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的“芳华”-----“捡狗屎”

    昨天一位大学同学在一个群里发了一副对联:

   “上联:以前黎明捡狗屎。下联:如今天亮抢红包。横批:网络时代”一下唤起我这个出生于1962年的“六零后”对于少年时代的回忆。这位同学问我捡狗屎没有,我回复道:“过年要穿新衣服,初一早上必须去捡狗屎!其他日子必需课!”

    当电影《芳华》上映后,出于好奇心,也完整看完了一遍,那是“五零后”

“芳华”,我也不知道我的“芳华”用什么词语来描述为好,当我读了同学发来的对联,灵光一现,我的“芳华”就是“捡狗屎”。

“狗”、“狗屎”、“捡狗屎”跟我缘分太深,听我慢慢道来。

要过年了,父亲要我写“对子(客家话)(对联)”,我也不知道怎么写对子,我依样画葫芦,写了一副对子:“毛主席万岁,共产党万岁。”,我父亲说不太像对子,意思很好,也把它贴在家门口了。

有一次我就问语文老师什么是对子,老师给我讲了一个故事:

从前一个土财主,女儿大了要招郎。于是这个土财主贴出对联的上联来招佳婿,上联贴在门一边,上面写的是:“日晒狗屎臭。”门口来了一秀才,摇头晃脑出下联,他对的是:“风送桂花香。”财主连说:“no,no,no!你是一个酸秀才。”来了一个穷光蛋,他也要来对对联,他对的是:“拣来好肥田。”土财主就笑眯眼,忙把小女来许配。秀才他就傻了眼,穷光蛋心里乐开花!

读了大学,才知道“对子”用词一般不能重复用字用词。

我们农村的孩子跟“狗屎”和“捡狗屎”结下不解之缘。在六七十年代(俗称“文革”)小孩子在假期必须参加生产队集体劳动,除了犁田耙田,放牛割草插秧割稻等农活都要干的,而且还有一件最为烦人的劳动任务,就是“捡狗屎”。猪和牛关在栏里,一般不会拉到外面,只有狗可以乱拉屎,所以狗屎到处都有,屋角路口,山坡河谷,处处都有狗屎捡,但是必须早上起得早,起晚了,都被别人捡走了。一个早上出去捡狗屎,如果捡不到狗屎,回家后不仅要挨骂,有时还得饿饭,就是不给早饭吃。

到了冬天,遍地白霜,寒风刺骨,每天在五点左右就要起来捡狗屎,有月光的早上还好办,看见黑乎乎的一小堆东西,一般都是狗屎。如果没有月光只能靠鼻子去闻了,最怕伤风感冒,鼻子失灵,那就很难发现狗屎了。六七十年代,冬天特别冷,下雪以后一个多月都不化,狗把屎拉到地上,到早上都结成冰坨了,捡狗屎时还得用点力气,才能把屎捡起来的。

最让人伤心的事情就是,大年初一必须起早去捡狗屎,如果捡不到狗屎,不能穿新衣带新帽,因为大人有一个说法就是大年初一捡的狗屎多,家里一年的运气就好,大约就是“行狗屎运”的意思吧。大人很迷信这一点,所以每个小孩出去捡狗屎必须捡到,才能回家吃大年初一那一顿早饭。所以我们小孩子大年初一很自觉,不把狗屎捡得一干二净,让每个人都能捡到狗屎。平时我们为一堆狗屎或一堆牛屎打得不可开交,甚至头破血流的事情也发生过。

其实城里的孩子不需要“捡狗屎”,但需要“捡煤渣”,大概不会陌生。

我的少年时代伴随着饿肚子与捡狗屎,刻骨铭心,难以忘怀。有许多人怀念甚至歌颂“文革时代”和“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我无法理解这些“五零后”的大哥大姐们,我真的不想回到那个“捡狗屎的年代”或“狗屎不如的年代”,那是一个人人备受生理饥饿与精神屈辱的时代。我们回忆那段“芳华”岁月,当然有一些苦中作乐时荒诞而有趣的经历,我们绝对不能以此为荣,更不能引导“八零后、九零后、零零后”向往那个人人荒诞而屈辱的“芳华”年代。

附录一:

读研究生去了重庆西南大学,才真正搞懂“蜀犬吠日”的含义:

大概中国汉字对感觉系统描写最多的自然界动物没有任何一种比得上“狗”了。“狗”字出现较晚,最早表示狗这种动物的字就是“犬

”字,甲骨文字形就象一只狗的形状。

从声觉系统着眼,给“狗”创造的汉字是“吠”字,它是由“口”字和“犬”字组合而成,表示狗叫。例如“蜀犬吠日”这个成语反映了四川重庆等地的自然状况,这就是四川等地多雨多雾,那里的狗常常见不到太阳,太阳出来就要叫。后来比喻少见多怪。又有一个成语叫做“狂犬吠日” 意思就是疯狗对着太阳乱叫,用来比喻坏人自不量力地叫嚣。这两个成语源自于唐代散文家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其实柳宗元写的是当地风土人情,对狗污名化是后人的事情,后人把经念歪了,怨不得柳宗元。

从嗅觉系统着眼,为“狗”创造的汉字是“臭”字,读音是xiù,后才读作chòu,它由“自”字和“犬”字组合而成,表示气味。“自(

”的甲骨文字形就像人的鼻子的形状,就是指鼻子,例如甲骨文“疾自”就是指鼻子有病。后来创造形声字“鼻”来代替“自”,所以我们现在不怎么清楚“自”的最初意义了。在“臭”字中“自”就是指鼻子。狗是人类最熟悉的动物之一,因为人认为狗的鼻子是最灵敏的,所以把“犬”字和“自”字表示气味,既可指香气,也可指秽气。后来又为“气味”这个意义造了一个新字“嗅”,就用“臭”字专门表示秽气臭气,读音也由xiù变成chòu。

附录二:

等到自己上《古代汉语》,学生问起“狗”与“犬”的区别,我这样给学生解释的:

“犬”和“狗”同是一物,但名称不同。“犬”字是象形字。“狗”字是形声字。

《说文解字》“狗”和“犬”二字收录都加以收录,“狗”字不是一个晚近出现的字。

《说文解字》认为“犬”字是象形字。甲骨文里有“犬(

)”字,字形就像一条狗的形状。如果我们对照甲骨文“豕”字的字形,就会发现两字字形极其相像,不同之处就在于“犬(就是狗)”的尾巴是弯曲朝上的,而“豕(
(就是猪)”的尾巴是低垂朝下的,区别十分明显。

《说文解字》说“孔子曰:'狗,叩也。叩气吠以守。’从犬句声。”意思就是:“狗,叩击。狗身汪汪犹如敲击之声,出气而吠叫,用以守”一句话“狗”是一个形声字,是一个动词。

我们认为“狗”之所以叫做“狗”,与“句”字这个声符有关。“句”字,表示“弯曲”之义,例如最初“句”字表示“钩子”之义,“钩”的形状就是弯曲的。“拘泥、拘谨”之“拘”有“迂曲不通”之义。我们上面讲过“犬”字甲骨文字形,狗尾巴是弯曲朝上的,用“句”这个声音来表示“弯曲”之义,正好描写出狗的形象特征。“句”、“拘”、“狗”都是侯部字,声音相同或相近,意义也是相关的,因此它们是一组同源字(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汉字探源之“犬”
甲骨文识字|对、联
苟字
有趣的甲骨文(十七) | 狗<犬>、猪<豕>
解密:这4字书法是图腾?还是某种阴谋?
五一节老板出上联“士要翻身就得干”,想劝人加班,员工下联霸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