田;天下处于无道之时,战马出生在郊野之间。祸患没有过于不知足的了,罪祸没有惨于贪得无厌的了。所以懂得满足的这种满足,就是永远的满足。 

03

正文释微

此章的主旨在于宣扬老子一贯的反战思想,并给出祸端的具体原因。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

意思是天下处于有道之时,把马匹退还给农夫用来耕田。“走”的意思是“退还”。

“粪”,则是“耕田”之意。在有道的时代,战乱无起,统治者将战马退还给农民用于耕田,与民休养生息,人民也得以安居乐业。

“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意思是天下处于无道之时,战马出生在郊野之间。《盐铁论·未通篇》记载:“闻往者未伐胡越之时,繇赋省而民富足....当此之时,却走马以粪。其后师旅数发,戎马不足,牝入阵,故驹犊生于战地,六畜不育于家,五谷不殖于野,民不足于糟糠。”在第六章中,我们已经解释过“牝”的含义,这里所指的是母马。即便是怀孕的母马也被迫作为战力投入战场,小马不得不在战场上降生,可见战争的残酷程度。

老子的反战思想是承续的,从“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第三十章)到“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第三十一章)再到本章对于战争残酷性的揭示,在老子看来,战争带来了无尽的痛苦和伤痕,使得人们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社会之间联系的纽带被彻底摧毁,激化了地区之间的矛盾和仇恨,人们变得自私和冷漠,相互猜忌和排斥,社会分裂和混乱因此变得不可避免。

而战争之所发生,本质的原因是因为统治者贪而不知足: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憯于欲得”。

“憯”,通惨,意思是祸患没有过于不知足的了;罪祸没有惨于贪得无厌的了。

战争带来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社会分裂以及心理创伤对一个民族产生的负面影响是难以估量的。而所有的痛苦和损失,很大程度都是来源于统治者的一己私欲和无法抑制的贪念。要想抵制这种不切实际的欲望,最有效的方法便是学会知足,正如老子所言: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知足与之前提到的知止一脉相承,两者都强调个体在处理欲望和需求时应保持适度和节制。知止侧重于个体应懂得适时停歇的道理,而知足则强调个体在无尽的欲望中寻求平衡,找到一个适当的界限,并对所拥有的一切心怀满足,从而维护内心的幸福与安宁。关于知足之足,古代的哲人们也多有探讨,著名的斯多葛哲学家爱比克泰德曾经说过:“满足主要不是来自巨大的财富而是很少的欲望。”《法华经》指出:“诸苦所因,贪欲为本。”“孔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由此可见,在关于“什么是真正幸福”的定义上,人类最伟大的头脑早有共论,即真正的幸福无法从外部成就或财富中得到,只能通过培养内心的平和、满足来实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普通百姓理解的《道德经》—走马以粪、戎马生于郊说明什么?
【道德经讲析】道德经第四十六章:知足常足
《道德经》第46章: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罪莫厚于甚欲,咎莫憯于欲得,祸莫大于...
《道德经》第四十六章 止欲不争,天下归道
老子道德经第四十六章原文及译文
第九章 天下有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