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转] 省身之术三十六洞天
      孙思邈所传的省身之术与灵山心法,结合外丹饵药辅助修行。破妄大成之后,离权传了他九转金丹直指法诀,让他重头开始筑基印证,却与修为无关。但再往上地修行却是承袭九转金丹直指的丹道,离权单独点传法诀。

       振衣不可能要求其它人都有自己这样复杂的经历,他必须把自己所学理顺了,成为一种不同人皆可互相借鉴、统一修习地完备体系。“九转金丹直指”虽然简练,但振衣觉得这套法诀只偏重于修行境界,直指向上,对一些修行中可能遇到的枝节问题并未提及,而这些容易被忽略的枝节,在日常行止中往往很重要。

       这一次闭关的时间可不。他将自己往日种种所学在灵台中相互印证,自筑基入门时起,直至破妄大成,各种法诀境界彼此融会贯通,自成一门法诀,名为“二十四洞天”。

       “二十四洞天”修行次第依次为存思、初阳、三关、内景、摄欲、炼形、退病、五气、抽添、玉液、重楼、归壶、璇玑、开光、结丹、御物、炼器、外景、内息、九转、辟谷、御形、破妄、不堕(大成真人)。

       其中“炼形”之前的六层洞天法诀为显传,可以公开流传于世,它是丹道修行的基础,也是平常修身养性的法门。就算你练不成,照之习练也并无危害。家里弟子,包括到齐云观来求医问道的芜州百姓,愿意学都可以学。

       前六层洞天法诀也是接连好几道坎,若无相当的质资与悟性,过不了这么多关,就意味着这一世与仙家妙诀无缘。

       从“炼形洞天”之后,法诀为师传,必须拜师入门受戒才可修习。修完二十四洞天,就算是道法大成了,有资格传法收徒。至于“不堕洞天”再往后。就属于秘传,需要师徒之间一对一地点传心授,没有成体系地法诀,离权就是这么教振衣的。

       振衣有个愿望,就是想整理一套完备地传承法诀,直至世间法的尽头。但他本人还未修行到出神入化的尽头,这样的法诀现在还不可能整理出来。目前只有这二十四洞天。自己修为有多高是一回事,能教出什么样的徒弟又是另一回事,能留下什么样的完整传承更是另一回事了。

       年终岁尾,回到菁芜山庄与家人团聚,弟弟已经十六岁了,一直在家塾中学习。请的教师也不拘一格,文史经典、刑名经济、各教玄学、数术格致都有人教。

 

       修行人传法既受戒,按修行次第不同,先后有入门九戒、传法三十六戒、大成十八戒。

 

       念上苍有好生之德,山野精怪自感成灵向缺指点约束,贫道亦不欲不教而诛,特在此与各路山野散居修士张榜立约三则。

    其一,不得矫众显灵自称圣。惑乱乡里。

    其二。切勿得神通而忘法本,残害众生。

    其三。禁止仗道术以图邪,勒索黎民。

       此三则,贫道及门下弟子,受之为戒一律护持之。张榜以告,望山野修士自戒之,实为利民之福、利己修行之举。

       若有不受,仍欲袭扰行惑乱者,听不听左右不了,但是门下弟子将它作为一种修行戒律,遇见了这种情况就会出手阻止。


       振衣在这道榜文上立约三则,后来传开对世间影响很大,被称为“散行戒”,全称是“世间散修行止戒”。这三条不是随便立的,他考虑了很长时间很多事情,不仅仅借鉴了各派戒律中护持修行的本意,也想到了穿越前那千年之后的世界。

        这些自感成灵地山野妖类,也是广义上的江湖散修,振衣立此三条规定,愿心发端就是针对这一特殊的修行人群,他见过很多,包括五湖岛上的五名弟子都是这种来历出身。这其实对他们的修行是一种保护,因为振衣很了解修行根本,从入门筑基直至成就金仙的完整境界都有见识。

        再后来,这立约三则成为世间修行共守之戒,被称为“神君戒”,全称是“人世间红尘内外三大戒”。这些都是很久以后的事了。

        修行戒律与俗世间地法律是不一样的,并不仅是规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而且也告诉弟子遇到什么事应该怎么做。这道榜文中最重的要的一句话就是“此三则,贫道及门下弟子,受之为戒一律护持之。”

        没有这句话前面那三则约定就成了一纸空文,后世也无法流传,意思就是这三条约定。

 

       存思、初阳、三关、内景、摄欲、炼形、退病、五气、抽添、玉液、重楼、归壶、璇玑、开光、结丹、御物、炼器、外景、内息、九转、辟谷、御形、破妄、不堕、      真空、玄关、胎动、养元、换骨、婴儿、具足、苦海、出摄、阳神、化身、待诏。

    这是振衣所立的三十六洞天丹道次第法诀,体系严谨而完备,前六洞天为世间显传,后三十洞天为入门师传,其中最后十二洞天依缘法点传。振衣前前后后用了十年时间,才将三十六洞天法诀整理完毕,自己会是一回事,能否形成传承体系留于后世又是另一回事,非一代宗师不可为。


                      修炼境界

    其实每个人体都有“精、气、神”的存在,也就是道家所谓的“三尸”“三魂”或“三枯”。《太平经》提出人身为精、气、神三元,神主生,精主养,气主成,人之内养在于精气神合一。“夫人本生混沌之气,气生精,精生神,神生明。本于阴阳之气,气转为精,精转为神,神转为明。欲寿者当守气而合神精不去其形,念三合一,久则彬彬自见。……内以致寿,外以致理。非用筋力,自然而致太平矣。”精气神都是人禀受于天、地、中和而得,故内养当爱气、尊神、重精。“神者受之于天,精者受之于地,气者受之于中和,相与共为一道。故神者乘气而行,精者居其中也,三者相助为治。故人欲寿者,乃当爱气尊神重精也。”即在精、气、神三者关系中,气生精,精生神,神生明,精居其中联系气与神。后世道教内丹家言及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三关修炼,于此并无矛盾,盖前者所言乃先天化育,后者为后天修道归真,顺序自当不同。故修道当由重精为先!《太平经》认为精当为人体内与形体相对的精神实体。“人有一身,与精神常合并也。形者乃主死,精神者乃主生。常合即吉,去则凶。无精神则死,有精神则生。常合即为一,可以常存也。”即形神合一而有生命。精神非人专有,乃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故天地之道,据精神自然而行。故凡事大小,皆有精神,巨者有巨精神,小者有小精神,各自保养精神,故能长存。”在保养精神的众多道术中,“守一”法最为重要。“守一”本来源于《老子》的“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和《庄子》的“我守其一,以处其和”思想,但《太平经》对它作了深化。

    但是芸芸众生中只有修炼内功的武林人物以及修道之人将,或许才能将“精、气、神”修炼精粹。而不管是武林人物的修炼还是道家的修炼都是源于道家的“三元金丹大道”,所谓的“三元金丹大道”即是天、地、人三阶,每阶三层。“三元金丹大道”又分为“大三元金丹大道”和“小三元金丹大道”。金丹大道修炼至“任督贯通”之前,乃是统称为“小三元金丹大道”的人元,也就是初习者的三流下层,至功力渐深者已高达四十余年左右的二流中层,及至甲子功力的一流上层境界。

    请读者注意下面提到的“无形无体”“有形无体”“有形有体”等几个词。当“任督贯通”时便达至地元的初成境界,及至“三花聚顶五气朝元”之境时,便已达“小三元”地元的中层境界了。何谓“三花聚顶五气朝元”?要知人体之中的三阴三阳都和奇经八脉与人体的心、肝、胆、脾、肾、肺、大肠、小肠、膀胱相通,形成九害之数。但是<医经>却中则认为以人体的五脏:肝、心、肾、脾、肺为主,行成五行之数。而肝为青;心为赤;脾为黄;肾为黑;肺为白。故而所谓的“五气朝元”便是指循行通达肝、心、脾、肾、肺的真气已然盛旺精粹,尔后便可迈入人体极限的“五气朝元”之境。至于所谓的“三花”就是指“精、气、神”。人体的精气神又与五脏点点相关,因此“五气朝元”已达,“三花自然”也盛,才有了“三花聚顶五气朝元”的合称。高达此境后若再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便可迈入以气御物,百丈之内取人首级的“剑仙”之境。高达此境之后,开始将“精、气、神”凝聚,修炼无体的“本命真元”,或称“三昧真火”,也就是武林人物称的“罡气”。此时已然进入地元的上层。尔后将无形无体的“本命真元”逐渐凝聚成形,修炼出有形无体的“本命真元”时,便踏入天元的下层境界了。

    到达此境界后跌坐行功之时,可使有形无体的“本命元神”也就是所称的“魂魄”出窍离体而神游大地之中,此时已然身属“真人”“剑仙”之流了。但是有形无体的“本命元神”尚属无体之物并不精固,故极易遭强大的外力攻击而消毁。因此,依然须返回本体受肉身保护。此时若以“本命元神”御剑而有所损伤时便会伤及“本命无元神”了。逐渐将有形无体的“本命元神”化虚为实之时,但可修炼有形有体的“本命元神”了。俗称“元胎”、“圣胎”或者“元婴”。而此时已达“天元”的中层了。如果继续将有形有体的“元婴”练达可随心所欲由天庭出窍离体之时,已然迈入了“小三元金丹大道”的上层了。也就是俗称的“地行仙”之境了。修达此境之后,若要再修炼“大三元金丹大道”的天地人三阶九层,但是又不能抵抗飞升时的天雷劫,可以尸解或兵解成仙,但属仙界的下三仙之流,是仙增实力最弱的。若以原身继续修炼成仙,便属上天仙,方能进入天界“太清仙境”的“上仙(金仙)、高仙、大仙、玄仙、天仙、真仙、神仙、灵仙、至仙”九仙之境。

     

 

       丹田有三:上田神舍,中田气府,下田精区。精中生气,气在中丹;气中生神,神在上丹;真水、真气合而成精,精在下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黄元吉先生道奥精要(三)
入药镜 详解 大江西派 第七代传人 合阳子 马炳文 注释
丹道各阶段 (一)
石室秘录,神治法。洞垣之术,饮之上池之水∶刮骨之疗,得之青囊之书
《道藏.第三册》. 太上九要心印妙经注(中)原创 张果老
象数,术数,数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