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针灸治疗慢性肾炎综合征
赵秀金 (加格达奇区人民医院  165000)
        慢性肾炎综合征,原称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本病的病因尚未完全明了。可发生在不同年龄,以青、中年最多,男性的发病率较女性为高。本病病期较长,临床表现典型者有血尿、蛋白尿、管型尿、浮肿、高血压等,轻者可仅有少量蛋白尿或镜下血尿,重者可出现贫血、严重高血压,并可逐渐发展为慢性肾衰竭
        本病属中医学的“水肿”或“眩晕”范畴,主要病变在肺、脾、肾三脏,以肾为根本。由于病情缠绵故多属虚证。肾阳虚或肾阴虚均可导致本病,但阳虚患者多于阴虚患者,现代医学中高血压型的慢性肾炎多偏于肾阴虚。
        诊断要点
        一 临床表现
        1.隐匿型(无症状型):本型患者常无症状,但尿常规可发现镜下血尿或蛋白尿,肾功能可正常,对此类患者首先需排除其他疾病,特别是肾下垂、肾血管病变、生理性蛋白尿等才可做出诊断。本型患者尿液检查可分为三种情况:①少量蛋白质、红细胞、管型。②经常有蛋白尿,但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一般较肾病型为低,不超过3g,常在1~2g左右,迁延不愈,红细胞间歇出现或少量出现,此又称迁延性蛋白尿。③以红细胞为主,称为无症状性血尿,常在上呼吸道炎症后尿中出现红细胞增多,在发作过后,尿液变化又可转为第一种情况。但反复多次发作后,往往与迁延性蛋白尿同时并存。
        2.肾病型(肾病期):一般起病较缓,偶于晚间发现下肢稍肿,早晨可出现眼睑水肿.但无其他症状。尿液检查有大量蛋白(24小时尿蛋白定量常在3.5g以上)、颗粒管型、上皮细胞和少量红细胞、白细胞,血压正常,肾功能试验大多正常。
        当病情逐渐加重时,尿量减少,水肿延及全身,有时尚可有胸水及腹水出现。血浆蛋白很低(白蛋白<3.0g%,总蛋白量低于5g%),血浆胆固醇很高(常高于250mg%,可达500~800mg%),基础代谢率降低(可为-20%至-30%)。病人常有畏寒感,且由于低蛋白血症易得各种感染。多数可渐趋恶化,进入混合型或逐渐进入肾衰竭阶段。
        3.高血压型:本型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高血压,水肿不明显,病程长,起病缓,常先有尿液变化(不同程度的蛋白质、管型及红、白细胞等),然后出现高血压。以后血压持续升高,患者常诉头痛、头昏、视力模糊等,有时可并发心力衰竭、脑出血、心肌梗死。
        4.混合型:患者既有肾病型的水肿、血浆蛋白降低、胆固醇升高及较多的蛋白尿,又同时有高血压及肾功能不全现象。
        5.肾功能减退型或尿毒症期:所有慢性肾炎患者无论有无水肿或高血压,如未能彻底治愈,则在病情发展过程中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减退。在部分患者中,肾功能减退可日趋严重,最后进入尿毒期。
        二 辅助检查
        1.尿常规检查:可出现蛋白尿,红、白细胞,管型。
        2.肾功能测定:在疾病早期,肾功能受影响较少,至晚期肾功能异常
        辨证分型
        一 肾阳虚
        面色无华或水肿,形寒肢冷,耳鸣耳聋,腰酸背痛,便溏尿频,四肢倦怠,舌淡胖或有齿痕,脉沉弱。
        二 肾阴虚
        面色憔悴,头晕目眩,耳鸣齿摇,咽干盗汗,低热颧红,五心烦热,梦遗多尿,腰膝酸软,舌红,脉细数。
        治疗
        一 辨证治疗
        (一)治疗原则
        调理脾肾、化气行水。肾阳虚者重在助阳,肾阴虚者重在补阴。
        (二)处方
        1.主穴:分为两组,一组取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志室,另一组取公孙、三阴交、足三里、阴交、气海。每次取用一组,两组交替。
        2.配穴:肾阳虚配命门或关元;肾阴虚配太溪或阴陵泉、太冲。
        (三)操作方法
        常规消毒后,选用28~30号毫针,向脊柱方向45°角斜刺脾俞、胃俞0.6±0.2寸,向脊柱方向45°角斜刺三焦俞、肾俞、志室0.8±0.2寸。直刺阴交、气海、1.4±0.2寸,直刺三阴交1.4±0.2寸、直刺公孙1.2±0.2寸,直刺足三里2.0±0.5寸。直刺命门1.0±0.2寸,直刺关元1.4±0.2寸,直刺太溪、太冲0.8±0.2寸,直刺阴陵泉1.4±0.2寸。
        每天针刺1~2次,每次留针20分钟,留针期间行针2~3次,以中等强度捻转手法为主,捻转幅度为2~3圈,捻转频率为每秒2~4个往复,每次每穴行针5~10秒。对偏于肾阳虚者可配合艾灸疗法或温针。
        (四)按语
        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志室及公孙、三阴交、足三里、阴交、气海重在调补脾肾。关元、命门填补命门相火,主治诸虚百损;太溪、阴陵泉调补脾肾之阴,太冲可潜阳抑晕。
        二 辨病治疗
        主要用于轻、中型患者的治疗。
        (一)体针疗法
        1.处方:取穴分为四组,第一组取位于腰背部相应节段内的穴位,如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胃仓、肓门等,第二组取位于腹部的相关节段内的穴位,如中极、关元、石门、阴交、水道、中注等,第:三组取位于下肢的特殊穴位,如三阴交、公孙、阴陵泉、承山等,第四组取位于下肢的特殊穴位,如足三里、阴谷、太溪、内庭等。第一组穴位(腰背部的穴位)与第三组穴位配合使用,第二组穴位(腹部的穴位)与第四组穴位配合使用。这两种处方交替使用。每次选用双侧10~14个穴位。
        2.操作方法:常规消毒后,选用28~30号毫针,向脊柱方向45°角斜刺脾俞、胃俞0.6±0.2寸,向脊柱方向45°角斜刺三焦俞、肾俞、胃仓、肓门0.8±0.2寸。直刺阴交、气海、石门、关元1.4±0.2寸,直刺中极、中注、水道1.2±0.2寸。直刺三阴交1.4±0.2寸、直刺公孙1.2±0.2寸,直刺阴陵泉、承山1.4±0.2寸。直刺足三里2.0±0.5寸,直刺阴谷1.4±0.2寸,直刺太溪、内庭0.8±0.2寸。
        每天针刺1~2次,每次留针20分钟,留针期间行针2~3次,以中等强度捻转手法为主,捻转幅度为2~3圈,捻转频率为每秒2~4个往复,每次每穴行针5~10秒。
        3.按语:慢性肾炎综合征的主要病变在肾脏,肾脏分布着来自Tl0~L1节段的交感神经,故而应取用上述节段神经支配区内的穴位,第一组、第二组穴位即在T1O~Ll节段神经支配区内,第三组、第四组穴位虽然与病源并不处于相同或相近的神经节段支配区内,但能够调节肾脏血管平滑肌的运动及机体的免疫机能,对本病具有积极的治疗作用。
        (二)电针体穴疗法
        1.处方:与体针疗法的选穴相同。第一组取位于腰背部相应节段内的穴位,如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胃仓、肓门等,第二组取位于腹部的相关节段内的穴位,如中极、关元、石门、阴交、水道、中注等,第三组取位于下肢的特殊穴位,如三阴交、公孙、阴陵泉、承山等,第四组取位于下肢的特殊穴位,如足三里、阴谷、太溪、内庭等。第一组穴位(背腰部的穴位)与第三组穴位配合使用,第二组穴位(腹部的穴位)与第四组穴位配合使用。这两种处方交替使用。每次选用双侧10~14个穴位。
        2.操作方法:分为两步,第一步,进针操作与体针疗法一样;第二步为电针疗法操作方法。第一步操作完毕后,在第一组与第三组穴位之间,在第二组与第四组穴位之间,分别连接电针治疗仪的两极导线,采用疏密波,刺激量的大小.以出现明显的局部肌肉颤动或患者能够耐受为宜。每次电针双侧的10~14个穴位(交替使用,每次电针治疗20分钟,每天治疗1~2次。没有接电疗仪的穴位,按普通体针疗法进行操作。
        (三)灸法
        1.处方:取穴分为三组,第一组取位于腰背部相关神经节段内的穴位,如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胃仓、肓门等,第二组取位于腹部相关神经节段内的穴位,如天枢、气海、阴交、石门、关元、水道、中注等,第三组取位于下肢的特殊穴位,如足三里、阴谷、三阴交、公孙、阴陵泉等。三组穴位交替使用。
        2.操作方法:每次选双侧8~12个穴位即可,用艾条温和灸,或用隔姜灸,每穴灸15分钟,以局部有明显的温热感为宜。每日治疗1~2次。
        (四)耳针疗法
        1.处方:主穴、配穴同时取用,两侧交替。
        (1)主穴:取一侧的肾、内分泌。
        (2)配穴:取另一侧的肾上腺、缘中、交感。
        2.操作方法:常规消毒后,用28号0.5~1.0寸毫针斜刺或平刺耳穴。每天针刺1~2次,每次留针20分钟,留针期间行针2~3次,以中等强度捻转手法为主,捻转幅度为2~3圈,捻转频率为每秒2~4个往复,每次每穴行针5~10秒。
        (五)电针耳穴疗法
        1.处方:主穴、配穴同时取用,两侧交替。
        (1)主穴:取一侧的肾、内分泌。
        (2)配穴:取另一侧的肾上腺、缘中、交感。
        在上述耳针疗法处方的基础上,选取体穴足三里、三阴交、阴谷。每次取用单侧的穴位,双侧交替使用。
        2.操作方法:常规消毒后,用28号0.5~1.0寸毫针斜刺或平刺耳穴。直刺足三里2.0±0.5寸,直刺三阴交、阴谷1.4±0.2寸。然后在耳穴主穴与足三里、三阴交、阴谷之间分别连接电针治疗仪的两极导线.采用疏密波,刺激量的大小,以出现明显的局部肌肉颤动或患者能够耐受为宜。每次电针6个穴位(交替使用耳穴),每次电针20分钟。每天治疗1~2次。没有接电疗仪的耳穴,按普通耳针疗法进行操作。
        (六)耳穴贴压疗法
        耳穴贴压疗法多与其他针灸疗法配合使用。
        1.处方:主穴、配穴同时取用,两侧交替。
        (1)主穴:取一侧的肾、内分泌。
        (2)配穴:取另一侧的肾上腺、缘中、交感。
        2.操作方法:用王不留行子进行贴压。常规消毒后,用5mm×5mm的医用胶布将王不留行子固定于选用的耳穴,每穴固定1粒。每天按压6~8次(每2小时左右治疗1次),每个穴位每次按压3~5分钟,按压的力量以有明显的痛感但又不过分强烈为度。双侧耳穴交替使用。
参 考 文 献
[1]郑登勇.电针肾区穴位治疗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观察[D].福建中医学院;2007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灵枢针灸黄晓晨治疗肥胖病
子宫肌瘤针灸穴位
失眠症的针灸治疗
流行性出血热
肥胖电针疗法
慢性肾炎艾灸治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