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贾又福作品精选集
贾又福,1942年生于河北省肃宁县,1960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1965年毕业,师承李可染先生,以中国北方太行山为创作基地,从事山水画创作以及美术理论研究

贾又福师承李可染,但并不一味地模仿李可染,他追求的是与老师艺术精神上的一致,在最好的继承是创新和独创性思想指导下,他大胆求变,形成了“贾氏山水”独特风貌。
他,德艺双馨,不仅是具有独创性成果的画家,还是著名的教育家、理论家。他为中国画的继承、发展,以及教育事业均做出了突出贡献。
著名美术评论家邵大箴说:“在当今中国山水画坛,贾又福是最有成就、最值得注意和研究的画家之一。他创造的山水画新样貌和新风格,是继李可染之后的又一次突破,对于当今和未来的中国山水画的创作,具有重要意义。且形成了“坚实、奇特、博大、诡谲”的艺术风貌,创造了新的美学品格。”著名美术评论家郎绍君在谈到您的画时说,“贾又福的画作的风格既是个人的又具有时代烙印,代表20世纪晚期山水画的新成就”。
苏东坡讲:“作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 随着逐步的深入与超越,贾又福的画中融入了自己的思想、感情、精神和学养,作品除了形象的奇特、雄浑以外,在精神方面具有了一种象征意义,象征着中华民族博大、浑厚的精神。
风格的形成是经过几十年的实践慢慢得来的,包括艺术语言,艺术精神,都是经过实践慢慢探索出来的。这是一个需要艰苦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地探索、研究,追求跟古人不一样,走自己的艺术道路的过程。著名美术史家、理论家陈传席认为,画家能进入画史必须符合四个条件:一、功力,二、独创,三、审美,四、社会影响。贾又福的画是符合此四条的,风格独特,前无古人。
贾又福说,千人一面,就失去了自身存在的价值。几十年里,我非常笨拙地在艺术道路上前行,学习古人也是追求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怎样才能学习前人又与前人不一样?这要靠学养、修养,靠真性与悟性,去追寻思外思、意外意、神外神、画外画、法外法,最终将特殊独到的体悟与感知体现在作品上才会产生独创性。“择一而从,许之终生,得天独厚,志在必成。”这是我刚开始扎根太行时给自己写下的座右铭。自此,我心无旁骛地深入到了太行山中。我下决心用我的一生,去洞悉自然造化的神奇与奥妙,并希望从中悟出自然物运中的“天之大道”。
老子云:“知而不博,博而不知。”贾又福认为,从事艺术要处理好博与专的关系。专注于一处,会精力更凝聚,精神更集中,情感更浓厚。我画太行几十年了,依然感觉很多地方很新鲜,不会烦,至今还很想去。在我眼里,那里的山是有思想、有内涵、有精神的。
艺术的背后是哲学。哲学思想指导作画,画作体现哲学思想,画中一块贴近真实的石头表现的是物质景观,经过适当的艺术处理,融入思想与感悟,物质景观就变成了精神景观。当把一块石头画成精神景观时,就不再侧重它是什么特质,什么地区的石头了,而是通过石头跟社会、历史、人生、文化,以及整个时代、大自然的沧桑变化联系了起来,通过石头把这些反映出来,贾又福称其为“以石观化”。
“以石观化”产生的景观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被赋予了一种让人看不透的神秘感,具有了一种超越意识或叫宇宙意识。中国人、外国人对这样的作品都能观赏品读,这种共同点,体现了人类文化通融、和谐的一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贾又福一一与进修生谈话摘录(一)
水墨精神——贾又福的山水艺术
山水妙观|贾又福作品欣赏
贾又福山水画创作分期
当代王琴作品《满眼秋山》
大鹏教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