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二流书家李建中,却作天下第十行书《土母帖》,法度严谨功力娴熟

导语:李建中在整个中国书法史上只能算二流书家,但在宋初却号“第一手”。其书法呈现出肥瘦得中、不温不火、清雅宜人等特点。

宋朝初年一切皆在草创阶段,更毋需谈及对古书画的传承,书坛凋敝、文采没落,随着一批来自于五代十国以降臣身份登上宋初书坛的书法家们,才为宋朝书法的兴起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其中最值得称道的便是来自于蜀国的李建中,虽以降臣的身份登上宋初书坛,但他书法上承“二王”余绪,下开宋朝“尚意书风”之势。其为人恬于荣利,于世事无争,笔下的平淡、虚静亦是其人其书的真实写照。“诗如其人,字如其人”在他的身上表现的可谓是淋漓尽致。

《许昌帖》

承上启下李西台

李建中,字得中,号岩夫民伯。京兆人,后徙居入蜀。曾任太常博士、金部员外郎、工部郎中、西京留司御史台等职。被人称“李西台”。

李建中,幼年好学,14 岁父卒,家道中落。父亲名昭文,史传上没有什么记载,而祖父为前蜀功臣李稠,为王建开国立下汗马功劳。曾祖父李逢在唐朝官至左卫兵曹军,也是一名武官。由此看出,李建中乃不折不扣的将门之后。

李建中21岁的由蜀入宋,39岁中进士甲科,解褐大理评事、通判郢州,开始步入政坛,施展其政治上的抱负。41岁被授岳州录军参事,54岁迁著作佐郎,监潭州茶厂,又通判道州,改殿中丞,转太常博士。后经苏易简推荐,命直集贤院,李建中在直集贤院时,与杨亿等朝贤多有唱和。虽然仅是短短的三年,可他却扩大了自己在上层的影响,而且目睹了太宗朝宠渥文士的盛世。之后,李建中出为两浙转运副使,景德四年至大中祥符四年,李建中掌西京留守御史台,参与王钦若主持修校的《道藏》。不久出使泗州,第二年染病卒,享年69岁。

李建中的晚年,归隐已成为他唯一的精神追求了。他在诗中这样写道:“欲邀丘壑老,静坐椎鱼师。颢气留丹田,尺宅分品位。寥寥洞府境,落落烟霞意。金简题上青,与兹尘土异。”后来,李建中在洛阳构筑园池亭榭,号“静居”,过起了潇洒自放的闲适生活。

作为一名封建士大夫,李建中无法摆脱世俗的羁绊,但其一直追求精神的超越和心灵的自由。而这样的思想和性格,自然而然地又折射到他的审美趣味之中,使得他的书法流露出一种平淡虚静的风格特征。

李建中的书法,笔画较少提按,中锋用笔使之带有浑朴的意味。他笔下的平淡冲和就是他内心的自然流露,更是他人格的真实写照。

《与司封诗翰》

开宋人“尚意”书风之先

李建中的书法,用笔沉稳有力、点画圆转飞动。造型颀长,用笔看似简单实则暗藏关钮。他不刻意求法,但在轻轻而随意的布置中显现出他对法度的高度理解。

在以“尚意”为主流书风的宋代,书法家们推崇和赞赏纯真自然、妙法自得的书法作品,“道法自然”是他们美学创作的理念,创作实践中充盈着他们对自然品格的不懈追求。李建中便是这其中身体力行的一位书法家。

李建中书法远绍晋唐,师法“二王”、颜真卿、杨凝式,又开宋人“尚意”书风之先,形成自己所特有的率意自然、平淡虚静、淳厚质朴的风格特征。他擅草、隶、篆、籀、八分等书体。其书笔致丰腴肥厚,结体端庄稳健,沉着不失遒劲,平静不失风韵,舒朗的行距,或大或小的字距,形成了端庄文雅的气质,与其人也相一致,诠释了“书如其人”一语。

其书法技巧、风格,传承了晋唐以来的正脉,其间架结构方面更是如此,爽朗、利索略带刚利,然风格稍欠妩媚,以唐法之恢宏、大气量之,其运笔提按又有不精之嫌,尤显其体态卑弱。论其开有宋一代新风者,又无蔡襄之运气,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然而,作为身逢乱世的李建中来说,触目而及的是唐末衰败、颓废之气,能不落案臼,自出机抒,亦实属“神才”了。

他那不强调顿挫、提按的妩媚,又以中锋为主调,形成含蓄、内敛、厚质的线段,宽阔的行间距透出疏朗与宁静,随意而为,不做骨力外拓、雄强外向的造型,俨然城府莫测。淡涩、简约的墨色,诉说着节律与真实情感。

这些手法的巧妙配置,酿就了优雅恬静的名士风度。故被后人评为杨凝式以来第一。

《宠书聿至帖》

天下第十行书《土母帖》

李建中在宋代不是一个非常出色的书家, 但他也是以行书名世的。同代人朱长文在《续书断》中将李建中的书法列为“能品”,并称其善笔札,真行尤精。

虽被称为“能品”,但李建中在宋初书坛的地位极高,书名远播,时人莫不奉李建中书法为贵。当朝士大夫家里大都收藏有其遗墨,世传《西台六帖》即是宋人所集。当时兵部秦玠、祠部李宗易皆学李建中书法而得名。

《土母帖》

天下十大行书之一,排第十。少数字用草法,用笔中锋,行笔沉著稳重,法度严谨,深得欧书神韵。结体凝重,字形以纵长为主,因势纵横,功力娴熟。章法行距宽疏,字距拉开,行气清新浓郁,格调高雅,气度雍容。字里行间虚实得体,字形大小、长短、疏密有致。线条粗细交出,枯笔运用自然。“耳”字字形修长,悬针渴笔,欹斜略左,独具韵味,在全篇中有点睛之妙。

《同年帖》

又称《金部帖》、《披风帖》,中锋行笔,圆转飞动,前半部分较为规矩,自“保爱”二字起,开始信手挥毫,墨色枯润相间,线条粗细变化精妙,沉稳而又流动,字形大小参差,行距疏密恰到好处,机趣丛生,浑然天成。“顿首”之后,更是毫无布置,烂漫多姿,妙不可言。

《贵宅帖》

作于64岁时,是李建中淳厚质朴的书法风格的代表作。此贴笔致峻健丰肥,时以点代线,把长线缩短或把短线写成点以增强其力度,避免笔画的软弱。正如黄庭坚所云:“李西台出群拔萃,肥而不剩肉,如世间美女,丰肌而神气清秀者也。”

题怀素《自叙帖》

结语:

在书法文化贫瘠的宋初,李建中的书法能承前启后,薪火相传实属不易。因此,后人对李建中书法也是褒多于贬。

赵构《翰墨志》 云:“本朝承五季之后,无复字画可称,李建中字形瘦健,始得时誉,犹恨绝无秀异。”元赵孟言:“西台书去唐末远,犹是唐人余风。”苏轼评云:“建中书虽可爱,终可鄙;虽可鄙,终不可弃。 李, 国士, 本无所得, 舍险瘦, 一字不成。 宋宣献书, 清而复寒,正类李留台重而复寒, 俱不能济所不足也。”

虽然李建中书法因取法的浅近而导致的格调问题遭到后人的诟病,但是其书法承前启后的作用,也是不能忽视的。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写天下第十行书《土母帖》的李建中,是二流书家?苏黄米都不如他
李建中《土母帖》--天下第十行书--真迹高清大图
史册典藏丨沉着浑厚——李建中《土母帖》
李建中《土母帖》欣赏,早于“宋四家”的十大行书作品
自出新意,不践古人——苏轼的书法艺术小议
书法,是中国艺术的最高境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