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间四月清明

1

清明时节雨纷纷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记忆中的清明,总是去郊外扫墓、献花,缅怀革命先烈。每到这时节,空气中总是弥漫着一片肃杀气氛,人们的脸上也多见庄重与哀伤,似乎一展笑颜便是对祖先与逝去亲人的不敬。
这其实有违祖先设立这个节日的初衷。
《历书》上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清明前后,种瓜种豆。古人把每一个节气都当作节日对待,除了指导农耕,还在日常生活上赋予它们独特的文化属性。

清明的习俗有踏青、赏花、荡秋千、放风筝、祭祖、扫墓等等,既是一个礼敬祖先、弘扬孝道的日子,也是人们亲近自然、享受春天的欢乐节日,兼具自然和人文两大内涵。

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孝悌友爱、崇敬先祖一直是泱泱中华的文化核心。
电影《不见不散》中,葛优有一句台词是这样的:“我叫刘元。刘是我的姓,元是我的名。我们中国人把姓放在名字前面,表示对祖先的崇拜;而美国人把名字放在姓前头,表示对自己的崇拜。”
所以,清明这一天,人们首先祭告天地,清扫先人之墓,仪式盛大而又隆重。
 “礼,与其奢也,宁简;丧,与其易也,宁戚。” 
真心祭奠,追思先祖,是考察一个人德行的重要标准。但如果终日哀戚,却与春天的生发之道相悖。
是以祭祀过后,人们纷纷奔向大自然,郊游踏青,进行一系列游戏和锻炼。既调理肝气、纾解祭奠祖先的悲痛,又舒筋活络,唤醒各项身体机能。
孔子曾问众弟子的志向,曾晳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道:还是曾晳的回答深得我心啊!

这样不辜负春天的生活态度,孔子是极力赞成的。

清明前后,还有两个重要节日,主题彼此相近,一是寒食节,一是上巳节。
寒食节是冬至后第一百零五天,是人们为纪念春秋时期割肉奉主、淡泊名利的介子推而定的,节日习俗丰富多样。
既涵盖了清明节祭祖、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的传统,又有插柳、赛诗会、踢足球、植树、赏花、斗鸡、拔河等等各种文化习俗。独具代表性的习惯是禁用火、吃冷食,故名寒食。
这一是因为介子推死于火中,二是春季风干物燥,极易引发火灾。
为祈求气象平和,人们举行盛大的祭祀庆典,提前准备大量熟食,尽情吃喝。并把上一年的火种熄灭,重新钻木,取新火。“旧谷既没,新谷既生,钻燧改火,期(ji音机,一年之意)可已矣。”
因时间与习俗高度接近,人们索性将清明与寒食一起过,久而久之便合二为一,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的春祭节日。

五千年文化浸润,还因旺盛的口腹之欲,发掘出很多特色冷食。

上巳节也称女儿节,时间是阴历三月初三,风俗有祓禊、祭祀、畔浴、游春、临水浮卵、吃荠菜煮鸡蛋等,以春水洗涤污垢,意在祛邪求吉,清洁免疫。
史上最著名的修禊发生于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初三。四十多位全国军政高官应东道主王羲之的邀请,亮相于会稽郡山阴城兰亭,列座其次,玩山赏水,曲水流觞,饮酒赋诗,端的是“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

比起今人沉溺网络,古人的娱乐才是欢乐与庄重齐飞、健康共生机一色呀!

               (荠菜煮鸡蛋)
综上可知,清明的主旨是追思先祖,拥抱春天,顺应天时,尊重生命。
祭祀与郊游同行,扫墓与踏青相伴。既不失敬畏之心,又合乎大道自然,充分体现了儒家追求天地人三才合一的大智慧。

今人之所以将清明与悲凄划等号,一是春雨潇潇、丝丝沥沥,最能烘托悲凉的气氛;二是杜牧《清明》一诗太过深入人心。

然而,小杜的神来之笔实是后两句。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是感极而悲,是责任和孝道;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是心旷神怡,是生命和生机。

诗人问酒家何处,不是要借酒浇愁,在已逝亲人的悲痛中沉沦;而是要让这甜甜的米酒消靡心中块垒,不负这大好春光。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芛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小牧童那一指,天地一片清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明节:不忘先祖,不失清明,不负韶华
清明
清明节三种精神,儒释道三大智慧
节气趣谈:清明
中国人为什么要过清明节?这是我听过最好的答案
中国传统节日及习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