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明末军队的战斗力为何如此低下?

在晚明,明军的战斗力之低下,简直是令人发指。努尔哈赤发表七大恨之时才仅仅六万人马,而明军仅仅九边的兵力就接近百万。而在人力、物力、国土面积上,双方的差距更是判若云泥。但明军在战场上的表现却是一溃千里,一败再败,毫无还手之力。

那明军的战斗力为何如此低下呢?

01

己巳之变,皇太极10万大军兵临北京城下,惊慌失措的崇祯帝赶紧下诏勤王。各地的总兵、巡抚都收到皇帝的诏书,哪里敢怠慢,赶紧清点人马进京。

山西巡抚耿如杞和总兵张鸿功带着五千人就往北赶,到达北京以后,士兵们又困又乏,都眼巴巴的等着朝廷的军饷。根据当时的规定,士兵到达驻地的第二日就要发军饷,但朝廷也没钱,兵部的官员们就出了馊主意,第一天到通州,第二天又调昌平,第三天调良乡,这样就可以暂时不发军饷。这些陕西士卒本风尘仆仆的赶来,又北连续调三地,更加疲惫,加上又五军饷,就发生了抢劫百姓的事情。崇祯知道之后,大怒,将耿如杞和张鸿功下狱,于崇祯四年处斩。

二年,京师戒严,如杞率总兵官张鸿功以勍卒五千人赴援,先至京师。军令,卒至之明日,汛地既定,而后乃给饷。如杞兵既至,兵部令守通州,明日调昌平,又明日调良乡,汛地累更,军三日不得饷,乃噪而大掠。帝闻之,大怒,诏逮如杞、鸿功,廷臣莫敢救者。四年竟斩西市。
《明史·耿如杞传》

在山西兵勤王之时,甘肃的士卒也在巡抚梅之涣的带领下向北京进发。但这批士卒同样没有军饷,不仅如此,还有以前的欠饷没有发,士卒们此去千里,前途未卜,遂要求发饷,并很快形成哗变,讨饷的士兵杀死参将孙怀忠等人,然然后逃奔兰州。梅之焕只得带军回兰州平叛,在结束之后又整顿军队向东出发。第二年五月抵达京师,已经迟到了。崇祯很生气,梅之焕被免职。

02

蓟州兵变在晚明的影响很大,也很能说明士卒的境遇。

在第一次援朝战争中吴惟忠作为钦差总督南兵,率四千浙兵入朝作战。在平壤战斗中,他身先士卒,攻城时其身先士卒,身受重伤仍然坚持作战,这一战浙兵先登城墙,但北兵多斩首级;李如松上报明廷时多表北兵杀敌之功,而少论浙兵先登之功。李如松攻平壤时,战前说先登者给银万两,这钱也没给到浙兵手中。

而战争结束之后,原本承诺的军饷也没有如期下发,这些浙兵鼓噪,要求发饷。总兵王保用计谋将这些士兵全数杀死。

可以对比的是皇太极的态度。

己巳之变中,后金军攻打遵化,此城是一个叫萨木哈图的金军小卒第一个登上城头,其他人跟在他后面一拥而上,夺下了城池。庆功之时,皇太极端着酒杯,第一个走到萨木哈图面前,称萨木哈图功劳很大,应该从优录用。授萨木哈图世袭备御,相当于后来的骑都尉。赏萨木哈图一头骆驼、十匹马、十头牛、十九匹锦缎、二百匹棉布。

03

宁夏之役,朝廷派大军前往平叛,在战争中一系列的问题显现出来。

监军上报给皇帝说,军中是一片混乱。战斗开始了,没有旌旗指引、没有金鼓,也没有号令,军队不成行伍。而更要命的是,军粮还不到位,而马匹病死、饿死的多达一半。到了发放箭矢的时候,一共发了一万支,而军队是四万人,只能四个士兵用一支箭。大军围住了宁夏城,想要制造攻城器械,却发现找不到木头,造火器却缺乏铁,更要命的是找不到熟练的工匠。如此种种,实在是触目惊心。若非明军数量众多,恐怕战事没有那么快结束。

而且士卒们散漫,战斗之后,宁夏城中的叛军下城收集战斗中的箭矢,跨过战壕取草,士卒们也不过问。每到攻城之时,就用事先准备好的鸡血染红衣服,谎称受伤。等到验伤的时候,才发现根本没有受伤。甚至有些士卒半路逃跑,以战死来蒙混过关。

而且明军的军纪败坏,这里以冒功为例。因为明军的收入,主要来自月粮,这些收入也就能保证个温饱,真正的收入来自战争。战争开打,其费用是平日的数倍,而杀敌获得的奖励更是可观。比如朝鲜之役,原本一年的军饷在18两左右,入朝鲜作战,军饷为43两之多。而斩杀敌人一个首级,往往可以得到10两甚至更高。而对蒙古作战封赏更为可观,因为蒙古都是骑兵,机动性很强,想要斩杀并不容易,朝廷曾规定擒获一名蒙古兵赏30两,斩杀一名则可以获得20两。斩杀敌人,不仅有赏银,还可以升职,比如宣德九年,就曾对在那方作战的将士们规定:斩杀三人就可以升一级。而在北京保卫战期间,于谦曾经规定:生擒敌人一名,或者斩首一级,就可以升一级。这么丰厚的奖赏,导致明军在战场上都以争抢敌人首级为先,往往杀死一个敌人,几个明军就一拥而上去争夺首级。在李如松攻打平壤之时,曾下令严禁士兵在战斗结束前割敌人首级。

所以,敌人的首级,就意味着士兵们的收入和前途,但想要真正杀敌,那是要拼命的,并非那么容易。所以冒功成为一个常见现象。即便是李成梁这种有着赫赫战功的武将,也有杀良冒功的纪录,而一些明军,更是擅长于此。有人为了赏金,直接购买他人首级;有其他人斩杀,而恃强夺取的;有杀老百姓,冒充敌人首级的;甚至有明军获得敌人一首级,而另外的明军将其杀害,将两个首级一起拿去领赏的。

而官员在查验的时候,全凭塘报。而且,下属获得首级越多,自己上报的杀敌数也会增加,所以官员不会过多地进行查验。而如果是监军来查验,又因为不熟悉情况,往往被蒙混过关。

04

而明军军纪败坏也是有名的。

户部尚书侯恂在给洪承畴的信中说:贼来兵去,兵去贼来。贼掠于前,兵掠于后。贼掠如梳,兵掠如剃。总督之令不能行于将帅,将帅之令不能行于士卒。今日之事,其何以济!

有一个词叫“贼梳兵篦”,说的是流贼抢掠百姓像木梳一样把所有财物梳了一遍,而兵来像竹篦一样篦过一遍,士兵比流贼烧杀抢掠得更厉害。

PS:推荐一个优秀的历史类公众号,喜欢的朋友可以加关注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用首级记录军功的秦国是如何防范军官士兵“杀良冒功”的?
《孙子兵法》译文
明朝军队中的斩首、验首及其怪现象
陈胜称王后,怎么对待吴广的?
古代军饷不便携带,那士兵发了军饷会放哪?宋朝方法最聪明
斩一首爵一级:秦军升官发财很容易?背后其实另有规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