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毫无关联中的关联,偶然叠加下的必然——《项链》重读(3)
终于,她穿上价值四百法郎新做的衣服,戴上价值三万六千法郎的钻石项链,拿着丈夫费尽力气弄到的请柬——
兴高采烈地奔赴夜会,也奔向那未知的无底深渊。
马,马,一马失社稷。
——莎士比亚《理查三世》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故事出自理查三世逊位的史实——
国王理查三世准备拼死一战了。
因为,亨利的军队正迎面扑来,这场战斗将决定谁来统治英国。
战斗进行的当天早上,理查派一忠诚的马夫备好最喜欢的战马。
“国王的战马准备的怎么样了。”马夫催促道——
“国王要骑它参加伟大的战争,这是个伟大的时刻。”
“那你得等等,我需要一两枚钉子和多一点的时间。”铁匠回答。
“没时间磨蹭了。”马夫不耐烦地叫嚷。
“国王不会可怜你的时间,还是将就一下。”
收到指令,铁匠埋头干活——
“我听见军号的响声,你能否凑合一下。”
“已经把马蹄铁钉上,但是没有那么牢固。
“能不能挂住?”
“应该可以,但我没有把握。”
“就这样吧。要快,不然国王会降罪咱们俩头上。”
两军开始交战,国王也冲锋陷阵。
还没走到一半,一个马蹄铁掉了,战马摔倒在地。
理查被掀在地,士兵们转身逃走,军队分崩离析。
不一会,敌人俘获了理查,战斗结束。
从那时起,人们就说:
少了一个铁钉,丢了一只马掌。
少了一只马掌,丢了一匹战马。
少了一匹战马,败了一场战役。
败了一场战役,失了一个国家。
一个铁钉的丢失和国王失去一个国家之间,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
仅仅通过“马掌”“战马”“战役”三个词语的过渡,毫不相关的事情产生了密切的关联——
不可能成为事实、史实。
由此,想起社交传播领域著名的六度关系理论——又被称为六度分割理论:
上世纪60年代,哈佛大学的社会心理学家米尔格伦提出“六度分割”理论。
简单说来,就是在这个社会里,任何两人之间建立联系,最多需要六个人——
无论他们是否认识,无论生活在任何偏僻的地方,他们之间只有六度分割。
微软2006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
地球上任意两人互相联系的桥梁,平均需要通过6.6人,再次验证了六度空间理论的正确性。
换而言之,最多只需7人相互介绍,你就能和麦当娜或英国女王扯上关系。
所以写下这些,只是想在另一意义上再次探讨——
偶然出现的舞会请柬,项链丢失的偶然事件,和玛蒂尔德命运的必然之间的关联,以及打破这种关联的可能性。
玛蒂尔德生活的现实是——黯淡、粗陋、破败、无光……
玛蒂尔德梦想的生活是——奢华、高雅、华美、闪亮……
几乎无法改变的现实里,面对几乎没有可能实现的梦想,玛蒂尔德的表现是——
痛苦、伤心、悔恨、失望,是感慨的悲哀和梦想的狂乱,是“常常整天整天地哭泣”……
1在这样极度虚荣或热烈梦想的心理背景下,那张教育部礼堂的夜会请柬的出现,便注定成为必然——区别只是早晚之间。
2面对夜会的诱惑,玛蒂尔德的反应是恼怒和哭泣,因为——
她不知道该拿这东西怎么办。因为——
“没有件像样的衣服,我不能去参加这个夜会。”
如果,恼怒更多是因为虚荣。
那么,哭泣则是弱者典型的自卑心理。
因为,在她看来,这样的夜会必须要有价值四百法郎的衣服做门面装点。
3衣服做好之后,她依然“郁闷、不安、忧愁”,因为——
如果没有珍珠或宝石,处处表现出穷酸气,她便不愿参加夜会。因为——
“在阔太太中间露穷酸相,再难堪也没有了。”
这背后,是虚荣和自卑的心理再一次作怪。
4终于,她穿上价值四百法郎新做的衣服,戴上价值三万六千法郎的钻石项链,拿着丈夫费尽力气弄到的请柬——
兴高采烈地奔赴夜会,也奔向那未知的无底深渊。
5舞会上的狂热、兴奋、陶醉——
6离开之时,避免穿着珍贵皮衣女人的看见,匆忙的逃走——
7不记得号码的破马车——
8镜子前面最后的端详——
项链,终于丢失不见。
倒着推导,看看项链是否可以找到,或是不让它出现。
8如果,记住马车的号码,或者车上便立刻查看。
7如果,“教育部走廊”之外,发现它还在的时候,提前取下。
6如果,挑选镯子或者那“做工非常精巧”的“威尼斯式的镶着宝石的金十字架”——
丢失之后付出的代价,可能会在她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
5如果,听从丈夫的建议,戴上几朵在那个季节里很是时新的鲜花——
后面的一切,便不会发生。
4如果,穿上“上戏园子穿的那件衣裳”,可能根本不会想到宝石、珍珠和项链。
3如果,直接拒绝请柬和舞会,让梦想止步于日常之中的想象。
2如果,直接拒绝痛苦伤心、悔恨失望,拒绝悲哀的感慨和狂乱的梦想。
1如果,玛蒂尔德不是美丽动人的姑娘,如果她有陪嫁的资产,如果有钱的体面的人娶她,或者过上同学佛来思节夫人一样的生活……
无论,正看还是倒推,请柬舞会的出现和项链的丢失都是一种必然——
除非,社会评价妇女的标准观念,完全改变。
除非,她不是玛蒂尔德。
正如,铁钉的丢失和失去国家之间,经由三个词语的过渡便密切的关联。
请柬,和十年的青春之间,经由舞会之前,借来项链,陶醉舞会,项链丢失,借债偿还,几个事件之间的过渡,让本无任何关联的事件紧密相连。
正如米尔格伦的“六度分割”理论一样,一个偶然牵出另一偶然,偶然的层层叠加,便使最初的偶然引爆最终的必然。
所以,世间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随随便便的恨。
所以,人生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也没有无缘无故的失败。
所以,世间并无没有关联的事情,也没有缺少必然的偶然。
所以,博尔赫斯这样说——
我重新阅读了《附录与补遗》的第一卷,看到叔本华说——
一个人从出生的一刻起到死为止,所能遭遇的一切都是由他本人事前决定的。
概而言之,虚荣和自卑,或者梦想和自尊一起——
把请柬和项链步步为营连续不断地送到玛蒂尔德的面前,又一步步一点点地把她从幸福的顶端推向无底的深渊。
所以,她在才会付出十年不同寻常的艰辛之后,发出无尽的慨叹——
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幻无常啊,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
在我,所以在初读之后的二十年之后,写下这篇《项链》的阅读史。
只是,因为曾经不止一次遭遇过这样的巅峰与深渊,曾经不止一次地发出玛蒂尔德一样的感慨。
曾经,极细小的事情成全了我。
后来,极细小的事情败坏了我。
虽然,项链丢失事件,完全的败坏了玛蒂尔德——
让她可为可怜的、苍老的、贫苦的、失去荣光的妇人。
然而,玛蒂尔德还有时间,她的人生还有续篇。
如果,在此之前,我能够写下的只有这些无用的慨叹。
那么,人到中年,持续的“日更”之后,悲哀慨叹之外,我发现了别的新的可能。
明天,是《虚荣与自卑中的救赎与超越——〈项链〉重读(4)》
未完待续
明日请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项链》教学设计7
路瓦栽先生,一个不容忽视的人 ——再次细读《项链》
《项链》练习测试题(二)
150
新课标语文90秒:玛蒂尔德:为何热衷这场“舞会”? ——咬文嚼字(6)
姜沐阳 莫泊桑《项链》续写 指导教师:李雨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