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红旗:沁色的鉴定要点(一)


A.玉器几乎都有沁色,即使沁色不明显,也会整体出现变色,比如白玉产生发灰,发青或发黄等现象。

图4-1-25  汉代玉环
徐州博物馆藏,山洞墓,,几乎没有受沁和发生其他变化。

玉器在古代墓室环境下几乎都会具备形成沁色的条件,所以出士玉器几乎都有沁色,鲜有例外。宋元时期开始兴起的未被破坏的沙包坟除外,这也是我们常见宋元、明清玉器上有玉裂,而没有沁色的原因。

图4-1-26  汉玉衣片

徐州博物馆藏,同一坑口,玉衣片因位置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变化特征

当然,受沁的速度还要视玉质本身的质地以及坑内环境而定。玉质好的,受沁就慢;玉质差的,受沁就快;干坑、湿坑(潮湿无水)受沁较慢,水坑、坑内物品腐烂严重的,受沁较快,也较严重。

图4-1-27  大汶口文化玉组佩

土坑墓,同坑而受沁和变化不同的玉佩组

图4-1-28

图4-1-29

图4-1-28、图4-1-29,徐州博物馆藏,汉玉杯。白色玉器入土后发黄现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出土古玉鉴定解析之二???沁色的鉴定
古玉界:徐州博物馆藏汉代楚王墓玉器
徐州博物馆藏 玉器 上
由一件徐州博物馆藏汉代玉器引发的关于高古玉材质的思考(干货)
一物Vol.33 | 捐余玦兮江中
古玉界:国宝玉器—江苏徐州博物馆藏极品玉器欣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