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4万多东北义勇军万里归国,路上冻死一半,国人长跪路边迎接
userphoto

2023.10.16 黑龙江

关注

1932年,因战场环境的恶化,东北抗日义勇军赖以活动的地区被日军攻陷,再加上日军惨无人道的报复行动,他们节节败退。

溃败之际,苏炳文、马占山、李杜、王德林和刘宾等将领,不得不先后率众撤退到苏联境内。令各路义勇军没有想到的是,进入苏联后,他们却被苏联军方缴械,并按“战俘”对待。

为了生存和日后可以“重整旗鼓”,这些人在那里艰难为生。条件允许后,他们又冒着凛冽的寒风,顶着冰霜,穿越零下三四十度的西伯利亚地区,踏上归途。

期间,约有一万人因疾病、饥饿、体力不支而长眠在异国的冰天雪地中。穿越万里后,剩余人员终于回到新疆。他们以悲壮和坚毅,书写了抗日义勇军不畏艰难的罕见长征篇章。

被缴械,成为“战俘”

具体说来,当时进入苏联境内的,除了义勇军将士外,还有约1万的随军家属,加起来共有4万多人。

其实,按照命令撤退时,他们的设想是,苏联为友邦,虽该国各项条件不太好,但应该会“以礼相待”。他们在苏联,就可以建立自己的大本营,休养生息,保存实力,继续抗日。

可以说,义勇军的将士,是抱着有机会抗日复仇的情绪,而进行的撤退。他们也将那里作为重新出发,开赴新战场的补给站。

事实却是,他们刚进入苏联境内,苏军就按照中苏两国政府的协定,依照《国际法》,缴了义勇军全体人员的枪械,并按照战败“俘虏”的标准对待他们。

这对有血性的将士来说,是一种侮辱。可两国政府的协议,让军人们不得不从大局考虑,听从安排。

他们在情感上虽难以接受,但绝大多数人,在痛哭一场发泄情绪后,或被战友安抚后,或对未来抱有期待的支撑下,还是慢慢地接受了这个现实。

但极个别官兵,因接受不了被缴械和被当“战俘”,不能继续抗日杀敌,精神出现了异常,进而被苏军单独进行“看管”。

也正因为有了“精神问题”的官兵,苏军怕出现其他的意外,就让所有的义勇军和军属们,集中居住。说白了,所有人就相当于,生活在一个大集中营中。

他们就是去厕所,都需征得苏军的同意,没有任何单独行动的自由。可是,意外还是发生了。精神出问题的人员中,有六位被活活冻死在零下四十度的户外。

苏军给出的理由是:这些人员不听从安排,总是大吼大叫,而且一直嚷着要外出打日军,苏军根本“控制”不住,才发生了这样的悲剧。

事实上,当时的集中居住区域内,每晚都有人哭喊着要抗日,或被惊醒而无法入睡,这是不争的事实。当然,更多的人,只在内心深处或睡梦中,默念着家乡和亲人的名字。

可见,这些人,从我国撤退到苏联后的经历,给他们的心灵,留下了沉重的创伤。而这种创伤,伴随着绝大多数人的一生,久久不能消除。

艰难为生

既来之则安之。很多时候,这只是一个特别无奈的选择。义勇军撤退苏联,中苏政府虽有协议,苏联政府对我方人员的大规模入境,也是由心理预期的。

从后来苏方对义勇军的表现来看,苏方的这种预期是非常不足的。可能也与当时,苏联自身情况有关。

该国当时刚经历国内战争不久,还处于恢复状态,而且其国内生产力低下,物资较为匮乏,养活本国人都有问题,更别提好好对待外国人了。

即使民国政府会支付义勇军人员的生活开销,与苏联进行外汇结算,但苏方属于“有钱买不够东西”的状态,为此,义勇军的生活标准非常低,民国政府亦是无能为力。

当时,苏联给义勇军官兵和家属制定的、每天的生活标准是:大人400克黑面包、苏波汤2碗、一小块方糖和一小撮茶叶。孩子除了面包减半,其他与大人的标准一样。

大家可以将现在的面包片,作为参照物来理解。正常的面包片,一片大约为100到150克,成人一天的餐食就是4片面包。

这种用餐标准,就连正在长身体的小孩,都无法吃饱,更不要说营养了。大人的温饱情况可想而知。

为此,义勇军的将领,就与苏方人员商量,让我方官兵,可以通过“打零工”的方式,换取自己或一家人的温饱。

值得庆幸的是,将士们集中居住赤塔、伯力等西伯利亚地区,周围有20多个大型的国营林场、农场、牧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我方的部分需求。

这就有了,有官兵在林场当伐木工人,有人在农场种植农作物。有较远的林场,工人需要步行两个小时才能到达。

大多时候,他们到达工作地点,集合完毕后,苏方的工作人员才会起床洗漱。如此辛苦工作,换来的仅是,不限量的一日三餐,偶有奖励就是当地的几颗土豆。

这样的机会,对义勇军官兵来说,却是非常珍贵的。很多成家的官兵,他们都是想办法多挣奖励,然后带回家养活一家老小。

有一位叫王若水的营长,为让家人多吃一口,愣是累死在伐木工作中。为活下去,他的妻子带着孩子改嫁了。

新婚现场,新娘和孩子们当场下跪新郎官,以谢其收留之义。见证此境况的老兵,在多年后再次回忆起这个场景,依然会禁不住流下眼泪,更何况当时在现场的人,更是潸然泪下。

就是放在当下,我们通过文字的叙述,也可以感受到,那时人们对于生的渴盼,以及这些人在苏联的生活困境。

后来,随军的少部分女性,也开始外出找工作,在当地较为富裕的家庭中做保姆,每天工作十五六个小时。她们这么做,无非就是希望吃顿饱饭,减轻家中的负担。

那个时代,义勇军将士和妻子们,在没有任何报酬下进行劳作,体现了国人特有的坚韧、不和女性的贤达。

不管怎么说,工作机会总是有限的。没有找到工作的人,就需要自己为了生存而努力。故而,义勇军官兵与当地民众之间,就出现了以物易物的交易。

官兵们会用身上的怀表、金戒指等贵重物品,换取百姓的面包和其他食品。后来,随着物价的飞升,很多士兵就拿出皮帽子、皮手套等御寒物品,来交换几片面包或几个土豆。

可在生死关头,官兵们属于弱势群体,根本没有话语权,面对这种不公平的交易,只能咬着牙被宰。

即使如此,在1933年的春季,官兵们能拿出的像样年夜饭,就是用清水煮野兔,加上一点从百姓手中换来的点油和盐巴。更有甚者,捕捉乌鸦做年夜饭的“大餐”。

部分家属还会去捡拾,当地居民丢弃的废菜叶,就是为给年夜饭增添一抹绿色,或煮点菜汤喝。

异常凶险的归途

在漫长地等待后,这些人终于盼来了可以回去的消息。一部分高级将领,如马占山等将领,可以乘坐飞机,绕道欧洲返回祖国。大部分的随军家属乘坐轮船,绕道日本直接返回。

对于广大官兵和少部分家属而言,他们的归国之路,可谓历经万难,牺牲众多。南京政府本来的安排,是让他们分8批次,乘坐火车先到哈萨克斯坦,然后再小批次进入新疆。

他们先从伯力出发,途径西伯利亚地区,当时这里的温度都在零下三十多度,很多人的御寒物品不足,走在路上,又没有火炉取暖,医疗条件也跟不上。

只要有人得了风寒感冒,几乎就预示着此人走不下去了。这种非人力因素造成的伤亡,是最为要命的。到了这时,大家只能眼睁睁看着战友掉队。

以至于,后来的行程中,次日早起后,官兵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看看周围的人是否健在。如果对方离开了,活着的人就收集好对方的遗物,找个地方将其遗体掩埋后,再继续上路。

再者,他们回程时,苏联还是按照原有标准,配备食物,可饥寒交迫下,很多人挤在车厢里,活动范围有限,除了忍饥挨冻,别无他法。

这也导致,后续的路程中,部分官兵是因饥饿而晕倒休克,但无法得到及时救治而身亡的。而且,这种情况,在坐火车的车厢中,如病毒般不断传播,弄得人心惶惶而无解。

因资源和能力的有限,这种无能为力之感,一直困扰着归国的部队。

不过,说起最难的行程,还是在阿亚古斯以东200公里的区域,也是离国门最近的一段路程。因天气和道路原因,机械车辆无法通行,只能用牲畜拉爬犁的方式,作为其交通工具。

在滴水成冰、呵气成霜、雪虐风饕、肌肤俱裂的天气里,长时间用这种露天交通工具行进,人们受到的暴击可想而知。

最后的200公里,苏军为所有人配发了四天的食物,可他们实际行进的天数却是十天。

有些人实在受不住饥寒,一下子将所有食物吃掉,后续的路途更是备受煎熬。然而,在最后几天,绝大多数人,基本上都断炊了。

有些官兵,知道自己无法回到祖国后,为让妻儿活下去,他们会将身上所有的御寒衣物,以及剩余的食物,全部给到妻儿。

临去世前,有人还会抓着亲人的手,表达自己为抗日而身死异国的不悔,只是希望孩子可以记住父辈的努力,并在生理时刻,朝着父辈牺牲的方向,烧纸告知。

据后来的史料记载,在牺牲的一万多人中,约75%的人,是在倒在了最后200公里的路上。他们的牺牲,是为让亲人、妻儿顺利归家,不得不为之的选择。

很多人不禁要问:到底是什么样信念,支撑着活着的人,在齐腰深的积雪中,艰难行军?

是为了重新回到抗日战场,还是祖国有亲人的呼唤和等待,亦或强烈的个人生存欲望,或者几者兼之。

不管如何,他们以自己悲怆和坚毅的行军,创造了义勇军鲜为人知的长征。此事件,值得后人永远铭记。

十天后,义勇军终于进入我国新疆境内,受到当地居民的热情招待和欢迎。

后来,世人几乎再无听说义勇军的事迹,一方面,是由于当时蒋介石要求“就地安置”,很多官兵,就脱下军装,在当地娶妻生子,留在了当地。

另一方面,除个别高级将领还有抗日的热情外,绝大多活着归国的官兵,已无斗志,也不愿再过颠沛流离的生活,更不愿回到内陆继续参加战争。

如果非要将义勇军留在新疆,说成是受到新疆民众热情的感染,也无可厚非。对这些经历过非人磨难的将士和家属来说,安稳和被接纳,才是他们心中渴盼的安全感来源。

结语

抗日义勇军的将士们,在家国沦丧之时,誓言不扫倭努不解甲。他们用自己的战斗功绩,尤其是为“保存实力”而执行战略撤退苏联的经历,谱写了国人永不屈服的民族气节。

如果按照传统标准来评判抗日义勇军的行为,或许他们是失败的。世人甚至会将他们与东北的抗日联军混淆,甚至出现只知杨靖宇,而说不出任何一个义勇军官兵名字的尴尬情况。

后人们更是容易犯的错,就是将如义勇军一样,最早站出来进行抗日的铮铮铁骨、民族英雄群体遗忘了,年轻一辈更是对他们的经历一无所知。

在这里,我要说,出现这种情况,不仅是我们历史传播者的责任,更是你我的悲哀。所以,在了解了他们感天动地的经历后,我们更应向这个英雄群体致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抗日义勇军官兵因对敌作战牺牲能否追认为烈士?
苏联解体之际,苏军在干什么?78%的官兵忙着退党
让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震惊的俄罗斯总统密档
卡廷惨案
东北抗日义勇军撤入新疆后的遭遇 将领被杀 官兵再没回到东北
铁列克提之战:坦克有没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