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护工,游走于医患间的新型群体
userphoto

2023.09.07 黑龙江

关注

护工,游走于医患间的新型群体

         文图:江平


      从6月17日开始,记者深入牡丹江市几家大的医院进行采访,接触了那些默默工作在病人身旁的男男女女。作为陪护者,他们悉心地照顾着病人的生活:梳头、洗脸、喂饭、擦身、料理大小便,有时还要陪患者聊天、散心。原以为他们的工作是简单的,不需要多么丰富的知识,也不需要什么业务素养,只要有常识就够了。可随着采访的深入,才发现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


   病床前的“孝顺男女”


      5年前,张玉香成了护工。从那一天开始,每天早晨5点,张玉香便结束了时断时续的睡眠,脸上还漫布着倦意,她便开始护理工作,给病床上的患者翻身、洗脸、擦身、喂饭前药。7点钟左右,病人开始吃早饭,她小心翼翼地守着病人吃完,然后再喂饭后药。来不及休息,她又开始整理床铺,收拾房间。接着,医生和护士开始查房了。而这时,张玉香还没吃一口饭,喝一口水。
      更多的时候,倚着病房的门框吃几口馒头,就算张玉香的早饭了。到了午饭和晚饭时间,张玉香暂时把病人托付给其他护工,自己匆忙跑到医院门口的小摊前,吃一碗面条或馄饨,再急匆匆地回来。
       最近张玉香照顾的这位年轻人由于从楼上掉下来,直到今天还处于昏迷状态。从年轻人入院算起,张玉香已经照顾他半个多月,每天的工作都是一样的,白天照顾年轻人打针大小便,配合护士给年轻人换药,及时通报病人的状况。到了晚上,她只能坐在病床边的椅子上,或者趴在床脚,趁着年轻人两次翻身之间的空闲,小睡一会儿。现在,张玉香已经形成了快速睡着、快速醒来的习惯。当问到这样累不累时,年过50岁的张玉香笑了笑,说:“习惯了。”
      因为车祸,七十多岁的老人在病床上已经躺一个月了。于是住院的老人家属,请来了王艳春来做他的护工。在一个月的时间里,王艳春每隔一天陪护老人一天一夜,白天,王艳春照顾他的生活起居;晚上,他要都给他擦一次澡。王艳春这些事做得细致周到,感动得老人家属逢人就说她得好。
       王艳春今年52岁了,原来是一名工人,跟随丈夫,从吉林来到了牡丹江。“丈夫有生意做,我就想到外找份工作。毕竟年纪大了,又没技术,一般招工的都需要年轻人,所以刚开始找工作挺难的。”显然刚开始在牡丹江找工作的经历依然让王艳春记忆犹新。这时邻里认识个检察院的干部需要照顾,就这样王艳春开始了自己护工生涯。
      “干这个活儿就得能吃苦,有耐心,有责任心。” 王艳春说得没错,是责任心使她具有了很强的可塑性,迅速适应了新的工作。
      王艳春说:“表面看来,是我帮助了患者,解除了患者的疾苦,但实际上,他也帮助了我,这份工作对我和我的家庭来说都是很重要的。”
       其实,护工的工作并不是简单的端茶送水、喂饭喂药,在心理和精神层面上,也有着很大的实际意义。在他们对病人的细心关怀和情感交流中,有一种潜在的力量在支撑和帮助着病人。
       38岁的李建立是一名农民,她对这一工作有着自己的心得体会。他认为,护工的工作渗透着人文关怀,在与患者的交流中,不但患者获得了益处,自己也有所收获。因为自己的悉心护理,病人高兴起来了,病人一高兴,他感到十分开心,随病人一起高兴起来。他说自己的这种“高兴”就是在享受着美好的生活。        护工是个劳心费神的活儿。一天的劳累,让李建立回家后什么活都不想干了,倒在床上,常常腰酸腿疼,心里一阵阵地翻江倒海,什么滋味都有,但想来想去,他觉得自己还是喜欢这个工作的。


         不能没有他们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许多医院的医护人员都肯定了护工的工作。他们说:“人们都说我们医护人员是白衣天使,其实,护工也是在干着白衣天使的工作。”
       在与护工的接触中,记者都明显地感受到了护工身上所发散的情感和精神色彩。他们是普普通通的一群人,他们曾经有过工作,或者没有工作,现在,出于生存的需要,他们干起了“待候人的活儿”。他们的最大心愿是让那些与疾病和痛苦作着斗争的人,能够接受必要的照顾,享受最起码的生活,减轻一些病痛,获得更多的力量。当然他们希望能够获得应得的报酬。因为他们自己也需要生存。
       对于护工的工作,大多数患者和他们的家属是满意的。而对医护人员来说,他们对护工有着更为理性的看法。医疗专家告诉记者,护工其实是在扮演着患者亲人的角色。他们虽然不是患者的亲人,但由于和患者接触时间长了,深入到了患者更多的私人生活和情感空间,一种亲情便自然产生了。因此,当病人康复出院的时候,护工会与病人一同享受着难以言说的欢乐;而病人一旦去逝,他们也会像病人的亲朋好友一样,感到痛苦。
       一家医院的护士长认为,无论是社会,还是医院,对护工都有着客观的需求,但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必须注重护工的业务素质培养。患者是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护工的工作不是一般的工作,因此护工必须掌握必要的护理和心理知识。对许多护工来说,这些知识都是在具体工作中慢慢积累起来的,并没有一个专门的部分对他们进行必要的业务培训。
       一般情况下,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一些医院都掌握了一些护工的档案,当病人需要的时候,医方会把有一定护理技能的护工推荐给他们。而有很大部分护工是患者自己找的,很多人从来没有做过这个工作,要想在短时间掌握必要的护理知识和技能是不太可能的。所以,在这方面,作为医疗主体的医院,有责任担当起对护工的规范和管理工作。

          生存状态


      护工在牡丹江市的出现是近几年的事情。可事实上,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这个带有职业特点的“新事物”就出现了,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这支队伍已经十分庞大。
原因十分明了。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医疗护理业务量增多,护士的数量出现了相对不足。早在20多年前,卫生部就有一项规定:医生和护士的比例应该是1∶2.3,但我国现在有医生200万,护士的人数仅为130万,医护比例在全世界排名倒数第三位。由于护士的严重短缺,护工的出现,就成为必然。而就护理内容来说,也有了新的需求。对一个住院的病人,光有医疗护理是不够的,还要有生活护理、心理护理和亲情抚慰。对这样的需求,医院里的护士是无法全部包揽的。
       有专家预测: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老龄化社会的矛盾会日益显现,追求事业的独生子女们,因为工作的需要,无暇顾及到自己的亲人,一旦他们年老或患病,无论医疗护理,还是亲情护理,都会面临实际问题。在这样一个背景之下,护工出现了。护工的出现,为病人家属解决了后顾之忧,对医院护理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人们所看到和感觉到的,更多是赞赏和欣慰。
       记者在一篇关于护工的文章中看到:多数护工工作12个小时一般工资在50元以内,全天候60元到80元之间,钟点工每小时5元,另外还有星期制和月护制等形式。
       其实这与记者在牡丹江几家医院了解到的情况差不多,护工护理病人24小时大约在80到100元不等。这与四年前护工收入在四五百元有很大的提高。但由于护工家庭大多是下岗、退休人员,由于上要伺候老人,下要抚养孩子,生活的压力大,基本把护工的工作当成谋生手段。一位护工告诉记者说:四五十岁的年龄,没有技术,这份工作对我很重要。


          素质要求


       几年时间,对一个新事物来说,还是一个初始阶段。任何新事物,都要经过一个发生、发展和成熟的过程。护工也不例外。有关专家说,现在,在护工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年龄偏大,知识层次偏低,甚至有的护工不识字。一般情况下,医院录用护工,在上岗之前,都要进行简单的培训。这种简单的培训是不能忽略的,这会使他们对护工这一工作有更为充分的认识,首先在头脑中产生一个比较正确的观念,然后,再学些必要的医疗护理知识,这样,护理效果就会更好一些。但是,由于这些人的文化素养不高,有些东西接受起来比较困难,这给他们业务素质的提高造成很大的障碍。而有些患者在找护工前没有通过院方,因为在有些患者和家属的头脑中,护工就相当于家庭保姆,只要人本分,肯吃苦,这也就够了。再一个情况是病人和家属对护工没有健康概念,要知道,如果护理照顾病人的护工本人是不健康的,甚至患有传染性的疾病,那对病人来说,很可能造成“雪上加霜”。
       事实上,不管人们是否意识到了护工工作的特殊性,对护工的要求都是非常明确的,不但要照顾病人的生活起居,还希望他们能有一些医学常识。这样,护工便承担起了护士和保姆的双重角色。
       医生认为,护工懂一些医学知识,才能更好地配合医生和护士的工作。中华护理学会理事长黄人健在谈到护工时说,护工的服务对象是病人,不同于简单的保姆工作,就是倒个便盆都是有学问的,喝水也不能由着病人,要根据病情和治疗的要求来安排病人的饮食。所以,护理病人一定要有医学知识,要培训,不然是要误事的。
      有关专家指出,护理病人不是普通的工作,应该设立专业的护理员来完成。现在,我们医护人员的配置还不尽合理,现有的护士无法满足患者的现实需求,护工自然要担当着现实的责任。当非专业人员介入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时,他们自然会陷入困惑和迷茫之中,至少在短期内,他们必须承受手忙脚乱,无所适从的痛苦过程。


          丞待规范


       在国外,护士分为高级护理人员、治疗护士和助理护士三个层次,助理护士主要承担病人的生活护理工作,相当于我们所说的“护工”。就发展趋势来看,那些先进的东西早晚会被引入,事物终究会在发展中得以完善。可是,就我们的医疗条件来说,要达到那样的水平,是需要时间的,而且,可能是一个比较慢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护工将作为一个对空白的填补,客观地存在下去,并发挥着作用。既然这样,就存在着有谁来规范和引导他们的问题。
       在这方面,外地有比较成功的做法:重庆医学院附属一院从2003年11月起正式报名招聘护工,把长年在医院内活动的闲散护工收编为“正规军”,医院与护工签订正规的用工合同,进行政治和业务学习,实行8小时工作制,按照劳动部门有关规定给其待遇。而北京、上海则相继规定护工必须统一培训,考试合格后,才可以挂牌上岗。
       和一些发达城市相比,我们的差距是很大的。首先是人们对护工的工作性质认识不够充分,没有站在业务的高度来看待护工,以为任何一个人,只要有手有脚,脑子还算好使,就可以担当这分工作了,由此产生了许多麻烦。有的患者私自请了护工,为了瞒过医院,谎称是自己家的亲戚,是来帮忙的。这样,他躲过了医院的培训,因此轻松了许多。这要做,最终不利的患者本人。一家媒体报道:一个冠心病患者住进了医院,请一个护工来陪护,由于病人彻夜鼾声如雷,护工一直无法入睡。有一天,病人不打呼噜了,护工感到轻松了许多,安心地睡了过去。可是,第二天醒来,发现病人已经停止了呼吸。医生说,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护工不懂医疗知识和护理知识,甚至连医疗常识都没弄懂。如果这个护工知道病人突然不打鼾意味着什么,及时通知医护人员,事情可能就不会是这样。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这样一种现象,有个别护工,一个人接了不止一个活儿,这样他(她)就会走马灯似的“赶场子”,从这个医院到那个医院,从这个病房到那个病房,可他(她)毕竟分身无术,由于短时间内陪护对象的频繁更换,他(她)自己经常是晕头转向,更别说是全心全意地伺候病人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护士心得:对不起,我是一名护士,不是护工!
护工管理,病区护理管理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
把自己的一生贡献给护理事业
不好好写护理记录,后果是这样的……
护士炼成记
绽放的雪(薛)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