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西藏艺术史第二课课后总结


今天是谢老师第二堂课,授课方式类似蜻蜓点水,回看课堂笔记感觉支离破碎。无奈课后所做功课数倍于课上。

上节内容回顾:
研究西藏美术史需要注意的几点:
1.一手材料:各地出土石碑、寺院铜钟、布达拉宫雕塑以及青海出土吐蕃棺板画
2.梳理脉络:三个赞普对应三个建筑,松赞干布--大昭寺,赤松德赞--桑耶寺,赤热巴坚--温姜多。
3.地域及建筑特征:三个时期三种建筑样式
通过了解人物、地域、建筑、配合文献记载和一手材料,系统的建立西藏美术史的架构。
需要强调,对于藏文本身的研究极为重要,探索语言源头的信息有助于理解西藏文化。典型案例:布达拉宫藏文意思是红山,而白色代表佛教,红白相间的颜色搭配体现了民间文化与宗教信仰的完美结合,是西藏政教合一制度在美术上的完美体现。

课程内容简要:

早前,敦煌吐蕃美术被认为是汉人所做,始终没有被国内外学者纳入吐蕃美术的研究行列。近期研究发现,敦煌壁画中吐蕃供养人出现突然,新旧唐书吐蕃传中内容在其有所体现,但因没有题记,无法断代。画面中吐蕃人物数量和位置的变化,反映了吐蕃历史在这一地区发展的强弱兴衰。


敦煌吐蕃壁画意义重大,作者及绘画时间不详;吐蕃美术兴起于7-8世纪,整理这一时期各文化中相关资料,建立联系深入探索。


《步辇图》是唐朝画家阎立本名作,现藏故宫博物院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公元640年(贞观十四年),松赞干布派使者禄东赞到长安通聘,《步辇图》所绘是禄东赞朝见唐太宗时的场景。其中禄东赞所穿服饰为吐蕃时期样式。

东噶皮央石窟位于西藏最西部阿里地区的扎达盆地。公元843年左右,吐蕃末代赞普朗达玛在内部斗争中被杀死,王孙吉德尼玛衮一支逃亡阿里,建立起割据的小王朝,其中一个——古格王国,都城就在扎达盆地内的札不让。东噶皮央石窟便是历代古格王朝营造的佛寺、石窟中的一处。


拉达克境内的阿契(Alchi)壁画中,国王服饰与《步辇图》中禄东赞服饰相似。

通过比较认为东嘎皮央石窟中出现的供养人,当系古格王系贵族。结合文献,可能与古格分裂时期部分王族在东嘎的宗教活动有关。

这一发现,不仅填补了西藏西部古代石窟艺术的空白,更重要的是,为我们揭示了,西藏西部在整个亚洲古文明之链中的显著地位。壁画中人物所着服饰,与敦煌石窟中吐蕃赞普所着服饰对比,表明二者在文化上的联系。这一迹象反应了文化的传播路线,入口很可能是藏西,这与印度后期波罗艺术风格的传入有着直接的关系。


“唐卡”一词的来历至今没有明确答案,最早出现在文献中的时间约为17世纪。但这一艺术形式被明确记载在《巴协》一书中,这本书记载了桑耶寺的历史。遗憾的是无法得知其确切出处及年代。主流的说法有9世纪、12-13世纪两种,学术界倾向于后者。书中记载桑耶寺建成后在房梁悬挂三幅巨型唐卡一事,但不称“唐卡”,称“丝绸画”。
收集整理现有文献中所有出现“唐”的资料进行对比研究是目前最可行的方法。


种种迹象表明唐卡装裱形制来源于宣和装(北宋徽宗(赵佶)内府收藏书画的一种装裱形制,因徽宗宣和年号(1119—1125)而得名。)。


藏人认为,佛由唐门进入,由画心出。


唐卡起源于印度一说见于《大方广菩萨藏文殊师利根本仪轨经》。

部分内容来不及总结,课件照片在此。




右手边的女生,只知道本科,没来的及问姓名,同意拍照及分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格王朝最伟大的领袖:拉喇嘛·益西沃的身世和传说
常青:20世纪藏传佛教美术考古研究
穿越千年的秘境:探幽西藏札达土林
美丽的西藏
【中华文化】认识藏文化之藏传佛教——五个象征物
顿悟 VS 渐悟:八世纪那场决定中国佛教未来走向的辩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