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考现代文阅读


阅卷体会

1)一定要认真审题,明确考点,即弄明白考什么。

2)强化规范答题意识、踩点答题意识,熟练掌握答题步骤。绝大部分阅卷老师都会负责任地按点给分。
    3)牢记语文术语,并能熟练掌握和运用。答题的时候运用学科术语,事实上只要踩到点了就给分,因为考试院给的高考的标准答案本身就是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术语。
    4)由于评卷老师的注意力集中在关键词和答分要点上,往往只注意答对部分,所以有些老师教学生做阅读题时写得越多越好,写错不扣分。事实上,密密麻麻的答案有时反而增加了阅卷的难度,很容易让阅卷老师漏掉了本该得分的要点。所以答题时,同学们用正常大小字体答满线格即可,并不是多多益善。

5)要更加重视汉字的书写训练。不管是作文还是阅读题的书写,写得一手好字绝对让人赏心悦目,给分就不会吝啬。

高分策略

1.熟悉考点,掌握相关技巧和术语。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环境和情节,备考时必须紧扣三要素,看作者是如何展示人物、环境和情节的,把握三者的作用,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2.揣摩题干,有备而读。拿到一篇陌生的文章,第一步是研读题干,看看命题人问的是什么?问了哪些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哪些是较易的?哪些是较难的?在大脑里要形成“问题锁链”。然后,带着这些问题去进人文本,这样,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默读全文,圈点勾画。此过程是组织答案的重要前提。有两点提示:一是思考问题要瞻前顾后;一是准确圈定答题区域。

4.深思熟虑,精确表达。深思熟虑、精确表达是小说阅读的最后一步,这一步非常重要。只有深思熟虑,才能精确表达。在表达时,要整合筛选重要信息,剔除可有可无的字句。整合信息时要力求精简,准确。唯其如此,小说阅读才能画上一个较为完美的句号。

5.强化两个意识(1).强化文本意识:以文本为答题依据,而不是靠自己的经验答题。

2).强化规范意识:审题规范(认真审题,熟悉考点和题型);答题规范(方向明确,思路清晰,格式正确,语言简练、准确);书写规范。

现代文阅读答题策略:

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

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

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

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一篇文章看开头和结尾,一个段落看第一句和结尾句。

论述类和说明类文章的阅读

阅读社科类文章要从议论说理的角度入手,弄清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有无分论点,用什么材料来证明观点,论证结构有什么特点。

阅读说明文(说明文结构一般属消息一类,其结构一般为“倒金字塔式”:第一段先引出话题,介绍新工艺、新技术、新见解、新成果,介绍它的构造、原理、发展、现状、评价等等)首先要明确说明对象是什么,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价值,有什么作用,对社会有什么意义等。

文章阅读策略

(1)边阅读边勾画,注意副词、代词与关联词。如“可能”、“基本”、“主要”等词语。

(2)边阅读边归纳,每读一段归纳出段意。文章读完,基本结构就出来了。

(3)标出文章中揭示主旨的句子。

(4)阅读题目,找出选择题干所对应的区域,比对原文与选项的内容。

(5)比对过程中,将题干中否定陈述转换为肯定陈述。有“根据”“证据”“原因”等字样的题干,选项与题干之间要能构成因果关系。将称代内容替代称代词,使称代词与称代内容保持一致。将选项与文章内容逐字逐词逐句进行比较、对照。推导的选项要在原文中找到根据,要有前因后果。注意未然与已然、原因与结果、先与后、夸大与缩小、部分与全体的区别。可能出现无中生有、偷换概念、以偏概全、答非所问、因果倒置、强加因果、夸大其辞、随意逆推、篡改文义等答题陷阱。

(6)选择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具体做法:

①统观全文,筛选出能直接体现作者观点和态度的句子;

②从材料的中心内容入手;           ③从作品的表达方式入手。

现代文阅读答题策略

技巧1:问:语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答题技巧:先打词的本身义,在答在文中的深刻义。

例:我常伏在窗口痴想(痴想在语句中的含义)

答案:痴想是发呆的想,说明作者从小就不愿困与狭小的天地,追求新的天地。

技巧2:问:这一句(段)是对人物什么的描写(刻画)

答题技巧:牢记四方面刻画人物--外貌,语言,心理,动作。根据这四点来判断,而在实在不知哪方面的情况下,四方面全答。其作用这要在于答“表现了人物......性格,品质”

例:“她总是这么静静的站着,低着头,眼睛朝下看。”这是什么描写?

有什么作用?

答案:动作描写。突出表现小女孩的怪巧和羞涩。

技巧3:问: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作用)?

答题技巧:牢记常用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反问,设问,对偶,反复

比喻的好处:形象生动的描写,化深为浅,化抽象为具体。拟人的好处:

具有人性化,描绘形象,感情鲜明,语言生动活泼。排比的好处:增加语气,内容集中,加强语言气势,节奏鲜明,表于抒情叙事透辟,条分清晰。反问的好处:加以肯定加强语气,发人深思。设问的好处:引起注意,启发深思。对偶的好处:便于吟诵,易于记忆,用于诗间有富于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反复的好处:强调突出。

例:“从未见过开的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

布。”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好处是什么?

答案:比喻手法。形象生动的对紫藤萝的形状进行描写,突出了其茂盛

的特点。

技巧4:问:开头结尾在文章中的作用

答题技巧:牢记开头的作用有--总结全文,点明主旨,引起下文,设置

悬念,为下文做铺垫等。结尾作用有--照应开头,画点龙睛,深化主题,点明中心,是文章结构完整,总结全文。根据这些联系文章运用,在分不清开头结尾到底答哪个的情况下,把上述总结的全答上。

例:对文末“我不由得加快了脚步”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答案:结尾照应开头,是文章结构完整,并深化主题。

技巧5:问:景物(环境)的描写的作用

答题技巧:此类题答案主要从以下几点答:1.喧染了一种......气氛。2.表

现了一种......环境状态。3.衬托突出人物......心理,性格。4.设置悬念,引起下文。就此四点根据文章选择答题,若不知道选哪个就都答

例:“地上的雪真白。只是没有太阳。要不它会耀眼的。”这出景物写有

什么作用?

答案:表现天气很冷,在这么冷的天气里小女孩还出来卖葱。对下文设

置悬念,引起下文。

技巧6:问:这句话(这段语言)描写刻画了人物怎样的内心世界

答题技巧:只要是文中提及人物想要做某事,但又无法去做的情况下,

都是刻画了人物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

例:文中有几处语言描写,其中“俺也上学哩。”“俺还要卖菜呢。俺上学

了,弟弟就上不成了。俺娘说......”这两处刻画了小妹妹怎样的内心世界?

答案:小妹妹很想上学,但由于家庭原因不能上学的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

技巧7:问:“xxx”在文中指什么内容?用文章原文回答

答题技巧:一般答案都在这个“xxx”词的前面,通常都在前一两句中

例:“种养之法简单不过,只要天天早晚不忘叫做两次清水就行了。它取之于人和自然的这样少,而它回报人和自然却是这样多。”这段中“这样少”指什么内容,用原文回答

答案:就在此词前,文中“只要天天.........就行了。”

技巧8:问:文中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xxx的

答题技巧:从文中找出“xxx”描写的段落,并对这几个段落进行逐段的分析概括和查找关键词,归纳总结在一起便是答案

例:文中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歌颂牵牛花的?

答案:1.生命力强,容易栽种(第二段概括)2.要求甚少,给人甚多。(第三段概括)3.品格高尚,纯洁无暇(第三段关键词)4.一往无前的精神(第四段概括)

技巧9:问:作者由......悟出了什么道理

答题技巧:描写植物的文章,一般都采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所以,道理,中心,感悟等重点都在文章的最后出现,尤其是最后一段中。

例:作者有牵牛花悟出了什么道理?

答案:向上前进则生,倒退只能死亡。(文中最后一段为“我真的敬重起牵牛花来了,因为它是我凛然的感动恐惧:啊,原来下垂就是倒退,倒退就是死亡!)

初中语文阅读题答题技巧

1、文章开头一段的某一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中间某段或句的作用,最后一段

某句的作用。

对于这种题型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回答:对于第一段的问题,从结构上来说,是落笔点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从内容上来说,是为下文作铺垫和衬托,为后面某某内容的描写打下伏笔。中间某段的问题,在结构上是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最后一段或某句的作用是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主旨,让人回味无穷,并与题目相照应。

2、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需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常见的有歌颂、赞美、热爱、喜爱、感动、高兴、渴望、震撼、眷念、惆怅、淡淡的忧愁、惋惜、思念(怀念)故乡和亲人、或者是厌倦、憎恶、痛苦、惭愧、内疚、痛恨、伤心、悲痛、遗憾等。一般作者的情感可以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来的,有的也许写得比较含蓄,有的是直抒胸臆。

3、 概括文章主旨。

对于这种题目,在回答之前一定要把全文仔细看几遍,然后可以用这样的关键词来进行回答:“通过„„ 故事,歌颂(赞美)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揭示了„„的深刻道理。我们也可以从文中去找,在文章的每一段特别是第一段或最后一段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文章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往往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

4、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看到这种类型的题目,我们首先要看一看这一句用了那种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特别是描写中又分为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和带综合性的场面描写。而人物描写还可细分为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和细节描写,描写的作用是使文章生动、形象、感人。抒情的运用,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突出文章的中心。如果文中有一些神话故事、民间传说以及自然界当中的神奇景象的描述,它的作用是增加了所写内容的神秘色彩,引起读者的兴趣。

5、文中某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有很多,常用的有8种,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其中考得最多的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

比喻的作用有三:一是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帮人加深体味;

二是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叫人便于接受;

三是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鲜明的印象。

拟人的作用是可以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感受到作者对该事物的强烈感情,运用拟人表现喜爱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栩栩如生,使人倍感亲切自然;表现憎恨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丑态毕露,给人以强烈的厌恶感。

夸张的作用是可以深刻地表现作者对事物的鲜明的感情态度,从而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通过对事物的形象渲染,可以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

排比的作用在于能突出文章的中心,表达强烈奔放的情感,增强语言的气势;是提高表达效果的重要环节。

还有叠词、短句使用,使文章富有节奏感,具有音韵美,读起来朗朗上口。

中考现代文答题常用术语

1、遵从题目要求

一道题中往往含有解题范围、所提问题、答题要求等信息。答什么和怎么答,命题人的思路早已在题目中写得非常具体明确了。答题如同执行命令,一定要服从命令,听从指挥。

2、圈定解题范围

有的题解题范围很明确,但有些却不够清楚,所以应该到题目所指的原文内容去找。并且“一定要关注全文”,以全文作为解题基础。

3、筛选有效信息

解题范围中往往有不少相关信息,这就要结合题目仔细筛选。把该选的都选出来。不要笼而统之,一古脑儿照抄,那样既费时间,又不简明,还可能不准确。

4、归纳答题要点

同学们在答题的时候首先应当简单地打一个草稿,把要点分条列出;然后所有题全部答完后,再做一次修改,确保回答准确、简明、周全;最后再正式誊写。

解题套路

解答现代文阅读题,光讲套话没用,但缺乏套话“没头没尾”也不行。我们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阅读材料的具体语境来答题。但同时也要依照一定的规范或者套路:

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理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等。

2、文中:承上启下;领起下文;总结上文等。

3、文末:揭示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开头,呼应前文等。

修辞手法的作用

解题时首先要考虑这种修辞手法的一般表达效果,也就是它本身的作用,然后结合句子的具体语境加以分析鉴赏。现代文阅读中常涉及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排比、对比、反复等。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等。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描绘了)+对象十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问、反复:强调,加强语气等。

某个句子在文中的含义

命题者所选择的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技巧。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把句子的意思简要明白地疏通一下,解答就基本到位了。

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这种题,要做到有问必答。第一问,即使很简单也不要遗忘,以免造成损失。解此类题,先要揣摩推敲,通过比较体会所涉词语的“妙”或“不妙”。一般来说,原文的词语较好,因为作者有他的考虑。但也可能命题者故意把原先用词换成不太合适的词,而把原来的词提出来让考生比较。

1、动词:不行(或者行)。因为某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用某词就没有这样的效果了。

2、形容词:不行(或者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用某词就没有这样的效

果了。

3、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或者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限制、时间和范围等),用某词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某句话中某两三个词或短语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这样的题一般回答是“不能”,因为原文的语序是有严密的逻辑性或时空顺序的。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前后是一致的。

3、这些词语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逐层加深,不能互换。

段落内容的归纳概括

近年来,高考现代文阅读题的选料(阅读文本)一般是散文这类文学作品。散文从常用文体的角度看,一般归为复杂记叙文。根据内容的不同,有的侧重议论,被称为议论性散文;有的侧重叙事,被称为叙事性散文。当代散文都是比较复杂的,常是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等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

1、记叙性文段:抓住要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答题格式:(时间+地点)+人十事。

2.议论性文段: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答题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十论点。

3.说明性文段:抓住说明对象及其特征,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答题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4.描写、抒情性文段:抓住描写对象及其特征,回答清楚描写人(或物或景)的特征,

表达的感情。

答题格式:描写了+对象十特征;抒发了作者对+对象十感情。

解题小技

1、分数和答题要点有对应关系

近年来,现代文阅读题越来越明显地要求答题者确立“要点意识”。答题不是字写得越多拿的分数越多,有人答题密密麻麻一分也拿不到,花了工夫,却没有效益。通常情况下“一个答题要点大约对应两分”,一道4分题,它的答题要点一般是两个;一道6分题,答题要点可能是3到4个,只要答准3个就可以拿到6分。

2、从题目中获取有用信息

多年来,在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题中一直有一道客观多选题,这道题跟文言文阅读中的最后一题作用相近,就是为理解全文提供一些“已知条件”。利用多选题提供的信息解读材料并答题是一个窍门。阅读材料一些地方有点“玄奥”,用这个办法常常能使看不懂的内容豁然开朗。近两年,在现代文阅读中,多选题有逐步变成主观题的趋势。那么,利用文上标题、文下注释等已知信息解题,也是一个小技巧。

中考语文复习之记叙文阅读答题格式

记叙文阅读要把握记叙要素、线索、顺序、人称、详略。理清文章的思路、结构和层次。理解题旨及文章的主旨,概述主要内容。揣摩理解关键词、句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及作用。更多内容请看下文记叙文阅读答题格式。

常见题型解析

1、题型一:题目设题

题目的含义、题目的作用、拟题、寻找线索。

①标题含义

A、一语双关的题目最容易考查其含义,表层意从字面上很容易把握,深层意要联系全文甚至主旨方可把握出。

B、运用修辞的题目也容易考查含义

思路:一语双关,表面上指……,又指……。概括了……的事件,表达了……的情感,暗示了……的主旨。或者:运用…修辞,写出……

②标题作用

内容上:(同题目含义)点明……、概括……事件、表达了……感情、表达了……主旨

结构上:是否是线索,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参考)形式上:新颖独特,吸引读者

③拟题(只要对的,不要贵的):以核心人物为题:《老王》《藤野先生》;以核心事件为题:《登上地球之巅》;以核心事物为题:《风筝》;以季节为题:《春》《济南的冬天》;以独特的视角为题:《背影》《台阶》;以主旨为题:《伟大的悲剧》;以情感命题:《爱》;以线索为题:《羚羊木雕》;寻找线索物线、事线、人线、感情线、时间线、地点线、见闻线 。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2、题型二:情节设题

①概括全篇内容、概括部分情节、梳理心情变化、概括全文内容

基本思路:人物+事件+结果,时间、地点、经过可以略去;起因可以有,尤其是结果一定要有。注意:人物众多时,找出主要人物;抓住主要事件,(插叙的事情排除掉);如果有两件主要事情,都要概括出来。

②概括部分情节

概括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或概括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思路:先划分出情节的各个阶段,再进行概括。防止出现误将高潮当作结局,或把经过当作结果的情况。

③梳理心情(感情)变化

思路:先划分出情节的各个阶段,再进行概括。防止出现误将高潮当作结局,或把经过当作结果的情况。

小结:完善情节链、完善变化链

3、题型三:人物形象设题

①分析人物的形象

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来分析人物形象;二是通过对人物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等)方法的分析来把握人物的性格和精神品质。

思路:抓住文中抒情议论句,体会作者情感,用赞美(贬斥)的语言概括。是一个……的人。从文章……看出来。要巧借文章中的词语是否要结合内容分析

②描写人物的方法及其作用

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侧面描写:作者通过对周围人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

细节描写:即特写镜头,以突出人物心情或品质。

思路:这句话运用了……的描写手法,写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③评价人物形象

基本思路:性格特征+评价

常有两种类型:有模板;没有模版。

(有模板,如“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可以模仿模板的句式、语言风格)先写出人物的优秀品质,再升华、赞美。语言要简洁,优美,富有激情。

④揣摩心理

出题类型:补写心理

思路:明确人物此时此境应有的、合理的心理内容。

注意:语言表述时要注意人称,很多题目暗含要求用第一人称:要用“我”,写人物的内心独白(考试中建议用第一人称)。如用第三人称,则是在陈述人物心理。

4、题型四:句子设题

(1)重点句子理解(作用)

思路: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

语言组织:这句话写出了……(内容),结构上起到了……的作用。有利于突出……。(往主旨上靠拢)

(2)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

开头:总领全文;引出下文;为全文设置了……的情感氛围;为下文……的情节做铺垫;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兴趣等。

中间:承上启下:与上文的……呼应;引出下文的……;总结上文,引出下文,为……做铺垫。

结尾:照应开头,照应题目——首尾呼应,回味无穷;总结全文,突出、深化……的中心。

过渡句的作用:

承上启下,使文章结构严密,气势贯通,前后呼应,条理分明。

(3)描写句理解(作用)

①人物描写句

人物描写方法:外貌、语言、动作、心理。

人物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思路:这句话运用了……的描写手法,写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②社会环境描写句

思路:这句话写出了当时社会……的特点,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引出了下文……情节。(推动了情节发展,或为下文叙事描写作铺垫)

③文采句赏析(表达效果)

思路:修辞(+阐述)+内容+情感

语言组织:运用了……的修辞手法,……地写出了……的内容(动作、心理、神态等),表达了……的情感。

注意:在适当地方加上炼字内容。给整个句子以综合评价。

5、题型五:段落设题

同句子理解(作用)一样。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

思路:这一段写出了……,突出了……,(这是内容)对下文起到……的作用。(结构)

注意:段落位置不同,结构作用不同,,表述语言有所不同。

①开头段作用

开篇点题,统领全文;引出下文,或为下文……作铺垫;渲染气氛,奠定基调;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②结尾段作用

总结全文,归结主旨;卒章显志(画龙点睛),点明题旨;深化或升华主旨,强化作者情感;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发读者思考;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思,余味无穷;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呼应开头,首尾圆润,浑然一体。

③环境(景物)描写句

思路:这句话写出了……的景物特征,渲染了……的氛围,突出人物……的性格。烘托了人物……的心情等。(回答要具体)

④中间(非开头结尾)段落

过渡段

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内容,引出下文……内容

只承上:总结上文……内容

只启下:引起下文……内容

铺垫段:为下文……作铺垫

6、题型六:词语作用/妙处/表达效果

常考的词语有:动词、形容词、副词;褒义贬用、贬义褒用;语境词等。

方法指导:带句解词;有修辞要写出所用……修辞;有的写出……心情,表现了人物……性格,表达了……的情感。突出了……的中心。

注意:结束时最好有综合性评价语。

此题型还有:问某词能否去掉,或调换另一词

解题模式:

首先,回答可以还是不可以;(一般情况不可以,特别是书上的原文时);其次,解释词义,比较两个词含义上的差别,并结合句子分析为何要用该词或哪个表达效果更好,形象或恰如其分地表现了……(好在哪里);最后,不用或调换后,语境有何变化(不好在哪里)还有:指示代词的指代内容。

思路:就近、就前原则

例如:“路上,我一直在想,这个孩子应该回家,家长[微博]应该接纳他,认可并鼓励他。只有这样,他才能活得快乐,才能走向梦想。”

“这样”指的是?“这”是近指,“那”是远指。

还有:其他词语指什么,根据语境推到判断出所指

还有:词语是否矛盾,有些词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实际上各有所指,寄寓深刻的用意。

7、题型七:记叙顺序设题

①顺叙: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时间)记叙。

作用:叙事条理分明,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完整清晰。

②常考的是倒叙、插叙的辨识及其作用。

插叙的作用:这段插叙,补充了……的内容,突出了人物……的性格,使文章内容更翔实,故事情节更曲折,人物形象更丰满。

倒叙及其作用:有两种倒叙形式:第一种是首尾照应,中间回忆。这种形式的倒叙作用是首尾照应,结构完整。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第二种是把事情的结果写在前面,这种形式的倒叙作用是取得设置悬念、先声夺人的表达效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得分技巧
做好语文阅读理解题必背的语文知识术语
小学语文阅读答题技巧-模版(不限于小学)
中考语文复习提纲
记叙文常见题型及答题规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