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曾国藩:给后人4门功课,嫁女不超200两银,子孙后代皆不简单

曾国藩,生于1811年,春秋战国时期宗圣曾子70世孙,近代政治家、战略家、文学家和理学家,湘军创建者及统帅,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还被誉为“晚清时代的半个圣人”。

提起曾国藩,近百年来人们对这位大名鼎鼎的晚清重臣的评价,或褒或贬,或扬或抑。但不可否认,曾国藩在治家和教育方面的过人才能,对后世影响深远,备受后世推崇及赞誉,被很多人奉若神明。

伟人毛泽东在青年时曾评价曾国藩:“予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蒋公的案头常常放有两本书,一本是《圣经》,是宋美龄要求他读的,另一本便是他自己想要读的《曾文正公全集》。

直到今天,曾国藩的这句“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的警句仍然是我们的“人生座右铭”。在曾国藩看来,官做得越大,就越要求家人生活节俭、远离奢侈,为此他这样说:

“予自三十岁以来, 即以做官发财为耻,以官囊积金遗子孙为羞。盖子孙若贤,则不靠父辈,亦能自觅衣食;子孙若不贤,则多积一钱,必将多造一孽,后来淫逸作恶,大玷家声。故立定此志,决不肯以做官发财,决不肯以银钱予后人。”

曾国藩在京任礼部侍郎时,虽地位清贵,但俸银有限,生活得很清苦,又见一些贵族子弟骄奢腐化、挥霍无度,便不让子女来京,原配欧阳夫人一直带子女住在乡下老家,在乡下没有余钱时,欧阳夫人每事必须亲力亲办,下厨做饭,纺纱织布等。

曾国藩除了要求子女“生活节俭”外,还要求子女“学习勤奋”。

曾国藩作为晚清重臣,工作自然很忙,人又不在老家,但他仍坚持远程写家书教育子女,给子女写信、批改作业、探讨学业和生活问题等。比如他写信要求儿子曾纪泽,每天起床穿戴整齐向长辈问安,打扫所有房间卫生,再坐下来读书、练字等,每天至少练1000字。

(曾国藩)

曾国藩还一直督促家人每天坚持学习,还多次身体力行地为家人制定严格的学习计划。他要求家人不管是男子还是女子,每天都要做这样的四门功课:

“吾家男子于看、读、写、作四字缺一不可;女子衣、食、粗、细四字缺一不可。”

中国传统观念是“穷养儿,富养女”,但曾国藩对子女都是一视同仁的严格,包括对几个女儿和媳妇的教育一点都不懈怠。他给家中女眷们拟定了一份每日“功课单”,要求她们必须要掌握“衣、食、粗、细”这四项基本技能。

什么是“衣、食、粗、细”四项基本技能呢?

食:早饭后做点心小菜;衣:巳午刻纺纱绩麻;粗:酉刻做鞋缝衣;细:中饭后做针线刺绣。

关键曾国藩不仅布置了这四项功课,还要做考核,以结果为导向。食事日检,衣事3日一检,细工5日一检,粗工月检,每月必做成1双男鞋。想要偷懒也不成了,这一招很高明啊。

这些都只是举例,曾国藩对子女的教育远不止这些。在曾国藩悉心教导下,曾家的子女个个非常优秀,连女性都不会差。女性中有出国留学的,有获得博士学位的,在好些领域都做出了贡献,并不比曾家男儿逊色。

(曾国藩故居富厚堂)

曾国藩一共有3子5女,让人惋惜的是3子命都不长,长子曾纪弟1岁夭折;次子曾纪泽是著名外交家,体质不好51岁去世;三子曾纪鸿是著名数学家,年仅31岁就离世了。唯有最小的女儿曾纪芬,活到了91岁。

曾纪芬,生于1852年,是曾国藩最小的女儿,湖南人按习俗称她为“满女”。曾国藩对家人严肃,唯独对“满女”很是疼爱。在“满女”12岁时,曾国藩为其看相,看后满意地对夫人说:“满女是阿弥陀佛相”。不得不说,曾国藩眼睛真毒,“满女”果然是兄弟姐妹中最长寿的那一个。

虽然“满女”极受疼爱,但对她仍要求严格。“满女”没有侯门千金小姐的富贵奢侈,她穿的衣服都是姐姐们留下的。有一次,她穿了一条青花边的黄绸裤,那还是过世嫂嫂的,但曾国藩看到后马上教训她太过奢侈,“满女”赶紧换了一条嫂嫂留给三姐、三姐再留给她的旧裤。

想想,我们小时候也捡姐姐、哥哥们的旧衣裤穿,但还真没到曾国藩这种严苛的地步,但曾空是豪门世家,我们还是普通老百姓啊,可见曾国藩对子女让人叹为观止。

(曾国藩小女儿-曾纪芬半身照)

后来,曾国藩在一封家书中一再告诫女儿:

“衣服不宜多制,尤其不宜大镶大缘,过于绚烂。

我认为,曾国藩的这种穿衣着装观点仍然适于我们现在,衣服不宜多、不宜艳,朴素大方低调较为妥当。

关于女儿的嫁妆。曾国藩还这样规定,每个女儿出嫁,嫁妆都不得超过200两银子,嫁妆中还必须有父亲亲手所写的“功课单”,看来曾家的女儿们即使出嫁了也逃不过要做“功课单”的命运。

其实曾国藩是要求女儿成为一个善于勤俭持家的好主妇。毕竟一个好女人才是一个家庭的风水,可以引领一个家庭或家族走向兴旺发达,实际上“满女”做得要比父亲期望得好太多。

(曾国藩家族)

1875年,曾纪芬出嫁到湖南聂家,同时也把曾家勤奋、俭朴、求真、务实的家风,以及治家修身之法等带到了聂家,还时时以“家勤则兴,人勤则健;以勤能俭,永不贫贱”来要求及规范家中成员,我认为这一点同样值得我们学习。

常言“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曾纪芬的丈夫聂缉椝,为人很有才能,务实苦干,踏实敬业,受过曾国藩影响,还跟随过曾国荃、左宗棠、李翰章(李鸿章兄)等人。在这些人潜移默化熏陶下,聂缉椝能力出众,从江苏一小官,先后做到了江苏、安徽、浙江三地巡抚。

而这些自然都少不了曾纪芬的功劳,她一直在丈夫身边,用父亲曾国藩的谨慎为人之道,时刻要求和辅佐丈夫,不让丈夫走错路,所以好家风成就好女人,好女人保障了好家风。

曾纪芬虽贵为巡抚夫人,但房间里仍放置一台手摇纺纱机和一台缝纫机,和大多数老百姓节俭的生活习惯一样,自己能做的事,绝不劳烦他人。曾纪芬很受聂家上下尊重,聂家重要家事必与她商量,聂家议事堂还以她的自号“崇德老人”命名。

(崇德老人与一大家人)

进入民国以后,聂家从湖南移居到上海,在丈夫聂缉椝去世后的30年里,曾纪芬一直都是聂家的掌门人,她跟父亲曾国藩一样,非常注重子女们的教育。曾纪芬夫妇一共有8子4女,即便孩子们都长大成人了,曾纪芬还时时耳提面命,毫不疏忽。

在她的悉心教导下,儿子们大有作为,在商界与政界大展拳脚:有任上海总工商会会长的,有任中国银行协理的,恒丰纱厂总经理聂云台,实业家聂潞生,清末名初武军司令官聂其炜、实业家聂其煐、聂其焌,等等。

女儿们嫁得也不错:有嫁慈禧军机大臣儿子的,有嫁吴佩孚秘书张其煌的。

曾纪芬一直铭记父训,用父亲曾国藩传承给她的一整套勤奋、俭朴、求真、务实的家风和治家修身之法,来要求自己及子孙,让人心生敬佩。曾纪芬的外孙女-台大外文系教授张心漪,在回忆录中这样写:

“外婆从不穿戴华服,房间摆设极简,一张书桌上放着《圣经》、眼镜、镇纸、笔砚。有一个贝壳碟子,里面放几朵茉莉花,一张藤椅,上面放个花布靠垫。她每日就在这里读经看报,练习书法......”

在曾纪芬众多子女中,最让她操心的是最小的女儿聂其璧,她是一个反传统的现代派,接受的是西式教育,喜欢看电影、会朋友等社交活动,胆子大,有主见。曾纪芬对她十分头疼,她跟佣人说:“要看紧她,莫让她出门。”

(曾国藩外孙女-容貌美丽的聂其璧)

1923年,聂其璧出嫁了,夫家是书香世家,新郎周仁是蔡元培的妻弟,从美国康奈尔大学留学回来的。周仁后来还开玩笑说,他是被聂其璧“骗”了婚。因为两人相亲时,聂其璧穿着非常朴素,给周仁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聂其壁虽对小事不上心,但对大事极会处理。她也秉持了曾家“不靠父辈,亦能自觅衣食”的教育理念,让子女们在兵荒马乱的艰苦抗战中得到了磨炼。有一次,儿子周麒步行两个多月,才走到重庆,聂其璧得知后说:

“这很正常,是难得的人生经历和精神财富。”

聂其璧也谨记母亲曾纪芬说的话:“慈母育儿之功,大于丈夫济世”,她不忘母训,让自己的3个子女都陆续考进了高等院校,她以开明式的教育方式让子女们勤奋读书,积极上进。

女儿周霞华早逝,大儿子周麒毕业于清华大学,做过钱伟长的助教,后来成为上海交通大学教授,还是《机电字典》执行主编,著名桥牌大师,桥牌国际裁判等。小儿子周夔毕业于北京大学,后来成为我国著名珠算专家

周麒退休后随子女长居美国,生活惬意,即便回到上海,也不常出门,偶尔去一些老牌俱乐部活动,但从不唱歌、跳舞,只静静坐在角落,独自欣赏音乐,颇有老贵族的味道。

综上,关于曾国藩的子孙后代,还有很多的人物及案例,这里只记录了其中一小部分。从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个好的家风可以让一个家庭或家族兴旺发达,让子女们积极进取、品德出众,抵达胜利的彼岸,实现人生梦想

(曾国藩曾孙-周麒教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传承家风的曾国藩后人
曾国藩16字箴言家风: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
继承曾剃头基因!看曾国藩漂亮的叛逆外孙女
一代豪门后面的女人:曾纪芬的持家之道
曾国藩家族及后代
她是曾国藩最小的女儿崇德老人,12子女全部成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