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半生理,一半心理

相较“贪得无厌”和“何厌之有”这两个词语,我更喜欢后者。

贪得无厌既是人的本性,也是一种无奈和痛苦,对本性嘲讽和指责解决不了什么问题,探寻满足之道方为救赎之本。

“何厌之有”最早出自左传·郑伯克段于鄢》,讲的是郑武公的妻子武姜,生了两个儿子,庄公和共叔段。姜氏厌恶大儿子而偏爱小儿子,所以先是请求丈夫郑武公废长立幼,立共叔段为世子,未果。

接着给小儿子请求了叫“京”的封地,并纵容小儿子筑高城池,扩大地盘,当共叔段想要攻打大儿子的时候,她又准备作为内应打开城门,叛乱失败之后,小儿子出逃国外,她被幽囚到城颖这个地方。

庄公面对母亲姜氏一步步妥协退让的时候,大臣祭仲说了一句“姜氏何厌之有”,翻译过来就是“姜氏有什么满足的”。

是的,怎样姜氏才能得以满足,日常生活里我们又将如何获得满足。

每回回老家,最常做的饭便是包饺子。

饺子,是我和母亲心中最丰盛的饭食。今天回去,割了排骨还有许多猪肉,母亲第一句话便是,吃饺子。

说完,方才想起还有发的面,父亲又嚷着说去地里做活,而我又是一人回去,这顿饺子方才作罢。

饺子,为何是母亲心中的美食。一是因为在老家平时难得吃肉,这肉最充分的使用便是在饺子里。二是因为它麻烦,一大家子,洗菜的,剁肉的,和面的,烧锅的,忙活半天,最后只是端上了几盘饺子。

平时,不年不节的,农村人,谁家会买肉吃,更少有时间整治这样麻烦的饭。而我们一起回家的时候,在母亲看来便是节日,所以十顿有九顿吃的都是饺子。

饺子端上桌,让你幸福到闭上眼睛的,是第一个,第一个口。

特别是出锅之前,母亲会先盛出一个让我来尝是否熟悉透,那整锅饺子的第一口,热热的烫嘴的吃了,最是美味。

如果,是春天的第一刀韭菜包的饺子,那美味更是加倍。

反之,一个个的吃下去,那满足的幸福之感会依次递减。

父母都从“五八年”走过,从最贫穷的生活中走过。父亲吃饭从来都不挑食,不会说这好吃,那不好吃。自己也是如此,平常只要不是太过难吃的饭菜都可以吃得有滋有味。但是,我知道,内心深处,自己像个小孩子一样地挑食。

吃饱很容易,吃好稍稍难了一些,想要食物带来内心的满足,实是难上加难。

所谓不挑食,是对食物的尊重,是对生理需求的宽容。

农村招待别人唯恐不周的时候,不说留人吃饭,而说“过过饭时”——简而言之,便是到吃饭的点了,在这里随便将就一些,填饱肚子,度过这应该吃饭的时间。

所谓的挑食,挑的其实未必完全是食物,比如要怎样的饭店,怎样的环境,怎样的人在场等等,就像有人说的那样——吃饭,吃的是心情。

由此可见,人对食物欲望的满足,一半来自生理,一半来自心理。

年轻时,爱钻牛角尖,喜欢抬杠,相关不相关的人与事,都会争执半天,不占上风誓不罢休。

中年之后,愈多寡言,不喜欢的人不喜欢的事,笑笑看看便过去了。

表面上年轻人最固执,但他们往往容易接纳新的事物,交更多的朋友。

中年人表面随和宽容,但轻易不会敞开内心,认准的事情别人也很少能够改变。所以,与年轻人喜欢偏激相对的还有另外一句名言——老头子最是顽固。

人,为何在意他人的评价,为何喜欢无谓的辨争,根本原因在于内心不够坚定,或者爱的不够。

因为爱的不够,所以需要借助世俗的东西加以确认。

真正的爱,是“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的坚定,是“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沮”的自然自由,这是一种最为强大的精神力量,是可爱的顽固。

人在世间,活着很是容易,爱最是艰难。

缺少了爱的加持,欲望便难以满足。

莱蒙托夫的叙事诗《姆齐里》写一个男孩,抓住一把草根即将堕入深坑之前,看见草尖上一滴花蜜,叫道——

让我尝一滴蜜,我便死去!

一滴花蜜,为何可以让人心甘情愿的死去。

因为那滴蜜里有着巨大的心理满足,就像情人的眼泪和亲吻,给予人的除了身体的满足,更多是精神的慰藉。

缺少了精神之爱,外在的物质权势的欲望永难得以满足,如《好了歌》所谓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

单纯的食物和美色,所能满足的只是人的生理器官,心理的空缺需要更为阔大更难获得的爱来填充、丰富。

并且随着年岁的增长,阅历的加深,满足感将会愈来愈多的偏向后者。

回头再来说《左传》姜氏何厌之有”一句。

这里“厌”,通“餍”,古代有两个义项,一是吃饱,二是满足。

古人造字,如此的单纯,吃饱了便就满足了。但想要满足姜氏,绝不止于食物的餍足而已,她想要的是小儿子共叔段占有属于大儿子庄公的一切。

一个母亲,为何会如此。

原因只在于庄公“寤生”——出生时脚先出来。

古代医疗技术并不发达,寤生的情况十分危险。姜氏受到了惊吓,所以厌恶这个孩子。小儿子出生之后,这种厌恶更是达到了欲置庄公于死地而后快的地步。

这种出于自私的厌恶,把姜氏和她小儿子一起推入无底深渊。

姜氏如何获得满足,如何才能跳出自掘的坟墓——

一半要她克服生理上的惊恐厌恶,一半来自对两个儿子同样公平深切的爱。

欲望的满足,一半来自生理,更多来自心理。

救赎的获得,一半战胜生理,一半源自深爱。

平常生活的幸福之道,或许便在此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六月初三小白龙探母,还有另外两个与孝有关的故事
古代人怎么样处置“剩菜门”
共叔段之乱,郑庄公以宠杀人
历史上还真有人在黄泉下相见?见鬼了?
司马讲史: 《郑伯克段于鄢》
王后生下儿子,产婆道喜她却厌恶不已,此子长大后:此生永不再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