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芭蕉扇
userphoto

2023.06.29 江苏

关注

芭蕉扇

今年暑假回家恰赶上小区停电停水,而且不是一两个小时,因为变压器烧坏了,要买新的。在依赖电器的时代,盛夏最怕的就是停电,电一停,水没了,空调和电扇不转了,一切防暑降温的设备因失去了动力,而成为一堆废铜烂铁。这时闲置多年的芭蕉扇派上了用场。

昔日百姓用于纳凉的扇子主要有三类:芭蕉扇、蒲扇和鹅毛扇。其中最方便最价廉因此也最普及的是芭蕉扇。芭蕉扇并不是芭蕉树叶制成,而是葵树(俗称棕榈树)叶制成。在植物分类学中,葵树是棕榈科蒲葵属的常绿高大的乔木树种,也有矮小的灌木类。它原产中国南部,在我国长江以南地区随处可见,广东、广西、福建、台湾等省区尤多。因为此树属于棕榈科蒲葵属,因此制作的扇子又称葵扇、蒲扇,这个蒲扇只是与蒲苇编织而成的蒲扇同名而已。我们通常说的蒲扇,是由水生植物蒲苇编织而成。蒲苇韧性较强,《孔雀东南飞》里说:“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因其韧性较强,编织的蒲扇也比较耐用。蒲扇多为梨形,扇把恰好是梨子的蒂。蒲苇较软,缺乏挺劲,编织成的蒲扇也不像芭蕉扇一样挺,所以为了便于取风,它的边沿往往不是平的,而是要朝一边卷起一公分左右。鹅毛扇又称羽扇,顾名思义,它是用鹅翅编织而成,量很少。

芭蕉扇的制作非常简单,其叶砍下后,把分叉的边沿剪掉,经过烘烤,压平、封边等简单的几道工序,一把芭蕉扇就完成了。广东的新会(现为江门市的一个区)历史上以产蒲葵出名,因而也被称“葵乡”。据《晋书·谢安传》载,东晋大臣谢安有个同乡由中宿(今广东清远县)罢官返回建康,随行带有葵扇五万柄,谢安取了一些自用,并常手摇葵扇,不少人争相效仿。《新会县志》记载,1600多年前,上至朝廷大官,下至黎民百姓都爱用新会葵扇取风纳凉。上推1600多年恰好是谢安生存的时代,这说明谢安极有可能有史料记载的最早用葵扇的人。

芭蕉扇有精粗之别,精制的芭蕉扇还要进一步修饰和绘画,不但有实用价值,还有审美价值。普通百姓最常用的芭蕉扇都是粗制的,但因为它是原生态的,所以更环保。据《明史》载,在明代葵扇的手工业发展很快,工艺已非常精湛,甚至成为奉献给皇室的贡品。

在电器还没普及的时代,芭蕉扇是夏季百姓家必备的防暑用品,尤其中老年人,几乎每人一把,因此家家都有好几把。记得每年夏季来临,父亲总要去农贸市场买几把芭蕉扇回来。买回来后,母亲再用布条把扇子周边重新包好,以便耐用。

芭蕉扇是用手摇动来取风纳凉的,因此它在纳凉的同时还在活动筋骨,是最简易的健体器械。芭蕉扇取用的均是自然风,且强度不大,因此绝不会有电风扇因转速过快而带来的伤风感冒。每到夏季,农家从田地下班归来,三五一群坐在树下休息纳凉,手摇芭蕉扇,畅谈街坊里巷的故事,构成一幅美妙的令人怀旧的画面。而今空调电扇的普及,使得人们一到酷暑就宅在家里,使得“万人空巷”,树下摇着芭蕉扇纳凉的场景再也看不到了。

芭蕉扇不仅纳凉,还是祛除蚊虫的工具。夏季苍蝇蚊子较多,一扇在手就解决了蚊虫叮咬的问题。杜牧《秋夕》里讲:“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已是凉如水的秋季,这位宫女的轻罗小扇显然不是纳凉的,而是扑打萤虫的。

在农家手里,芭蕉扇是无所不能的神器。在昔日的农村经常会看到老翁们把扇子别在腰间随身携带,累了就地坐下,扇子就是坐垫;当汗流浃背时,扇子别在背后衣服里面,把衣服撑起来,从而起到纳凉的效果;当火辣辣的太阳焦灼地普照大地时,走在太阳下,扇子则成了遮阳伞,而当夏雨来临时,扇子则又成了雨伞;当在树下纳凉要打瞌睡时,鞋子作枕头,扇子则是微型凉席,在自然风的吹拂下,伴随着悦耳的蝉鸣,安然地进入了梦乡,这是一幅与自然完全融为一体的绝妙的风俗画。

最著名的芭蕉扇莫过于《西游记》中铁扇公主的芭蕉神扇了,凭着它,唐僧一行得以走出烈焰腾腾的火焰山。孙悟空三调芭蕉扇的故事也伴随着《西游记》的传播而被人广为所知。一把芭蕉扇的神奇留给人们无尽的回味和快乐。

用于纳凉的扇子本是区区实用的俗物,但也有它高雅的一面,并成为古典文学重要的意象。诸葛亮“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一把羽扇把孔明指挥若定的儒雅风度映衬得栩栩如生。“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纳兰性德用画扇写尽了人生初见的美好和故人心变的感慨。晏几道的“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则用桃花扇写出了情人相见翩翩起舞的倩影和无尽的欢愉。孔尚任更是直接以桃花扇为题目,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深刻表现了亡国之痛,成为清代传奇的代表。

扇子也与时俱进,当纳凉电气化以后,芭蕉扇基本上退出了历史舞台,后来的折扇与书法、绘画相结合,走上了艺术化道路。像苏州桃花坞的檀香扇,则完全抛开了实用,成为了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并列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扇子的变化折射出时代的变迁,是时代发展的缩影。

2018年8月15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十五首关于蒲葵扇的诗词,南风不用蒲葵扇,纱帽闲眠对水鸥
中国扇子
棕树叶情思
【文化】雅俗赏趣说扇子
马未都|蒲扇
老北京人的扇子(专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