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国宝|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被誉“天下第二行书”,此宝帖怎么产生的?

唐玄宗天宝十二年(753年),颜真卿为杨国忠排挤,降职为平原太守。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河北诸郡被迅速瓦解,只有颜真卿平原郡没被击破。

颜真卿联合从兄常山太守颜杲卿起兵讨伐叛军。

颜杲卿设计杀死安禄山党羽,夺回土门,使得12个郡一天内回归。

颜杲卿派长子颜泉明,押送俘虏到长安报捷并请兵支援,不料被太原节度使王承业截留,王想领功,手握重兵也不派兵救援。

安禄山听说河北有变,派史思明回兵常山。

颜杲卿面对比自己多数倍的史思明军,在没援军情况下,孤军奋战了3天,最后弹尽粮绝,城破被俘。

颜杲卿的第3个儿子颜季明一直陪父亲作战,尽管伤痕累累,仍然顽强作战,直至被杀。颜季明被杀后只留下了头部,身躯不知到什么地方。

颜氏家族,在这这一仗中死去30多人,损失惨重。

颜杲卿被押到洛阳,面对叛军首领英勇不屈,先被折断一只脚 ,后被凌迟处死,死状很惨。

颜真卿当时听到消息,立刻派颜杲卿长子颜泉明到常山、洛阳一带寻找颜杲卿、颜季明的遗骸,结果只找到颜季明的头部和颜杲卿的部分尸骨。

遗骸运回京师,颜真卿悲恸欲绝。

多年的颠沛,国家的忧患,颜氏家族巢倾卵覆的悲痛,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伤痛,在那一刻喷涌而来。

于是,颜真卿写下了著名的《祭侄文稿》。

颜季明,是颜氏家族中的佼佼者,少年英才,品德优良。颜真卿很喜欢他,对他寄予厚望,希望他能作官,为家族增光,为国家效力。

但想不到的是,年纪轻轻、风华正茂的颜季明,还没来得及大展拳脚、发挥才能之时,就在战乱中身首异处,落得极为悲惨的下场。

《祭侄文稿》,全名《祭侄赠赞善大夫季明文》,行草墨迹,长75.5厘米,宽28.8厘米,共234字(涂抹字30多个),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祭侄文稿》开始抒写时,比较平稳,追忆侄子部分,看上去那么美好;到了后面,悲痛万分,圈圈改改,最后“呜呼哀哉.....”几乎写不下去了。

在我们看来,《祭侄文稿》不象书法,倒像是草稿。

由于在极度悲愤情况下信手写来的,顾不上笔墨工拙,字体就随书法家的情绪而起伏,纯属精神和平时工力的自然流露。

所以,《祭侄文稿》字体神采飞扬、遒劲有力,笔势雄奇,姿态横生,自然真情流露,它在整个书法史上都是极为罕见的作品。

当我们面对这幅情感真挚、凝结满腔悲恨的泣血之作时,我们看到的不是作者在写字,而是在述说心中的悲愤。

一部旷世奇作就这样诞生了。

元代鲜于枢评此帖为“天下第二行书”,所有行笔和牵带部分历历可见,让人感叹笔锋变幻之妙,产生无比优美的艺术效果。

当代书法家苏士澍:

“此帖虽是草稿,但通篇书法气度非凡。颜真卿以沉着健劲的笔力,丰腴开朗的气度,纵笔豪放,一泻千里,沉痛悲愤之情,溢于笔端。

颜真卿学识渊博,工于尺牍,他学习书法名家褚遂良、张旭书法,正楷端庄雄伟,行书遒劲舒和,并自成一体,人们把他开创字体叫“颜体”。

王羲之以“中和之美”筑起中国书法的第一座丰碑,颜真卿则是以他的“气格之美”树立起中国书法的又一座高峰。

而最能体现颜真卿“光辉灿烂”的艺术成就的,是他的《祭侄文稿》、《争座位帖》、《刘中使帖》等行书作品,其中以《祭侄文稿》为最。

《祭侄文稿》与王羲之《兰亭序》、苏轼《黄州寒食诗稿》一起,被世人尊为“天下三大行书”。

《祭侄文稿》在中国书法史上被历代书家公认为是继东晋王羲之《兰亭集序》之后“天下第二行书”。

颜真卿在安史之乱抗贼有功,重新回到京师,任吏部尚书、太子太师,被封为鲁郡开国公,故又世称“颜鲁公”。

德宗时,李希烈叛变,宰相卢杞衔怂恿皇帝派颜真卿前往劝谕,颜被李希烈拘留。在李希烈威逼利诱下,颜真卿始终不渝,最后被缢杀。

颜氏男儿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们既有文人满腹的才华,也有武将铮铮的铁骨,《祭侄文稿》是一部旷世奇作,更是一部血泪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天下第二行书
颜真卿侄儿,被安禄山杀死,泣作《祭侄帖》,号称天下第二行书!
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
天下第二行书——颜真卿《祭侄文稿》
天下第二行书、“限展国宝”——颜真卿《祭姪文稿》背后的英雄悲歌
《祭侄文稿》:颜真卿的一气呵成之作,为何成为“天下第二行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