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感受美国的汽车文化

感受美国的汽车文化

吕铭康

(刊于:青岛早报2016-12-1)

201610月底,我终于去美国旅游了。是从青岛直飞旧金山,抵达时是当地时间的清晨,办妥入境手续,甫出机场就见当地旅游公司的一部白色客运大巴来接我们。而我每次出游,尤其是以往从未到过的地方,总是格外重视下车伊始的第一眼印象。我发现,这部大客颇似这些年我们国内刚刚流行的大头象鼻校车,不过车身更为修长,很流线型,而且是全密封。我立马感到,乘坐这样的车必定会更加稳妥安全。

笔者在美国乘坐的旅游大巴

我们这些来自国内旅游团的旅客就坐着这部大巴,沿着加州高速公路一路南下,直奔距此600多公里的洛杉矶,历经8个多小时。途中,我迫不及待观看车窗外的景色,只见公路两旁都是已经秋收过的黑土农田,空旷得很,只是偶尔有些三角顶的民房。引人注目的倒是往来翕忽的汽车,发现这些大型的客车或载重汽车全都是象鼻型大车头,外观焕然一新,而且是形状各异,五颜六色,绚丽多彩,美不胜收。有些大头货车是两支排气管朝天导游告诉我:人们叫它擎天柱,是因为有美国动画片变形金刚中的机器人会变成擎天柱,这是大力士的象征。途中休息时,司机为了满足我的好奇心说道:现在美国的货运汽车都是大车头,拖着一个又高又长标准化且完全密封的车厢。不少车头里面生活设施齐全,可以在里面吃饭洗澡睡觉。车厢四周全都是能够反光的银白色金属板,特别是在入夜之后,被周围的各色光源一照,这些载重汽车就变得色彩斑斓,更加有利于安全驾驶,还形成了一道别具一格美丽的风景线。于是,我突然想起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中的戴维有句话:“我们美国的文化是建立在汽车上的。”为此,我在美国首先是关注他们的汽车文化。

几天下来,我逐渐了解到:美国的汽车就像美国人一样,粗犷奔放。美国人在造车的时候讲究块大,坐得舒适,发动机不要涡轮增压,要大排量自然吸气发动机,就是要开得爽。美国人确实爱车,离不开车,几乎每个成年人都有车,并以此形成了他们的汽车文化和生活方式。他们有着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星罗棋布的停车场,较为完善的交通法规和诸如网上查询,卫星定位等交通服务系统,油费相对他们的收入而言并无负担。他们上班出门访友购物都是自己驾车,只有在大城市才较多使用公共交通工具。而我在旧金山金门大桥旁看到的几辆公交车,车身靓丽诱人,光亮如镜一尘不染。车内乘客不多,但车次频繁。

我发现,在美国为汽车加油也是极为便捷。他们的加油站遍布各地,大是自动的只要在加油机上输入要加的型号和数量,用信用卡一刷,将加油枪对准汽车油箱入口,汽油流入油箱,加满了自动关闭。警察对违章车辆则是绝対毫不留情一次,我们的旅游大巴司机因不慎误入了必须持有特别通行证的道路,结果一部拉着警笛、闪着警灯的警车高速赶来,那200多斤体重的魁梧警官立刻索要司机有关证件,并勒令我们的大巴跟随警车到他们的警所接受处理。我们焦急地在车上等了近一个小时,总算是彻底查清原因才放行。

事后得知,在美国每逢节假日,很多人都是选择自己驾车外出旅游。出发前在互联网上查阅旅游线路,并携带公路交通地图。按图索骥绝対不会迷路。在洲际高速公路那些人烟稀少的地段,路旁有免费供司机休息的地方。晚上可以住汽车旅馆,价格低廉,并提供一顿极其简易的早餐。有两次,我们旅游团就都是下榻在小镇的汽车旅馆这种简易旅馆往往是两层楼,门外有宽敞的停车场,小小的住房仅能安放两张大床,洗漱间很小,室内的自动空调器隆隆作响,幸亏还不太冷,为了入睡,不得已只好关闭。

在路上,我还看到许多皮卡车。原来美国人对于皮卡是情有独钟,这得益于美国人生性酷爱自力更生,无论是建屋或操持农场都得亲力亲为。因为皮卡既能拉货又能载人,动力强,甚至能越野于是皮卡就成了美国人买车的首选车型。美国现有3·2亿人口,平均每个家庭的汽车保有量已达到2·96辆,一户家庭有两三车已经很正常许多普通百姓,就把二手车作为他们的首选,因为称心如意的二手车比买全新的车来得实惠,因此美国的二手车市场极为发达。

笔者采访的房车

一次在高速路休息区,停着一部非常豪华的白色大头象鼻房车。当我们在车旁对此评头论足时,一位须发皆白的古稀老人走出房车,还热情邀请我们上车参观。车内就是一个设备比较齐全的家,感觉相当温馨。导游把老人的话翻译给我们,他是加州的农场主,现在秋收已经结束,要让土地休息一年再行耕作,全家便趁机坐着房车四处云游,放松心态痛快地游玩一番。导游告诉我们,在优美的红杉林中,有专门的房车停放场地,因为山中不能建酒店,人们完全依靠房车接通电源生活,打来纯净的湖水饮用,离开时会自觉把垃圾带走。一家人完全生活在森林中,在这样世外桃源天然氧吧中优哉游哉地上一段时光,多么令人艳羡不已啊!

在美国的这些天,天天是坐大巴以车代步,看的也是车。我不由得领悟:美国的汽车文化十分成熟,由此衍生出的汽车文明汽车礼让行人已成习惯,行人驾驶员对此形成共识极少能听到鸣笛声。当我们进入旧金山市区时,导游一再叮嘱,马路上会经常出现堵车。但所看到的仅是短时间堵车,其实我们早已司空见惯,根本不当一回事了。甚至觉得,这位导游有些少见多怪啊!

2016-11-19青岛“夹缝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巴车整个车头被撞烂
房价太高 美国夫妻买下车厢改成房车越野e族
房车,想说爱你不容易
湘西汽车3日游(6):凤凰古城一瞥
美国西部穷人的“流放地”(组图)
美国东西海岸夏威夷14日游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