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子释微》——第四十九章



《老子》

RECOMMEND

作者:老子

推荐语: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01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02

译文

圣人没有自己的主观成见,以百姓的心为心。

对于善良的人,我善待他;对于不善良的人,我也善待他;这样就得到了善。

对于诚信的人,我信任他;对于不守信的人,我也信任他;这样就得到了诚信。

圣人治理天下之时,和合收闭,使人心归于浑朴无分,百姓都专注于他们的耳目,圣人使他们像无知无欲的婴儿。

03

正文释微

本章的主旨是讲圣人以无心无为作为治世的手段。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意思是圣人没有自己的主观成见,以百姓的心为心。“常无心”王弼等诸本中都作“无常心”,但是帛书乙本作“恒无心”,“恒无心”通“常无心”,今正。

圣人之所以能够做到“以百姓心为心”,是因为他们能够摆脱个人偏见和私欲,达到了物我不分的境界。在这种境界下,圣人能够领悟道的真谛,并以道作为治理天下的准则。

而“百姓心”即公心,是指因循而无为的心态,遵循道的自然状态。在处理公共事务时,圣人“以百姓心为心”,从而能够保持中道的立场,不偏不倚,以无为的态度来处理事务,避免人为的干扰,让事情自然而然地发展,因而往往能够达到最好的效果。

老子接下来说: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意思是说对于善良的人,我善待他;对于不善良的人,我也善待他;这样就得到了善。对于诚信的人,我信任他;对于不守信的人,我也信任他;这样就得到了诚信。

乍看之下,这似乎让人觉得老子没有明确区分善恶,处于一种“虚伪”的博爱之境,但这实际上正是老子哲学高深之所在,他所强调的是超越二元价值观的归一。从本质上说“善”“不善”“信”“不信”,其实都是道德(仁义)世界中相对价值的划分,是在具体情境下的道德判断。可见,有善就一定有不善,有信就一定有不信,这已然是一种非自然的对立状态。

而圣人无私无常心,认识到天下万物既是分别独立的,又是混然一体的。因此,其超越了这种狭隘的二元区分法,从更高的道的层次去审视所谓的善恶,并从中看到统一的可能性。这种无所分别的自存状态便是最高的善和最高的信。王阳明云:“无善无恶者理之静,有善有恶者气之动。不动于气,即无善无恶,是谓至善。”这同样表达了类似的观念,即超越对立层面,达到无善无恶的至善境界。

从社会管理的角度,这对我们亦有所借鉴,现代社会的犯罪率居高不下。我们通常的解决方式无非就是完善各种法律条款并加强惩罚力度。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暴力行为的源头是欲望和压力的积累,这些潜在的冲动只是被理性和道德准则所暂时抑制,一旦被点燃,暴力就会喷涌而出,引发惨烈的后果。

与之不同的是,老子提出了一种用包容的爱去感召人的治理方法,即通过唤醒人们内心的善意来建立一个人人向善的理想社会。这一方法能够让人们自觉意识到错误,从而减少暴力和犯罪的发生率。

在众多文学作品中,探讨人类内心的良善和救赎也一直都是一个重要的母题。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罪与罚》中,主角罗佳犯下了严重的罪行,却在与索尼娅相识后,逐渐被她所代表的无私精神和包容的爱所感动。索尼娅的善良和忍耐,启发了罗佳内心深处的道德感和责任感,使他最终决定承担罪行,走上救赎之路。这正是“不善者,吾亦善之”“不信者,吾亦信之”的体现。

像我在阅读文学作品的时候,判断一部作品的标准之一就是,它是否塑造了一个纯粹的坏人或好人,如果一部作品只是简单地描述一个人如何坏或如何好,而没有展现这个人内心的挣扎和成长经历,我会认为这部作品还不够出色。人是参差百态的,不存在绝对的坏人或好人。人就是在不断的挣扎过程中,逐渐辨析自己的方位和明确自己的选择。

“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

意思是圣人在位,圣人治理天下之时,和合收闭,使人心归于浑朴无分。“歙”,即和合,收闭之意,刘师培说:“'歙’,乃歙闭之义也。”

和之前所言类似,圣人所追求的是朴素、自然的生活方式。在老子看来,相对价值都是基于人类的观念和主观判断建立起来的。这些观念和判断很容易受到个人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从而缺乏价值基准。相较之下,自然法则是从道中衍化而生,它们具有普遍性,稳定性和统一性。老子相信,如果将相对价值重新统一为原初的自然法则,就能够使天下重新回归到最初的本始状态中。

“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意思是百姓都专注于他们的耳目,圣人使他们像无知无欲的婴儿。百姓都沉浸于自己的感官享受中,如五音,五色,五味等等,此谓“注其耳目”,耳目聪者,势必多念。而圣人抱朴,“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使民心重归于混同合一之境,将百姓带回到原始自然的生存状态中,就如同无知无欲的婴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道德经》讲义(第20讲)
道德经圣解(六十三)
《道德经》:做到这一点,你也可以成为圣人,独占鳌头,引领潮流
细读《老子》明太祖注第四十九章
周先生:老子五千言不是文字,而是破译宇宙的密码,49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