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青龙寺

​青龙寺创建成于唐龙朔二年公元662年,由工部尚书王政奉敕而建造的,初建时规模庞大,后来经历过修葺之后,现成的建筑样式都是元代的,所以壁画也都是元代的,那么青龙寺是以壁画著称于世的,这个殿是最精华的部分。是佛,道,儒三教共同组成的水陆道场画,他的目的就是为了超度水陆中的一切鬼魂普度众生。

原先,在这个巨大的光圈之前,有一尊韦陀将军的泥塑放在这里,但是在文革时期,这里是马村的学校,因为学生成绩不好,塑像在当时就全部都被破坏掉了。照壁旁边是九天玄女,但是因为这个损坏比较严重,而且那个门,如果打开阳光太强。九天玄女是明代的。

首先来看一下这边最上层供奉的是三世佛,现世佛释迦牟尼稳坐中央,旁边是过去世界的燃灯古佛和未来世界的弥勒佛。中间部分画有的是礼佛图,佛经上说供养佛可以得到好处,所以在此组壁画中,有很多头戴冠冕的帝王,文武天臣,诸侯将相,女官侍女,命妇等像,中间这个身披袈裟,背朝我们的小沙弥就在虔诚的礼佛,他前面的这个供桌上有摆放的蜡烛法器和珊瑚,在芮城的永乐宫有一个一模一样的。下层就是一些护法神的场景,这两位是左右护法,善神众也就是哼哈二将,后来姜子牙,将其二人封为镇守山门寺庙的门神。旁边这一组是鬼子母众在它的周围,有四个小童子和两个恶鬼,有二童子抱膝左右,这个童子,是站在一个恶鬼的手掌之中,做颜面状,最后一个,它是骑行于另一恶鬼的脖颈之上,是脸侧着前面。她有很多的称谓,有这个鬼子母,母夜叉,送子娘娘,传说她当时怀孕之后流产了,于是,发出一道毒誓,来生要投生王舍城,食尽城中小儿。后来他就化身成了恶鬼,生了500个鬼儿,专食城中人子,百姓深受其害,于是佛祖点化了他,他成了一个保护佛法的善神,后来就是专司保护儿童的,所以民间称其为是送子娘娘。那母夜叉的称号,也就是因为他当时专门吃别人家的小孩,形势较为恶劣。

面前,这个是普天列耀众,说的是二十八星宿,据说每人每年都有一位星宿来执年,如果想避开大型的祸事,就要举办一些顺心活动来讨得众星的欢喜。

诸大罗刹众,五方五帝神众,五道仙人众他们全部都是道教的保护神,其中他们是掌管中南,西北,东周的各方之神,中央之神为皇帝,那么这个侧着身体手拿护板的,这位就是从永乐宫一模一样的形象,      那边的话就全部都是道教的那种草原图,

这边是十二元神众,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天干地支纪日法,据说它们能够行风雷驱鬼之神为人们带来吉祥,     而旁边这几位三皇等众。    道教,将阴曹地府化为中东西三曹,他们就是三曹的,主宰起的就是阎王爷的一个作用。

而那边的角落处,是四海龙王众,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据说每年八月十八是四海龙王聚会的日子,这一天出海的话,需要格外的小心,因为无风寄雨。

而这边最上层画,有的是十大明王像,明王是光明的,意思是佛和菩萨的变化,愤怒像一般表现为多面多臂,手拿法器,手擎怪兽,本领高强。上侧那个小的圆圈里面就是它的本体,那么像空白的地方也都是因为当时被盗走了,而下边就是他的变身像,然后从那边数第二个,它的坐骑很明显是一只白象,他可能就是普贤菩萨的变化愤怒像,那么像中间的话,有的是年之使者和月之使者,在那一侧有日和时之使者,他们呢是起源于道教。道教认为凡是天地间发生的所有的事情都要上达天听,由上天做出褒奖和惩罚,由此产生了一些专司汇报监督的神位,他们就是起到了这种上达天听文表的职责。

而这边的下层,有很多的人物形象,    五方行雨龙王众,那步履的温使者中散播瘟疫的,

   而这边有一些孝子顺孙的故事,有一些二十四孝的一些人物形象。

这边的话,有很多比较耳熟能详历史人物形象,身着白色袍子的是唐太宗李世民,然后他旁边这一块儿鼻子和嘴蹭的比较严重的是唐贵妃杨玉环,身后是他的侍女和随从。然后这一位,这个侧着身体躬身的这位老者是儒家的始祖孔子。这一片儿就是在唐朝出名的人物,这边是这一片儿,是后妃宫女众,那边是年值,这边是日和时。

  然后这一块儿,我面前这样就是仿古文,武业险种,文武百官就是说他们不按时代不按关系来看, 

然后这面上层的,有的是十六罗汉,十六罗汉他们受佛祖释迦牟尼的嘱托不入轮回常驻世间为人消灾解难,那么他们背后的这个背光其实有很强的一种透视感,说明画的是薄如蝉翼。

那么在下层就是一些阴曹地府中当官者的一些常识。因为元代它就是比较靠后一点,所以那边还有唐朝的一些服饰,那这些基本上他其实都穿的是一些官服,     民府,六朝中包含第一种,      等等,这边就比较明显了,就是宋朝的带着宋朝的官帽耳翅。

这有恶鬼恶鬼啊,就是那个就是个下地狱,就是炸炸油锅,就是六道轮回的一些东西阴曹地府中六道往生。

看壁画的话,看三个问题,第一个就是这个功德主,善男信女,出钱的人。所以只是把他具象化,包括那个丹青者弄成身披袈裟的一个形象。

第二个就是这个丹青者,这个就是刘世通。然后第三个就是壁上画画的是谁?

在这边的话,有阴曹地府中比较有趣,酒后死众生相,佛经上说,人只要静念阿弥陀佛,就可以摆脱生老病死种种苦难摆脱九种非正常死亡。         比如说得病无一死亡法追入死鬼怪,趁机夺得金气死火,焚死水,溺死,坠崖死等等,

    从那边数第二个形容骷髅。

然后第三个是毒蛇状,就是蛇的头部在咬它。这边的话,有这个面黄肌瘦被饿死了。

然后有可能还有那种就是得了重病,但是没有治疗的这种死法。

下边是他们在阴曹地府受刑的画面,因为时间比较久,可能有的地方返潮。

这幅图的话呢,这个叫做咽口佛教中的一种恶鬼又称为是面然鬼王,通常与肚大如虎,烟细如针口燃火生性交互而得名,然后佛教中一种法式叫做放焰口,意思是为一些饿死鬼来布施,就是他后边画了很多包子。

然后我们比较一下,我们这个殿再回头看这一面墙壁的就是上中下。三组画一起组成的,像它背后的火焰的,就是跟上边起到一个分隔的作用,它中间全部都是礼佛图,有一种脚踏祥云的感觉,而下侧就全部都是护法神,立体感也比较强一些,而且色彩保留至今还是依旧非常鲜艳的

这边就是大雄宝殿,大殿原来正中这面墙壁是通往后边有个藏经楼是一个通道,后来都被毁掉了,所以没有留下任何东西,所以这面墙也都是新的。

这两边正中供奉的就是现世佛,释迦牟尼释迦是种族民,摩尼,是圣人的意思。他的本名是乔达摩悉达多是当时北印度净饭王的三太子,因为他对当时的婆罗门教心生不满,

更感于人世间的生老病死种种苦难,在29岁时出家修道,最终悟道成佛,后来被佛教的教徒称作是超市的神,左右两边是他的两个胁侍,文殊和普贤,这边是文殊菩萨,他的形象头饰凤冠珠宝,颈部是一项圈手执,如意上穿浅绿送佛爷,小穿珠色长裙,双腿盘起呈跏趺坐稳坐莲花台身后,佛光照顾他,以智慧和能言善辩而著称故其号为大智文殊,他在佛教传说中是以身骑青师的形象出现的,道场在山西的五台山。而那边是普贤菩萨,他代表的是理德,代表德与行,他在佛前发愿十种表示要为弘扬佛法而尽力,故其号为大行普贤,他的坐骑六牙白象,道场在四川的峨眉山,他们也被称为是华严三圣。

然后这两边是他的两个弟子阿难和伽叶。

伽叶他一般是一个长者形象,所以他是面容苍老背部微驼,因为他德高望重,称为是大伽叶传颂佛法的第一代祖师。阿难,面容年轻,五官端正,博文多强,记忆力超强,是传承佛法的第二大祖师。

那么再往他头部左右两边看,白色的火焰上站了两个人。手端果盘那个,佛祖头上一只大鹏金翅鸟,此鸟奇大无比,靠吃龙为生,凶猛异常,他的职责就是在释迦牟尼讲经说法时,监督这些行为不公的僧众,后来逐渐的人形化,成为了手端果盘,乘瑞云飞翔。


在这边的就是未来世界弥勒佛,一般双腿自然垂下呢,都是相对的。


左右两边是他的两位胁侍菩萨,观音和地藏,观音菩萨,他的化身救苦救难,普度众生,故其号为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他的坐骑金毛吼,道场浙江的普陀山,然后这边是地藏王,他是受到佛祖释迦牟尼的嘱托,在释迦入面之后,弥勒佛还未下士的无佛世界中担当起教化六道众生的重任,他就在佛前许下了,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宏愿,他的坐骑谛听,道场九华山。

下边,这两个童子,善财和龙女,善财,据说他为了成佛,跑遍了110多个国家,拜访了53位善知识的长者,最终悟道成佛。龙女自小聪慧家境优渥,在觐见释迦牟尼的时候,供奉了一颗天上人间极其稀有的大宝珠,因此即刻成佛,两种成佛的不同道路,

捷径和艰辛,而这两位头部后边儿的背光也是层次感比较强。

然后在这边有一组王后剃度图,身后是她的侍女和随从。左边这有个小凳凳中有盘盘中有发,所以已经剃掉了发丝,那么她未剃的发丝可以仔细看一下根根分明,间距等宽都是一笔画下来的,那么它这是一个虔诚的礼佛的状态。但是,她正在剃度,她叫做梵摩越,是弥勒佛的母亲,在他成佛之后,父王和母后都是纷纷剃度出家修道,后来这也是宣传佛法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那么由于我们整体都是对称的,所以猜测在背部的那一层,可能有一个国王制度图,现在应该放在加拿大安大略博物馆。

当时在美国有个很漂亮和春明的一个水月观音像也是这里的,那个彩色的塑像。在美国波士顿美术馆。

那边旁边有个唐玄奘取经图。

前面为玄奘和沙僧,身着袈裟,双手合十,正面向前方驻足朝拜,身后则为孙悟空牵白马驮经随行。孙悟空猴形人身,着短衣扎腿裤,头戴紧箍咒,双目圆睁,额低嘴长。白马莲形鞍鞘上驮经卷,昂首奋蹄,脖下悬铃。首先大白马,马上有莲花座和经卷,这个是元末明初的壁画,但是西游记是明代中期的,所以这个西游记更早,在西游记成型之前,关于唐僧取经就已经在民间流传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维摩诘所说经中的40句名言(佛教名言格言录)
陕西西安:大兴善寺
求佛不如求己,修行不是为了遇见佛,而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
拜了那么久菩萨,到底什么是菩萨?
菩萨道是什么?为什么要了解?有何价值?
佛语经典人生哲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