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试解《伤寒论》(67)
userphoto

2024.05.11 辽宁

关注

小编的话

  自己还是在无锡社区医院上班的时候,有一天一个患者来诊要求转方,小编当时没注意,后来一看患者拿来的方子竟然是三十多年前无锡中西医一位名医给他开的方子,患者说他这些年来只要身体一不舒服,吃了这个方子就会好,小编很是惊讶,到底是什么力量让一个患者能够为一个医生一张方子坚持三十多年……


1

  【67】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1

SPRING 2024

 

  第67条中患者是在经过“吐法”、“下法”后出现的一系列不适!患者自觉此时“心口窝”(心下)有堵闷感(逆满),有股气往胸口上窜(气上冲胸),坐起来或者走路的时候就觉得头晕(起则头眩),此时摸患者的脉是“沉紧”,如果此时再用发汗的方法就会导致患者出现皮肤抖动或者肢节摇动的症状(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这个时候就可以用“苓桂术甘汤”了!为什么呢?

 让笔者为大家细细道来! 首先,我们知道用了“吐”、“下”法之后人体的津液是暂时亏虚的,而从患者后来又用了“发汗”法来反推,其实患者事实上是有表证的,所以才继续发汗,那么我们知道根据仲景学说来看,其实表证未罢的时候是不能直接贸然去用“吐”、“下”法的,而患者在使用吐下法后产生的诸如“气上冲”的表现其实可以看成是身体的一种趋外、排病反应!

这个我们可以参看《伤寒论》的第15条。(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得与之)那么我们说患者为什么会出现类似“动摇”的症状呢,其实我们可以在《金匮要略》里找到答案!在《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中有这样一条:膈上病痰,满喘咳吐,发则寒热,背痛腰疼,目泣自出,其人振振身瞤剧,必有伏饮。  碍于篇幅所限,这里我们对这条不再展开去讲,只是记得类似“身瞤”、“身摇”的症状是跟“伏饮”有关的   知道这个我们就可以去继续研究这个67条机理了!也就是说一个有表证的患者接受了“吐下法”后里阳衰弱,太阴虚寒不能运湿,湿浊内停化为“饮”,而因为患者本身体内的正气在“吐下”后产生一种习惯性的“趋外”、“排病”反正,“气”(冲气)上冲夹“饮”而导致的一系列反应,这可以根据《金匮要略》的另外两个条文可以得到佐证!此时使用“苓桂术甘汤”的目的是在于“平冲降逆”、“温化饮邪”!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有不到之处尽请批评指正,看病需要医生具体诊断,切不可以身试药,已开启赞赏模式,支持小编原创文章!欢迎大家点赞、在看、转发及邀请热爱中医朋友加入公众号,感谢大家大力支持!目前公众号粉丝5406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蔡长福前辈常用方剂
中医活血化瘀名方之抵挡汤(丸)
蔡长福六经辨证文字稿
蔡老师对几种癌症的治疗思路(转自应无所住整理)
晨雨老师讲伤寒论15,16条
谈《伤寒论》第15条及气上冲的含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