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神奇的“牡蛎汤”
userphoto

2023.07.05 辽宁

关注

 《金匮要略.疟病脉证并治第四》 :疟多寒者,名曰牡疟(一本作牝疟),蜀漆散主之。附《外台秘要》方:牡蛎汤,治牡疟。
   牡蛎汤
   牡蛎  四两  麻黄  四两  甘草 二两  蜀漆 三两
   上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蜀漆、麻黄,去上沫,得六升内诸药,煮取二升,温眼一升,若吐,则勿更服。
    “牡蛎汤”作为治疗“牡疟”的专方,药仅四味,组方精简,蕴义颇大,实在是耐人寻味!
    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牡疟”,前文说了“疟多寒者名牡疟”,而“牡”字是“雄性”、“阳”的意思,而如果说“疟多寒”的话,我觉得这个症状属于“阴”,所以个人觉得称它为“牝疟”似乎更合适!当然我们在这个地方不用纠结太多,因为它不会影响对下面方子的理解!


    我们都知道“疟”的本质是“痰”作祟,“痰”作为体内异常的“阴性”病理产物,能够阻碍体内“阳气”的正常宣发输布,清代名医叶天士就曾说过:湿盛则阳微!“疟”病一般是寒热往来,也就是通俗意义上的“忽冷忽热”,也有“但热不寒”的情况(如“瘅疟”),而我们今天要说的“牡疟”就是“疟”病中“多寒”的情况!“多寒”说明阳气为“痰饮”所阻而导致“出而不畅”,甚至“闭而不出”,阳气不能正常宣散才出现了类似“寒”的症状,这点其实与《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下》的“瓜蒂散证”很像(第355条:病人手足厥冷,脉乍紧者,邪结在胸中;心下满而烦,饥不能食者,病在胸中;当须吐之,宜瓜蒂散),而如果阳气得出则身体恢复症状,这样的“寒”与“常”之间的交替进行就是“牡疟”!总之,既然是“阳”为“阴”(痰)塞引发的“疟”,那我们从治疗上就要遵循“除痰饮助阳除”的治疗原则!方用“牡蛎汤”!


    这个方子最精妙的地方在于“升降补泻”并用,我们说“麻黄”具有“发阳”的作用,而“牡蛎”又有“敛阴”(收敛化痰)的作用,“蜀漆”具有“攻逐水饮”的作用,“甘草”又有“补中益气”的作用,“麻黄”配“甘草”方法《金匮》,可治“里水”(甘草麻黄汤),“牡蛎”合“蜀漆”效出“伤寒”(牡蛎泽泻散),可疗“水气”,故阳气得升,阴气得降,实得去,虚得补,痰除阳出而疟止!
   很多人认为所谓的“经方”只是在仲景的《伤寒论》、《金匮要略》里,其实不然,首先我们现在看到的仲景著作其实已经不是全本的了,而且后世医家也不乏有聪明才智的人去补录一些行之有效的方子,其实它们都是“经方”的一部分,我们既不能“厚古薄今”也不能“厚今薄古”,其实只有有效,就值得研究!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有不到之处尽请批评指正!诊病请到正规医疗机构,切不可身试药!创作不易,喜欢随手点赞转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牡蛎汤方
金匮方歌——外台牡蛎汤
牡蛎汤的症状表现,立方意义,治疗范围 | 道医网
金匮悬解-惊悸
【胡希恕《伤寒杂病论 精要版》第十四章 疟病脉证并治】
【经方】倪海厦:火邪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丨心下悸者,半夏麻黄丸主之丨吐血不止,柏叶汤主之,先便后血,黄土汤主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