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作文写作系列:高考作文阅卷标准与规则分析

前述详细介绍了“高考作文阅卷标准与规则”,同学们切不可一看而过,根据这个阅卷标准规则(以下均简称“阅卷标准规则”),可以分析推理出极有价值的作文备考建议。


细致分析阅卷标准规则,提出三个方面的作文备考建议:

一、要把思辨能力、创新思维放在首位来培养

与思辨能力、创新思维相对的,是死记硬背、填鸭灌输式的学习。不是说死记硬背一定不好,但要作文考得好,死记硬背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培养思辨能力、创新思维。

根据阅卷标准规则,作文分类首看立意和观点,而立意和观点需要在扣题的基础上完成。因此,首先需要具有较强的思辨能力,深入分析作文命题,一方面确保作文扣题不跑题,另一方面在只有在完整思辨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创新,才会引发创新。

如,2021年甲卷的满分作文《“可为与有为”之楷模——给陈延年爷爷的一封信》,针对命题要求的“可为与有为”的主题,通过向革命前辈写信方式,在与前辈的对比中反思和检讨自己的一些不可为的做法,明确当代青年需要树立的理想和志向,立意、文体非常新颖。

思辨能力,从语文角度讲,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读懂言外之意和话外之音,以及多角度思考、辩证思考的能力。当前,许多同学学习语文,以死记硬背、填鸭灌输的居多,分析语文常识内在逻辑,分析课文文章内含信息的少,是当前语文学习的一大顽疾。

思辨能力,就是运用逻辑推理、辩证分析、总结归纳等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的的能力。本书最核心的宗旨,就是帮助学生分析把握语文常识的内在逻辑,帮助学生深入分析课文、读懂课文,希望同学们在阅读本书时,注意把握这点,注意从思辨的角度阅读本书,不要又陷入死记硬背的窠臼与路子。

创新思维,简单讲,就是创造一点新的、或与别人不同的东西。从作文写作角度讲,可以是立意上创新,观点上创新,文体上创新,等等。其基础是思辨,通常只有把问题分析清楚了,才会有解决问题的好办法,通常也会自然而然地涌出创新性的思维。使用好的、有效的办法,把问题解决了,不就创造新东西了吗?飞机、高铁、互联网,等等,哪个创新,不是针对具体问题而产生的呢?

这里先举一个例子,讲思辨与创新,请同学注意感悟。

2021年全国乙卷作文命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古人常以比喻说明对理想的追求,涉及基础、方法、路径、目标及其关系等。如汉代扬雄就曾以射箭为喻,他说:“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中矣。”大意是,只要不断加强修养,端正思想,并将“义”作为确定的目标,再付诸行动,就能实现理想。

上述材料能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很明显,上述材料在讲追求理想及相关方法、路径、目标等。如果你写作文来论述如何追求理想,具体方法、路径是什么,说明你分析得不够全面,虽淡不上跑题,但存在偏题的问题。这样的作文,既乏味、偏题又了无新意,一定拿不到高分。

命题中一句话:“上述材料能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以启示”,从这句话中,我们便可分析,命题者要求学生以当代青年的理想的角度去写这篇作文。换个角度想,如果你是命题者,你肯定是希望学生结合现实情况写作文,而不是学生去坐而论道空谈关于追求理想的理论。这就是多角度思考、透过现象看本质、读懂言外之意和话外之音。

那么,当代青年的理想是什么呢?也许,你的理想是当科学家、发明家,也可能是当个影视大明星、直播大网红,等等。理想是什么不要紧,关键是在作文中要把自己的理想与国家命运结合起来,即从个人梦与中国梦结合的角度来写,打开作文的格局,提升作文的层次。

如此,作文思路便是,首先从中国梦角度论述应确立什么样的个人梦,尔后论述如何实现个人梦,即修身、矫思、立义等,与命题材料紧紧扣住。解决了确立什么样的个人理想,怎样实现个人理想的问题,这不就是创新了吗?

分析2021年全国乙卷的6篇满分作文,虽然形式各异,但内核都是这个思路。

那么,我们在阅读和学习满分作文时,最关键的分析作文命题,梳理作文的思路,搞清楚满分作文在思路上是如何紧扣作文命题的,是如何创新的。这种创新可能是些许的、点滴的。即使是些许的、点滴的创新,也是作文的亮点、高分点。学习满分作文,不要首先就去关注作文的优美语言、新颖素材等,这只是末;作文的思路和亮点,这才是本,不要本末倒置。换句话说,如果你的作文思路很清晰、有亮点,即使是平实的语言、平常的素材,也能拿高分。因为阅卷老师知道什么是本,什么是末,不会本末倒置。

梳理作文的思路和亮点,是一件比较费脑费心的事,很多学生不愿去做这件事。正如我们在“语文学习的科学方法”一章中所介绍的,“要集中、有重点地学习”。同学们学习高分作文,刚开始时,一个作文命题只搜集2至3篇,甚至1至2篇你认为很好的满分作文,进行深入分析,首先把作文思路、亮点分析透彻,搞清它是如何扣题的;尔后再分析其结构、素材、语言等。即要求深求精,不要求多求全。分析的过程,就是思辨的过程。当你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后,再求多地分析多篇高分作文,你会发现大多数高分作文,其内在都有共同的特点。好的作文,总是相似的;不好的作文,有各种不好。

二、要科学设计作文的结构和表达

由于阅卷老师只有100秒时间来卷判你的试卷,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如何用你的作文打动老师呢?有四个方面需要注意:

①作文开头很重要。阅卷老师可能不会看作文中间的部分内容,也可能不会看段落中间的部分内容,但一定会看作文的开头。因此,最有效的开头是开门见山、直亮观点的开头。如果不是开门见山,如采用名言警句式、设置悬念式、情景渲染式等开头方式,则一定要简短有力,并尽快引出或明示出你的观点、你的想法。如果作文开头五句话,阅卷老师还摸不准你到底想写什么、想说什么,那就很危险了。不要把你的想法、观点藏得太深,离开头太远。要知道,阅卷老师平均只有100秒来阅卷,没有时间、精力去细细品读你的作文,去挖掘、去找寻你的想法和观点。

②作文结构要清晰。现在的高考作文,很反感机械式的总分总的三段作文结构。因此,段落数量上可考虑写五个或六个段落,大小段落交错配置。各段落所表达的观点之间要逻辑严密,如提出观点——多个并列分论点——升华观点,或提出观点——多个递进分论点——升华观点等,使阅卷老师很容易看懂你的作文思路。

③新颖观点要凸显。每个段落中,尽量把新颖的观点放在段首或段尾进行凸显。如果放在大段素材的中间,阅卷老师可能在忽略素材的同时,也把你的新颖观点也给漏掉了。同时,在工作中、生活中,说话写文的基本原则,也是重要的事往前提,重要的事先说。在高考作文中,也尽量遵循这个原则,把你的新颖观点、好的想法尽量往前提,往显眼的地方放。

④作文素材别纠结。写作文过程中,不要纠结于素材缺乏或素材不准确而苦思幂想、浪费时间。在阅卷标准规则中讲了,阅卷老师基本不会看,也基本没有时间细看作文中的素材,更没有精力去验证核实你的素材,除非特别新颖,阅卷老师会留意一下。如果实在没有素材可写可用,可适当编一些素材。苏轼当年参加科举便自己编了“皋陶杀人”的典故来佐证自己的观点。但编造素材要合理,不要出低级错误而被人一眼看穿,如前述“在一个大雨瓢泼、雷电交加的夜晚,妈妈背起发烧42度的我去了8次医院”,就太低级了。如果实在记不清素材的原话或准确表达,可根据其意思,用自己的话来表述。

从这个角度看,许多同学花大心思去背记作文素材,不能说完全没用,只是对于想拿高分作用不大。因为国家需要培养具有逻辑推理、辩证分析、总结归纳等科学思维的人才,而不是选拔会机械背记的学生。

三、抓住要点练写作,不要被满分作文迷惑

平时的写作练习,核心要点,是要锻炼自己的思辨能力,要把作文命题分析清楚,把作文思路想清楚,并尽最大努力进行创新,再开始写。只有想清楚,才有可能写清楚。只有想清楚,才更容易写清楚。

市面上满分作文书中收录的作文,大多数都是经过后期补充完善和修改优化的,所以这些作文看起来那么完美。如,第十一章“写作的科学方法”中“'可为与有为’之楷模——给陈延年爷爷的一封信”下画线的句子就是后期补充添加的。

不要被这些经过完善优化的作文迷惑,不必花太大精力,甚至只顾着对照这些作文去追求语言的优美、素材的新颖、结构的精巧,这是本末倒置,也是练习写作文的错误路线。须时刻牢记,作文首看立意和观点,其次再看语言、素材、结构这些。

当然,不是说完全不练习作文语言、结构,不积累作文素材,而是说要以锻炼思辨能力和创新思维为重,在此基础上兼顾进行语言、结构、素材等方面的训积累。

——摘自《语文一本通》第十章“高考作文阅卷标准与规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中语文满分作文秘籍1:命题特点和阅卷标准
高考阅卷组长教你写作文
真切与翔实:高考作文的理想境界
高中考场范文给考生的启示
作文只会记流水账?不爱看书? 不知道怎么落笔?
2021中考语文阅卷后,浅谈高分、满分作文的三大亮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