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历史的选择--论六芹山革命根据地在琼崖革命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历史的选择

--论六芹山革命根据地在琼崖革命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日本侵琼后的1940年冬,国民党琼崖当局置抗日大局、民族大义于不顾, 掀起了以进攻美合根据地为主要目标的反共逆流,澄迈地方党组织和民主政权遭到了严重破坏。面对日伪的疯狂“蚕食”、“扫荡”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大肆“清剿”,中共琼崖特委决定尽快恢复和发展澄迈及琼崖西路的工作,派李独清任澄迈县委书记,开辟了以六芹山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六芹山革命根据地是在琼崖抗日战争最残酷、最困难的时期建立起来的,对当时的琼崖抗日战争和随后的解放战争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琼崖革命史上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一、六芹山革命根据地曾经三度成为琼崖革命的指挥中心

六芹山革命根据地位于澄迈县西南部,南连琼中的黎母山,北至澄迈县旺商乡、仁丁乡,东毗邻琼山、定安,西接临高和舍、儋州市和庆、兰洋、南丰,根据地以座落山中的六芹村(今已废)而得名,方圆200多平方公里,中心腹地30余平方公里,根据地中心区周围有80多个村庄,外围有2000多平方公里的山地游击区。六芹山根据地始建于1941年11月,至1942年底根据地已初具规模,为琼崖六大革命中心根据地之一。在琼崖革命斗争中几个关键阶段,历史选择了六芹山。

1943年至1950年期间,六芹山先后三次成为中共琼崖特委机关的驻地,书写了琼西南地区的红色传奇。1943年,中共琼崖特委在定安县内洞山建立中心根据地的计划受挫后,改向西南发展,特委和总队部迁入澄迈六芹山。1945年3月,琼崖党政军领导机关迁到白沙县阜龙乡的文豪山,开辟白沙抗日根据地。1946年1月中旬,琼崖特委和琼崖独立纵队(独立总队已改编为独立纵队)司令部识破国民党军队围攻白沙解放区的战略意图,提前撤出白沙根据地,琼崖特委和琼崖民主政府再次迁往澄迈县六芹山,并实行党政军一元化领导。19471月,中共琼崖区委、琼崖临时人民政府和琼崖纵队司令部领导机关迁驻五指山革命根据地。1950年4月初,为接应大军渡海作战,琼崖党政军领导机关撤出五指山革命根据地,第三次入驻澄迈县六芹山,临近前线指导各项工作。4月23日,在海口解放当天,冯白驹便率领琼崖党政军机关从六芹山的黑腾水岭、黄竹坡驻地途径美厚、旺商、田坡、金江等地,于25日进入海口市“赶考”。琼崖特委三进三出六芹山,六芹山革命根据地的战略地位可见一斑。

1943年5月1945年3月,1946年1月至19471月,1950年4月,六芹山革命根据地作为中共琼崖特委机关驻地的时间前前后后累计不到3年,但在这3年的时间里,琼崖特委在六芹山领导的艰苦卓绝的斗争,在海南革命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1943年春,冯白驹率部西迁澄迈,巩固和扩建六芹山抗日根据地,为坚持长期抗战站稳了脚跟,为创建五指山中心根据地创造了条件。5月中共琼崖特委、琼府、总队部相继迁入六芹山后,特委机关以六芹山腹地为依托,领导全岛军民开展了反“蚕食”、反“扫荡”、反封锁的斗争。为巩固六芹山根据地,琼崖特委在六芹山组织开展军民大生产运动,并建设军械厂、医院等,打破了日军的经济封锁。1946年间,面对中共广东区委关于“北撤”、“南撤”的指示,琼崖特委在六芹山作出了“有经历了抗战锻炼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援,一定能坚持到胜利的那一天”、“如果把部队集中到海边撤离,恰恰给敌人可乘之机,部队不可能安全撤出”、“部队撤走之后,再打回来是难上加难”的判断,向中共中央提出继续坚持琼崖斗争的建议,使琼崖解放区这一党在祖国南疆的重要战略支点得以保存下来,有力地牵制了国民党军队,策应了全国解放战场。1946年2月,琼崖内战全面爆发后,琼崖特委在六芹山领导各解放区军民奋起自卫,粉碎了国民党46军的进攻。1949年3月,琼纵主力集结澄迈美厚,发动春季攻势,歼敌4000多人,攻克县城3座、墟镇数十座,扩大了解放区。1950年4月,冯白驹率领特委、琼纵领导机关从白沙县红乡毛贵挺进六芹山,靠前指挥各部作战,配合野战军第40军、43军一举摧毁了国民党的“伯陵防线”,取得海南岛战役的胜利。这些都是琼崖特委在六芹山留下的精彩历史瞬间。

二、六芹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使琼崖革命力量在斗争最困难的时期得到保存

六芹山抗日根据地虽然面积不大,地势也谈不上有多险要,但由于连接五指山区,更兼有南渡江作为天然屏障,丘陵起伏、沟坎纵横,丛林密布,非常有利于与敌人周旋。琼崖特委三度选择六芹山作为特委机关驻地,就是因为这里有利于保护和发展革命力量。六芹山抗日根据地除了地形条件有利外,更重要的是有较好的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在开辟六芹山抗日根据地的初期,我党就先后恢复和建立了13个农村基层党支部,各村组建护村队,健全了“青抗会”、“妇救会”等抗日团体,1942年又恢复了6个抗日民主政府,建立了10个农村基层党支部和各村保甲民主政权,使澄一区和澄二区的革命村庄连成一片。“山不藏人,人藏人”,六芹山地区广泛的群众基础使革命队伍在与敌人周旋过程中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支持和掩护。

1940年“美合事变”后,海南抗日战争进入了最危险的时刻,东迁到琼文根据地的琼崖特委在险恶的环境继续领导全琼的抗战。在取得罗蓬坡反顽战斗等重大胜利的同时,琼崖独立总队也付出惨重代价。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侵琼日军加紧了对琼文根据地的“扫荡”,国民党反动派则紧密配合日伪军进犯琼文抗日根据地,根据地被严密的包围封锁和分割,琼崖抗战进入最残酷最困难时期。1943年3月,琼崖特委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决定向琼东南转移,并组建总队第五支队负责在内洞山建立中心根据地。由于内洞山外围属平原地区,利于日军机械化部队,第五支队在内洞山遭受了琼纵抗战以来最严重的损失,被迫撤离内洞山并撤消番号。面对严重挫折,为寻找安全的能指挥全琼抗战的根据地,特委经过研究,决定向琼西南区的六芹山转移。

建立六芹山革命根据地,是特委机关、琼府、总队部等领导机关面对最严重最险恶的局势下的一次成功的战略转移。琼崖特委先后三次进驻六芹山,除第三次是为了便于指挥琼崖军民配合解放军渡海作战外,前两次都是避敌锋芒的战略转移,而每次向六芹山转移,都将敌人甩在了身后,扭转了被动局面。在六芹山,特委机关领导全琼抗日军民浴血奋战渡过自1942年5月~1944年初抗战最艰难最残酷的时期,先后粉碎了日军的“蚕食”、“扫荡”和国民党46军及国民党蔡劲军部、韩汉英部的多次围剿。1946年春,敌人发现琼纵指挥机关转移到六芹山区,尾追而至,面对来犯之敌,琼纵集中5个中队的力量组织了仁洞坑伏击战,取得了重大胜利。六芹山根据地多次粉碎敌人的围剿,沉重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保护了琼崖特委的安全。

中共广东区委在国民党反动派撕毁《双十协定》、悍然发动全面内战的情况下指示琼崖特委南撤至越南时,琼崖特委机关就驻在六芹山根据地。琼崖特委以六芹山革命根据地这个相对稳定的后方作为依托,提出坚持琼岛斗争的建议,避免了因贸然“南撤”导致大部队陷入全军覆没的危险。如果当时没有六芹山革命根据地为依托,琼崖革命可能还要多费一些周折。

三、六芹山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壮大为开辟五指山革命根据地创造了条件

六芹山与五指山区相连,通过发展六芹山革命根据地,以此为依托向人口稀少的琼岛中部纵深发展,在战略上具有较为有利的优势。这里土地肥沃,粮食丰富,周围遍布革命老区,革命村庄多,群众基础好,已成为琼崖革命的一个重要战略支点。特别是1943年5月特委机关到达六芹山后,在六芹山组织开展军民大生产运动,并建设军械厂、医院等,根据地在经济上已能自给自足,为进一步发展革命力量提供了必要物资保障。六芹山革命根据地经过几年的斗争,打出了声威,增强了琼崖各地军民的革命信心,为开辟新的根据地提供了思想基础。特别是1943年"白沙起义"失败后,黎族首领王国兴派人寻找我党我军,于1944年12月在六芹山的黑腾水岭与冯白驹结盟,主动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琼崖特委也立即派武装工作组前往鹦歌岭领导黎民继续坚持斗争,为在黎苗同胞聚居的五指山区开辟革命根据地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如果说1943年和1946年琼崖特委两次迁入六芹山是为了避敌锋芒,那么1945年和1947年琼崖特委两次迁出六芹山则是主动把革命的火种洒向中部山区。早在1946年12月,中共琼崖特委就根据中共中央指示作出了关于建立以白沙、保亭、乐东为中心的五指山革命根据地的决定。从五指山革命根据地着手创建到初步形成,六芹山革命根据地始终发挥着稳固后方的作用。

四、六芹山革命根据地开创了黎族人民跟党走的新纪元

冯白驹与王国兴在六芹山结盟的故事,至今传为佳话。1943年8月,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压迫,黎族首领王国兴带领黎族人民奋起反抗,发动了白沙起义,但遭国民党顽固派军队残酷镇压而失败。王国兴为代表的起义首领开始主动寻找共产党和红军,在六芹山见到了琼崖特委领导人冯白驹,并与冯白驹结盟,主动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944年底,琼崖特委根据王国兴的要求成立了一支党领导的以黎族起义战士为核心的战斗队伍——白(沙)保(亭)乐(东)人民解放团,任命王国兴为团长。王国兴由此从一个自发的反抗者到自觉的革命者,从一个淳朴的民族起义领袖到共产主义战,从一个少数民族上层首领到自治州州长——人民公仆,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的道路。王国兴与冯白驹的会面,让我们党和军队进入五指山搭上了“快车”,加速了建设五指山革命根据地的步伐。建国初期,毛泽东主席给予王国兴高度评价:少数民族起义失败后,主动寻找共产党,消灭国民党,建立革命根据地,只有王国兴一人。六芹山“歃血为盟”开启了黎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干革命、永远跟党走的新纪元,无论在革命时代,还是在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芹山革命根据地在琼崖抗战和革命斗争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绝不是拙笔所能详尽的。人们把六芹山根据地誉为琼崖民族大团结的策源地和琼崖的西柏坡,是对它在琼崖革命史上的地位和作用的最好概括。

[参考文献]:

1. 琼崖武装战斗史办公室编.琼崖纵队史[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6年9月第1版

2.琼崖革命精神(M)中共党史岀版社,2019年7月第一版

3.中共澄迈县委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澄迈历史(第一卷) [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8年9月第一版

4.琼岛星火编辑部出版.琼岛星火(白沙起义专辑)(M).1983年10月第一版    

5.庄田著,琼岛烽烟(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8月第二版

6.中共海南党史研究室编.冯白驹和他的战友(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4年10月第一版

7.海南革命史研究会编.李振亚军事生涯(M).东西文化事业公司出版,2000年7月第一版

8.澄迈县委史志办公室编.孙中积主编.澄迈革命斗争人物录(M)

9.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2002年12月第一版

10.1942年5月~1944年初,是琼崖抗战最残酷、最困难的时期(摘自《琼崖革命精神》),1943年初,特委三大机关面临最困难、最危险的局面下,决定向琼西南的六芹山根据地转移(庄田语)

 作者:澄迈县红色文化研究会  廖锡贵执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马白山-(1907年3月-1992年8月3日),新中国开国少将,原名马家声,出生于海南岛澄迈县大丰乡银题村
琼崖纵队;琼崖抗日根据地
纪念琼崖纵队成立90周年
【碧海丹心照琼崖】琼纵战时财政:琼纵革命经费从何来?
琼崖抗日根据地
这场战斗打响了全琼武装总暴动第一枪,点燃革命火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