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真实故事:赵婆婆罹患重病,这次来可能是为了最后的告别

文/秋韵

全文共3114字

为我讲述了很多故事的赵婆婆回老家了。

赵婆婆是邻居小王的婆婆。这次来儿子家,赵婆婆待的时间最长,一共住了不到一个月。我是在她要走的前一天,听她亲口告诉我,她罹患重病,可能已经不久于人世。

这次来,是最后一次看看这个县城,给小儿子两口子一个机会陪陪她,省了他们以后后悔!儿子做点小买卖,疫情三年,买卖不太好,连房租都赚不回来。她不忍心儿子停下买卖回去陪她。

听赵婆婆说这些,我马上就红了眼圈儿,感觉有点突然,几乎每天都看见她,却一点没感觉出她已经查出肠癌一个多月了。

赵婆婆看我难受,却依然带着微笑说:“快八十了,也差不离了。趁着还没忒累人,走了更招人想。”

她说这些话,表情一如既往的平静,像是在说别人的事情。我这心里,却如翻江倒海般的难受。

赵婆婆来这一个月,几乎每天都过来与我闲聊。老人是个很健谈有趣的人,在一起待着,她很会找话题,语言风趣,脸部手部动作丰富。

从她第一次来我家,我就看出,她虽然衣着朴实,带有几分农村老人的土气。但她谈吐不凡,能听出她是有点文化的人。

我问她,是不是读过书,她说她小学毕业。七十八岁的农村妇人,能读到小学毕业的非常稀少。我感慨说,你应该是遇到了开明的家长。她说是的。

赵婆婆的父亲是农村中比较有文化的老人。以前读过几年私塾,又经常跑外做点小买卖,有点见识。他一直认为,人要没有文化,做啥事都难。

她家是个多子女家庭,四男四女,她是老三。她说虽然父亲让他们八个孩子都读了书,但除了大姐考上了大学,其他都半途而废了。她就是因为最小的妹妹出生,被动辍学,帮母亲照顾妹妹的。

大姐读完书留在外地工作,她是女儿中第一个要出嫁的人,父母对她的婚事非常重视。她能干,还有文化,媒人很多。但她有个缺点,个子太高,一米七还多。那个年代,女孩子个子太高不招人喜欢。所以,有些男方家不接受她。

有些人家是她父母不愿意。父亲说,穷的人家不去。母亲说兄弟姐妹多的人家不去,她忘了自己也养了八个孩子,也是个兄弟姐妹多的人家。

有一次,父亲去走亲戚。顺便打听人家村里有日子好点的人家没有。亲戚告诉他,有个人家,日子殷实,在村里数得着。

他都没问问那家的儿子咋样,就让亲戚帮忙介绍,没几天就亲自带她去相亲。他们先到亲戚家,不一会儿来了俩大姐,跟她说几句闲话走了。

亲戚让她送送,送她们到门口的时候,她见对面那家门口站着个小小子。黑不溜秋瘦不拉几的,一直盯着她这边看。

她回来以后,亲戚说,刚才那俩大姐,是那家的闺女,帮她弟弟相看你来了,对你很满意。

待了一会儿,亲戚带他们父女俩去了那家,没想到,她见到的小小子就是给她介绍的对象。她当时都懵了,心想,俩姐姐都长得不错,他是家里唯一男丁,咋这熊样儿?

她一句话都不想说,可是她父亲很高兴。

他父亲见人家一个儿子,联排六间平房。院子里收拾得干净利索,靠院墙摞起来的劈柴三年都烧不完,脸上漾起微笑。

父亲常说,庄户人家是不是过日子人家,一看房舍,二看利索不利索,三看吃的烧的充足不充足。里里外外一走,就能看个八九不离十。

当地风俗,女方没意见,就要留下来吃饭。看父亲表情,人家猜出这亲能定。男人奶奶出面留他们吃饭,她不想吃,可拗不过父亲。一顿饭吃了,就等于差不多定下了亲事。

回到家,她跟母亲哭了一场。母亲说,你爹那眼光差不了,他还能糊弄你?庄稼日子,不缺吃穿就是好日子。男人长得丑点俊点,又不当饭吃!

拗不过大人,她提了一个要求,不结婚以前,别让那个男人在咱们家出现。站到一起,他都到不了我胳肢窝,他不怕,我可嫌磕碜!以后下地干活儿,姐们儿娘们儿的得笑话死我。

父母答应了她的请求,结婚以前真没让女婿进过家。

八个月以后她出嫁了。到那时她才知道,家里是奶奶当家,一把好日子是奶奶的精打细算过出来的。

这个家里的规矩,女人做饭要精确计算放米放面。男人吃饭管饱,女人无论多累,都只允许吃七成饱。那时候她每天要下地干活儿,回来还要做针线忙家务,肚子经常“咕咕”叫得很难受。

奶奶去世以后,当家人换了婆婆,婆婆继承了奶奶的家风。她那会儿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却依然是那个干在前头吃在后头的小媳妇儿。

她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爹妈从小就灌输这样的道理。觉得就男人一个儿子,三个姑姐都是往娘家划拉帮着这边。我跟着省下的,都是我们自个儿的,一点怨言都没有。

她五十多岁的时候,婆婆感觉身体大不如前,把这个家交给了她。说咱这个家里,男人都是木头,只知道低着头干活儿,不懂管家,家交给你我才放心。

她也将两代老人的管家理念学了个透彻,没大本事去赚钱,一切从节俭开始。没想到,自己的儿子儿媳妇没有她那么听话了。

大儿子结婚一个多月,媳妇儿就提出分家。

那时候赵婆婆的婆婆还活着,当家的权力刚交给她,老人还不舍心。硬拦着不让分家,可是媳妇儿开始了无声的抗议。

按家里的规矩,吃白菜必须先吃白菜帮,恨不能白菜根也都得用来做菜用。大媳妇儿偏不,白菜根扔掉大半截,白菜帮剥掉好几层。

奶奶气得去灶屋里监督,大媳妇儿故意把刀举得高高的砍白菜,弄出很大动静。故意当着奶奶的面儿扔掉更长的菜根,剥掉更多的菜帮。

奶奶气得拍大腿说:“我的个乖乖吔,你气死我吧!”

那天晚上,奶奶答应把家分了。

二媳妇儿比大媳妇更厉害。她结婚前自己做过小买卖,花钱大得没边儿。赵婆婆跟她说家里过日子的习惯,她说了一大堆话,把奶奶和婆婆怼得无言以对。

她说:“省着省着窟窿等着!你们省了一辈子,宁可不吃不喝,你们创下了多大家业?人家早就说了,会花钱的才会赚钱!”

小儿子两口子结婚半年,就不在家守着地过日子了,跑到城里做买卖去了。小媳妇儿说,土里刨食累个贼死,只是混个肚里圆,她干不下去。

赵婆婆说,看着小儿媳妇花钱方式,她眼晕。可是人家说得也对,人家会花也会赚。给公婆买了冰箱彩电洗衣机,吃的喝的经常往家里送,村里人都羡慕她娶了个好媳妇。

如今,小儿子城里买了楼。大孙子大学毕业在外地工作,小孙女四年级了。看着一家子过得热热乎乎的,她挺知足的。

赵婆婆说小儿子两口子早就让她和老伴儿搬出来,与他们一起享受享受城里日子。她不习惯,这次,要不是查出有了大病,她还不舍得出来。

人在这儿,还惦记着那个窝囊老伴儿,一辈子都不会做一口饭吃。临出来的时候,儿媳妇给买了零食。她给包了饺子包子放在冰箱,还担心他热不好。

她还惦记家里三只鸡三只鸭,几乎天天打电话问老头子,下了多少个蛋。问给羊攒下的树叶能不能吃到新鲜树叶下来。

她原本打算只住一个礼拜,可是儿媳妇非拉着她去市里又做了一次检查。儿子儿媳妇想给她手术,她说:“我不做,我得留个囫囵个儿的身子。快八十了,寿不短了。省着那钱给我孙子娶媳妇儿吧!”

儿子儿媳妇一直挽留,老人只待了二十多天。她不让他们回去照顾她,她说还能动,不耽误做吃做喝。等躺下起不来了你们再回去不迟,好好做买卖,多给我和你爸买点好吃的就中。

与赵婆婆相处的这段日子,觉得老人活得真明白。对上代人,她接受传统,对晚辈也接受他们的新思想。她曾经说过,她的伙伴给她取个外号“电视迷”。

她每天没事了就看电视,喜欢看带字幕的节目,耳朵听不好的眼睛来补,以前学的那些字还没就粥吃了。同龄人看不懂的电视,她都看得懂。有几个老伙计经常守着她听她讲电视剧。

她说,她脑子开通,就是看电视看的。看剧不能光看热闹,也得开化脑筋,脑子开通了,就少生气。年轻人的做派看不惯,知道现在都这样,你也就接受了,随着他们走了。

老人回家半个多月了,问邻居小王,她说他们每周都回去。老人还那样,看着没往严重里发展,可能与老人心宽没压力有关系。

真心祝愿老人能好好活着,这样通透明白的老人,太应该长寿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儿媳妇新传
做到四点成为一个好婆婆
一对好婆媳 阐释新“婆媳经”
媳妇骂婆婆忘恩负义:“走就别想再回来,将来动不了没人管你”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婆媳矛盾真的是永恒的话题!
十年看婆,十年看媳.说的真对.不付出怎么有回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