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山河月明》:朱元璋在下一盘大棋,所有人皆是棋子,胡惟庸完了
《山河月明》剧情刚刚展开时,胡惟庸就粉墨登场。朱元璋刚当上皇帝时,大封功臣,一共封了徐达、常遇春之子常茂、李文忠、冯胜、邓愈和李善长六人为国公。其中,李善长被封为中书左丞相、韩国公,位居首位。
这时的胡惟庸,作为淮西功臣集团不起眼的一个文臣角色,夹着尾巴做人,一面认真做事谨慎小心讨好皇上,另一面对李善长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并且跟李善长许诺,要给咱们淮西文武争得稳固的地位和利益。


胡惟庸的许诺,让李善长心动了。当时他已年老体衰,正需要一个忠实的继承人,来继续确保他们淮西公侯的地位。于是,李善长向皇帝举荐了胡惟庸担任他的接班人。洪武六年,胡惟庸任右丞相,洪武十年又升任左丞相,位极人臣,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剧中,太子朱标对胡惟庸的政见和人品都很不满意,他的内心,是希望刘伯温来担任丞相的。


提到刘伯温,就不能不提一下“浙东派”和“浙东四先生”。浙东四先生是指家在浙东的刘伯温(刘基,字伯温,浙江青田人,所以又被称为“刘青田”)、宋濂、章溢和叶琛。
剧中有一段情节,是朱元璋对着太子缅怀过去,提到叶琛叶夫子被叛军所俘,坚决不愿背叛自己,最后被叛军所杀,连尸首都没有找到。
朱元璋说这话的时候,章溢也已经于洪武二年去世。宋濂也已经退休回老家了。所以浙东四夫子四去其三,浙东派在朝中的势力,其实只剩了刘伯温一人独撑大局。根本无力与淮西派抗衡。
因为淮西派一是仗着人多势众,二是仗着他们都是朱元璋的老乡,多数都是从一开始就追随朱元璋打天下的功臣,光国公和侯爷就有无数个,免死铁券也有好几张,自然不会把文弱老臣刘伯温放在眼里。
可是太子自幼受浙东派宋濂的正统儒学教导,不免在为政思想上倾向于浙东派,因此,他敬重刘伯温,力挺刘伯温当丞相,看不惯淮西勋贵们自恃军功,整天欺压百姓,侵吞民田等不轨行为。


但刘伯温自己倒看得明白,知道朱元璋不会用他为相,因此就以身体不好为理由辞官回乡去了。
刘伯温曾对朱元璋说过,这些淮西将领们骄矜自大,早晚会成为祸患,不如尽早除掉。朱元璋想任用胡惟庸为丞相,悄悄问刘伯温的意见,刘伯温说,丞相就好比驾车的马,让胡惟庸为相,他会将马车弄翻的。这些话传到淮西将领和胡惟庸的耳朵里,自然就种下了他们对刘伯温的仇恨。
可是朱元璋虽然很尊重刘伯温,但却没有听他的意见。
因为朱元璋这时已准备开始下一盘大棋了,而胡惟庸,便是这局棋中那颗关键的棋子。
胡惟庸当上丞相以后,时时处处揣摩皇帝心思,将朱元璋想讲的话、想做的事,都一一替朱元璋说了做了,这样,老朱便可以省不少心,有些事情日后反转时他便可推个一干二净,不落众人埋怨。
胡惟庸坐稳了丞相之位后,狐狸尾巴就开始显露了。明面上,他在皇帝面前唯唯诺诺,帮着皇帝整治贪官污吏,甚至要拿他们淮西集团的功臣元老开刀;而暗地里,他却与淮西的那帮文武公侯互通声气,相互扶持,结党营私,把淮西朋党的势力进一步膨胀做大。


胡惟庸举荐自己的亲信涂节担任御史中丞,表面上涂节是在查贪污腐败,实际上却是在帮着胡惟庸和淮西朋党们,抓那些举报他们贪占民田、欺压百姓的人。
剧中的铁铉,一开始为什么扮成和尚逃亡,就是因为他和他的同学们,发现了这些贪官污吏的罪证,所以他们才急于杀人灭口。


结果,铁铉遇到了燕王朱棣,朱棣把他带到宫里,拜见了太子。太子听罢大怒,赶紧把事情禀报给了朱元璋。
朱元璋发觉胡惟庸是个老滑头,所以,才成立了锦衣卫,命令自己的亲儿子,燕王朱棣任锦衣卫指挥使,替他查探百官、搜集证据,必要时可以“便宜行事”,不经过刑部,私自便可以捉拿官员,用刑拷问。
朱棣不遗余力地执行着父皇的命令,到处抓官员找证据上私刑,弄得京城到处哭爹喊娘。任凭铁铉规劝,太子斥责,朱棣依然一根筋地认为:矫枉不可不过正,事急不得不从权,一家哭总好过一路哭。


朱棣的狠辣果断和一根筋,正是朱元璋选中他主持锦衣卫工作的原因。这个皇帝,就连自己的亲儿子,也是他的一颗棋子。
几位文官被抓后,引起了大小官员的恐慌与反弹,他们疯狂反对锦衣卫,甚至不惜以死进谏。胡惟庸感觉大事不妙,知道朱元璋要对他们淮西集团动手了。


于是胡惟庸垂死挣扎,带领文武百官一起上奏,要求朱元璋严惩锦衣卫和燕王。朱元璋表面上屈服答应,把朱棣关了禁闭,把铁铉送出去当替罪羊,交给刑部处置。
在这场皇帝与丞相,以及他背后的淮西功臣集团的博弈较量中,看似朱元璋输了一个回合,其实只有胡惟庸内心深知:自己完了,淮西集团完了。
在今晚第1718集的剧情中,我们将会看到,胡惟庸认罪伏法,并且主动交出了一个关键的证据,记录着那些淮西勋贵以及文武官员,从他那里拿好处的账册。


胡惟庸在临死前还将了朱元璋一军,或者说拉了一大群垫背的:我就看看,我死之后,你到底怎么对付这群跟随你一起打天下的功臣兄弟们!
胡惟庸一生聪明,其实不过是自作聪明,他以为自己已位极人臣,掌管着中书省这个全国政务中枢,统领六部,只要是背离皇宫大殿的地方,就都是自己说了算的地盘了。但是胡惟庸忘记了,或者说贪婪使他不愿意去想,皇权才是至高无上的权力,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皇帝可以授予他极高的权力,也可以轻而易举地再夺走这一切。
更何况,这位皇帝不是二世祖,不是生于安乐的太平皇帝,而是出身农家,靠自己辛辛苦苦打天下的马上皇帝。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皇帝不会真正相信任何人,哪怕这人是自己的亲儿子。
胡惟庸自我膨胀,挑战皇权,无疑是把自己主动送上了断头台。


淮西集团权贵们的肆意妄为,权势膨胀,朱元璋其实都知道,都了解,但他一开始隐忍不发,只因为两点,一是明朝刚建立没多久,元朝残余势力仍在北方猖獗,他还需要这些功臣良将替他去打仗,收拾元朝残余,保卫疆土;二是刚刚获得太平,根基未稳,若急着杀功臣,会让文武百官以及天下百姓,都以为他朱元璋是个薄情寡恩之人,不利于政权的稳固和人心的归向。
朱元璋也不是看不出胡惟庸的弱点和为人,他在用胡之前,其实就已经准备让他当一颗弃子了。
先是利用胡惟庸的才干来帮他处理政务,利用胡惟庸的“懂事”,来替他出面解决一些自己不宜开口的事情;二是利用胡惟庸的贪婪来让淮西功臣的罪行更加暴露无遗,收拾起来好有理由和证据。
所以,胡惟庸权力到达巅峰之时,也就是他败落死亡之时。


朱元璋积攒够了足够的理由和证据,先是干掉了胡惟庸,借此机会废除了丞相和行中书省,把所有权力都牢牢地抓在了自己手中。之后又开始逐步清理那些掌握兵权的功臣权贵,先从那些不守法纪、贪污受贿、欺压百姓,引起众怒的文臣武将开始,之后逐渐波及那些没有违法犯罪事实的公侯大将以及他们的随员家人们,一步步去除那些对皇权的潜在威胁。替太子将来平稳继位扫除障碍。
胡惟庸案从洪武十三年一直延续到洪武二十三年才结束。前后十年,受胡惟庸案牵连攀扯的人越来越多,一共诛杀掉了3万余人。


《山河月明》这部剧,部分地为我们呈现了这段历史。但是,有许多观众留言说,看不懂剧中朝廷斗争的剧情,感觉这剧情东扯葫芦西扯瓢的,剪辑太凌乱。
该剧的确存在这样的问题。一部原先有80集的电视剧,删减成了45集,肯定会造成许多剧情的不连贯,以及细节的无头尾。
更何况,该剧并非是历史正剧,所主要述说的也并非是宫廷权谋以及治国故事,而是燕王朱棣的成长史和上位史。所以,剧情的中心是朱棣,以及朱棣身边的一切,权谋斗争这条线,从开始一直存在着,但是因为朱棣才是主线,以及那些情感戏、后宫戏的冲淡,导致朝堂权谋斗争这条线,显得松散平淡,过于隐晦了。
而且,由于朱棣是绝对的主角,该剧就把所有的矛盾冲突都集中到他身上了,把许多和他无关的人、无关的事,都一味堆砌到了他头上,造成剧情与真实历史的脱节与混乱跳跃。
比如:
  洪武十五年,马皇后病逝,明太祖挑选高僧随侍诸王,诵经祈福,姚广孝才得以结识燕王,并且一见如故,从此成为燕王的得力谋士。
而在剧中,姚广孝早早就在民间结识燕王了,而且,更扯的是,姚广孝居然与刘伯温是好友,与铁铉成了师徒。


  靖难之变后的死对头,朱棣与铁铉,在剧中居然成了一起办案的同僚好友。
一开始是好友,后来因为不同的立场反目的情况,这在历史上当然是很常见的。但是,朱棣与铁铉不可能。
为什么?
因为朱棣在洪武九年(1376年)大婚,而铁铉出生于1366年。在剧中,铁铉与朱棣结识,是在朱棣成婚前,那时,历史上的铁铉还不到十岁呢。
  更扯的是,朱棣居然成了首任锦衣卫指挥使。为了办案子,朱元璋竟忍心让心爱的四儿子做孤臣。这是在说朱元璋除了儿子无人可用了么,还是在说朱元璋对儿子的残忍,或者是想要突出朱棣这个主角所经历的磨难?


历史上,朱元璋很看重自己的四儿子朱棣,还曾经有让他继位的想法。所以,朱元璋绝不可能让自己的儿子去主管锦衣卫这样臭名昭著的特务机构的。这样暗黑的机构,行的是黑暗里的勾当,皇帝当然知道这样的机构不合法,但是他为了巩固政权又不得不需要。
朱元璋建立了锦衣卫,在利用锦衣卫办完了胡惟庸案和蓝玉案以后,就又将锦衣卫废除了,两任锦衣卫指挥使都被他杀掉以平众怒了。
所以,朱元璋不可能让自己的儿子去管理这样的机构的。让自己儿子去,不是故意落人口实么。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我算看出来了,因为该剧朱棣是主角,所以,为了让他的一切行为合理和正当,剧情一直在预先一步步地给朱棣的所有历史“洗白”。让他的一切行为变得“不得已”。篡位是不得已,杀人也是不得已。
  太子的第三子,太子妃常氏的第二个儿子朱允熥,在剧中竟然一直没有出现。
为了突出建文帝朱允炆,让他提早开始和四叔朱棣斗争,该剧竟然把朱允炆的年龄改大了三四岁,让他和太子长子朱雄英一般大小了。


历史上,朱雄英出生于1374年,朱允炆出生于1377年,朱允熥出生于1378年。
可是,在剧中,吕本教授的学生只有朱雄英和朱允炆两个孩子。朱允熥呢?被导演藏哪儿去了?怎么,当不上皇帝的他,就不配在剧中露脸吗!
限于篇幅,该剧中不符历史之处,就不一一说了。《山河月明》播到现在的十五、六集,剧情开始有起色了,如果不当历史剧来看,只当作朱棣野史或秘史来看,还算是不错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打下江山的第一功臣,最后却炒了皇帝鱿鱼
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为何朱元璋才封他个诚意伯?
为何刘伯温没有当过丞相, 只因他和朱元璋说错过这些话
朱元璋问谁能当丞相,刘伯温说了仨人,结果仨人就倒了霉
这一次谈话让料事如神的刘伯温,最终死于非命
朱元璋为什么要杀刘伯温?真相被揭开,让人不敢相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