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全息照片
全息照相(简称全息)原理是 1948 年伽伯(Dennis Gabor)为了提高电子显微境的分辨本领而提出的。他曾用汞灯作光源拍摄了第一张全息照片。其后,这方面的工作进展相当缓慢。直到 1960 年激光出现以后,全息技术才获得了迅速发展,现在它已是一门应用广泛的重要新技术。
   
一、全息照片

    照相技术是利用了光能引起感光乳胶发生化学变化这一原理。这化学变化的浓度随入射光强度的增大而增大,因而冲洗过的底片上各处会有明暗之分。普通照相使用透镜成象原理,底片上各处乳剂化学反应的深度直接由物体各处的明暗决定,因而底片就记录了明暗,或者说,记录了入射光波的强度或振幅。全息照相不但记录了入射光波的强度,而且还能记录下入射光波的相位。之所以能如此,是因为全息照相利用了光的干涉现象。
  全息照相没有利用透镜成象原理,拍摄全息照片的基本光路大致如图 1 所示。来自同一激光光源(波长为 λ)的光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直接照到照相底片上,叫参考光:另一部分用来照明被拍摄物体,物体表面上各处散射的光也射到照相底片上,这部分光叫物光。参考光和物光在底片上各处相遇时将发生干涉。所产生的干涉条纹既记录了来自物体各处的光波的强度,也记录了这些光波的相位。   干涉条纹记录光波的强度的原理是容易理解的。因为射到底片上的参考光的强度是各处一样的,但物光的强度则各处不同,其分布由物体上各处发来的光决定,这样参考光和物光叠加干涉时形成的干涉条纹在底片上各处的浓淡也不同。这浓淡就反映物体上各处发光的强度,这一点是与普通照相类似的。
                                
    干涉条纹怎样记录相位的呢?请看下图,设 O 为物体上某一发光点。它发的光和参考光在底片上形成干涉条纹。设 a,b 为某相邻两条暗纹(底片冲洗后变为透光缝)所在处,距 O 点的距离为 r 。要形成暗纹,在 a,b 两处的物光和参考光必须都反相。由于参考光在 a,b 两处是相同的(如图设参考光平行垂直入射,但实际上也可以斜入射),所以到达 a,b 两处的物光的光程差必相差 λ。由图示几何关系可知
                                          

由此得 
                                        
       
                               
  这一公式说明,在底片上同一处,来自物体上不同发光点的光,由于它们的 θ 或 r 不同,与参考光形成的干涉条纹的间距就不同,因此底片上各处干涉条纹的间距(以及条纹的方向)就反映了物光波相位的不同,这不同实际上反映了物体上各发光点的位置(前后、上下、左右)的不同。整个底片上形成的干涉条纹实际上是物体上各发光点发出的物光与参考光所形成的干涉条纹的叠加。这种把相位不同转化为干涉条纹间距(或方向)不同从而被感光底片记录下来的方法是普通照相方法中不曾有的。
由上述可知,用全息照相方法获得的底片并不直接显示物体的形象,而是一幅复杂的条纹图象,而这些条纹正记录了物体的光学全息。图 3 是一张全息照片的部分放大图。
                                       

    由于全息照片的拍摄利用光的干涉现象,它要求参考光和物光是彼此相干的。实际上所用仪器设备以及被拍摄物体的尺寸都比较大,这就要求光源有很强的时间相干性和空间相干性。激光,作为一种相干性很强的强光源正好满足了这些要求,而用普通光源则很难做到。这正是激光出现后全息技术才得到长足发展的原因。
    观察一张全息照片所记录的物体的形象时,只需用拍摄该照片时所用的同一波长的照明光沿原参考光的方向照射照片即可,如图 4 所示。这时在照片的背面向照片看,就可看到在原位置处原物体的完整的立体形象,而照片就像一个窗口一样。所以能有这样的效果,是因为光的衍射的缘故。仍考虑两相邻的条纹 a 和 b,这时它们是两条透光缝,照明光透过它们将发生衍射。沿原方向前进的光波不产生成象效果,只是强度受到照片的调制而不再均匀。设原来从物体上 O 点发来的物光的方向的那两束衍射光,其光程差一定也就是波长 λ。这两束光被人眼会聚将叠加形成 +1 级极大,这一极大正对应于发光点 O。由发光点 O 原来的底片上各处造成的透光条纹透过的光的衍射的总效果就会使人眼感到在原来 O 所在处有一发光点 O'。发光体上所有发光点在照片上产生的透光条纹对入射照明光的衍射,就会使人眼看到一个在原来位置处的一个原物的完整的立体虚象。注意,这个立体虚象真正是立体的,其突出特征是:当人眼换一个位置时,可以看到物体的侧面象,原来被挡住的地方这时也显露出来了。普通的照片不可能做到这一点。人们看普通照片时也会有立体的感觉,那是因为人脑对视角的习惯感受,如远小近大等。在普通照片上无论如何也不能看到物体上原来被挡住的那一部分。  
                                 
    还可以指出的是,用照明光照射全息照片时,还可以得到一个原物的实象,如图 5 所示。从 a 和 b 两条透光缝衍射的,沿着和原来物光对称的方向的那两束光,其光程差也正好相差。它们将在和 O' 点对于全息照片对称的位置上相交干涉加强形成 -1 级极大。从照片上各处由 O 点发出的光形成的透光条纹所衍射的相应方向的光将会聚于 O'' 点而成为 O 点的实象。整个照片上的所有条纹对照明光的衍射的 -1 级极大将形成原物的实象。但在此实象中,由于原物的“前边”变成了“后边”,“外边”翻到了“里边”,和人对原物观察不相符合而成为一种“幻视象”,所以很少由实际用处。
   
二、 数字全息

    激光数字全息,是激光全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结合,这种通过光电器件将全息图输入计算机,由计算机进行数字处理和重现的方法早在1967 年就由Goodman 等人提出。现已广泛应用于数字显微、干涉测量、三维图像识别、医学诊断等许多领域。
    数字全息技术除具有普通光学全息的优点外,具有特殊的优越性,主要表现为用CCD光敏电子器件替代了全息干版,省去了干版的化学处理过程,并通过计算,较为方便地得到光场分布信息。可以拍摄各种全息图:反射全息、二维透射全息、两次曝光全息图、时间平均全息图、实时全息图和一些常规的应用。
    在光路结构设计方面,数字全息光路如下图所示,采取了一些独特的措施:设备直接采用CCD成像器件直接记录全息图,并将数字化的全息图传入计算机内存储进而计算,避免了传统全息术中的记录、显影、定影、漂白等烦琐的物理化学过程,整个过程快速、准确,与全息干版相比,用CCD记录只需很短的曝光时间,一方面降低了对系统稳定性的要求,另一方面可以实时记录运动物体的瞬间状态,也便于实时再现。
                        

    图中,激光器发出的光经分束器BS1 分成两束;一束经过反射镜M1、M2 和扩束准直器EC1 照射到被记录物体上形成物波;另一束经反射镜M3、M4、扩束准直器EC2 和分束器BS2 形成参考光并与物波叠加形成全息图;由CCD 数码相机记录并在计算机中进行数字重现。
    三维物体数字全息可以记录和再现出三维物体的强度分布和相位分布,便于进行进一步处理,特别有利于对三维物体形貌的分析与测量。并且免去了将全息再现像翻拍成普通照片的烦琐工作,可以直接从计算机显示器上观察全息再现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浅说全息摄影
[趣味物理知识] 全息摄影
摄影篇 软件章 分类节--全息摄影
第6章 激光干涉测试技术
尊重一束有深度的光,并捕捉它
不一样的3D——全息影像技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