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对外新闻《别了,“不列颠尼亚”》解读(2)
userphoto

2023.09.26 安徽

关注

1
香港的回归,早在1984年的《中英联合声明》中便已写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于19977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联合王国政府将香港交还给中华人民共和国。
         
由此可见——
作为一个永载史册的庄严时刻,香港回归又是一个没有悬念的历史事件。从新闻传播的价值来看,对具体事件的报道,意义并不太大,更不能作为教学的全部内容。
作为一篇优秀的新闻特定,教学之时,可以把《别了,不列颠尼亚》作为一个范本,对学生进行写作的指导。
         
对新闻或具体事件的报道和评述,想要不同流俗,最重要最关键的便是立意。
正如王夫之所说——
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薑斋诗话》①
         
香港回归,可以聚焦的人、事、物、场景,可谓数不胜数。
而《别了,不列颠尼亚》的作者,偏偏选择了一条看似无关紧要,大多人即便注意亦会忽略的游轮作为全部报道的承载,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剑走偏锋的角度。
         
为何是不列颠尼亚。
前文,已经从历史渊源分析了它的象征意味。
接下,从立意的角度进一步赏析这条游轮在这篇特写中的妙用。
         
2
在香港飘扬了一百五十多年的英国米字旗最后一次在这里降落后,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回国的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湾——这是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时刻。
作者,之所以把报道聚焦在“不列颠尼亚”上,从开篇来看,它引出了太多内容。
         
其一,它指向一个中心——
不列颠尼亚的离开,意味着英国在香港的撤离。
这里的“撤离”并非暂时的“撤退、离开”,而是永久的告别。
因此,这里的“撤离”又与题目中的“别了”相互呼应。加之这篇新闻报道是香港的回归,所以,这里英国的“撤离”,同时也是香港回到祖国怀抱的反向表述,可谓切中报道的要害。
切中要害,而又反向作文,立意可谓独特高远。
         
然而,英国撤离香港之前,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做,因此——
它又引出一个具体的物象——
旗帜——在香港飘扬了一百五十多年的英国米字旗,这是一个国家统治或主权的象征,随着它的降落,英国对香港的统治便告终结。
旗帜,在什么时间由谁主持来降落。因此——
         
它在指向一截时间的同时又带出两个人物——
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时刻之前,由查尔斯王子和彭定康主持或参与了三次降旗(易帜)仪式。
         
接下来,四个时间节点的分析,完全可以交给学生:
4时30分,在港督府举行的第一次降降旗仪式。
7时45分,在添马舰东面广场举行的第二次降旗仪式。
子夜时分,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米字旗最后一次降下。
0时40分,完成了降旗任务的查尔斯王子和彭定康连同“不列颠尼亚”一起消失在南海的夜色中,而这正是开篇所提到的“最后时刻”。
         
回头看文章标题和第一段,在立意上——
杰起险作,傍若无人……
高手作势,一句更别起意,其次两句起意,意如涌烟,从地升天,向后渐高渐高,不可阶上也。
——遍照金刚《文镜秘府论》南卷
         
3
至此,此文还剩下最后一个关键词——对外新闻——没有解读。
这个关键词来自教材注释①——
选自《1949—1999新华社优秀新闻作品选集·对外新闻选》(新华出版社1999年版)。
         
为何强调“对外新闻”这四个字——
在我有限的认知里,第一,对外新闻不能止于对“内”的宣传报道,应该同时或者更多的兼顾“外”或者世界的视角。
前文所引用的新闻标题,如——“重庆双重喜庆齐欢腾”“天津万人狂欢海河岸”“上海浦江水连香江水”南京静海洪钟警世人”“广州火树银花不夜天”“深圳,见证历史的时刻”——全是单纯的对“内”视角。
         
第二,对外新闻要尽量避免情感强烈的词语,换而言之,是要更多的使用“春秋笔法”,或者“微言大义”的写法。
正如《别了,不列颠尼亚》采写组所说——
一切寓于从容不迫的平实叙述中,以写实传神”“会意”“说理,在尽在不言”“意犹未尽中实现意味深长的直抵人心,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这也更加符合对外报道的规律要求。
——《中国记者》2019年第10期
         
这里,有两个点值得注意:
其一,是平实的叙述。
平实,而又想要生动达意,只有一个方法,便是对现场观察到的细节,采取以小见大的方法把它进一步的放大,并如实地加以描绘。
通过对现场的某一场面、某一镜头、某一表情,运用文学手法对其进行凸显,从而使读者达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的地步。
         
比如,南海的夜幕;
比如,越下越大的雨;
比如,广场上渐暗的灯火;
比如,面色凝重的彭定康;
比如,带有皇家标记的黑色“劳斯莱斯”;
比如,一闪而过的“不列颠尼亚”号与紫金花图案交相辉映的具有高度象征意义的背景。
         
其二,是意味深长的描述。
在这一点上,作者充分利用了历史史料,并把它与现场的具体场景进行对比,从而使这篇不足千字的新闻特写在具有历史厚重感的基础上,不动声色而又淋漓尽致地传递出民族的自豪之情。
         
比如,在第一次降旗仪式的描写中,插入对港督府的历史介绍,并以“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一句作结。
这里“末代港督的离去”“历史的陈迹”,都极具双关意味——
末代、离去,意味着永不再来;
陈迹,则意味着一切成为过去。
         
比如,写到第二次降旗仪式,引入了156年前的升旗场景,这里一降一升的对比,极具深意。
同时,又为下文政权交接仪式上的易帜描写作了一个先行的铺垫。
         
比如,子夜时分易帜场景的一段叙述,引入了英国统治香港一个半世纪历史的终结这样一句看似随意的文字。
         
比如,写到“'不列颠尼亚’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一句时,作者对英国统治香港的历史作了一个总的回顾——
从1841年1月26日英国远征军第一次将米字旗插上海岛,至1997年7月1日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一共过去了一百五十六年五个月零四天。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156年5个月零4天——
这里既有要读者记住这段历史的意味;又蕴含着屈辱终于过去,终得雪耻的一种骄傲。
而“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一句,既与“156年5个月零4天”一起构成了一个时空跨越的意象,而“从海上去”又呼应了题目中的“不列颠尼亚”,可谓意味深长,发人深思。
         
4
一言以蔽之——
优秀的文章,除去语言上的凝练含蓄,还要有具体鲜明的意象,简净清晰的线索。
这篇特写,加上标题中的“不列颠尼亚”,文本中的港督府和米字旗,只讲述了“船”“府”“旗”三个意象,而一切场景的呈现和故事的讲述全都围绕着三个意象依次展开。
         
整篇文章——
无一处写到爱国情怀,
无一字言及自豪骄傲,
而这一切无不体现在每一个具体场景,无不充溢在每一字每一句之中。
正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这些——
恰恰是学生作文最为薄弱,最需借鉴的地方。
         
正如韩军所言——
着意于精神,着力于言语,必得益于能力。
这正是语文教师在讲堂上最当注意的地方。
         
注释:
①②转引自陈伯海《唐诗论评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11;
《普通高中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8
④《韩军与新语文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
         
作者相关文章:
英雄最完美的落幕——来自《项羽之死》的崇高美
如何逃避无聊——总角青春、中学大学的文学盛宴(3)
         
欲知后事,明日请早
         
写于夜色中的沅醴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10课《短新闻两篇》-别了,“不列颠尼亚”讲解课件
孙东霞 别了不列颠尼亚
《别了,不列颠尼亚》课件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20210912作文:材料的积累与运用(钱越彦学习小组成果)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学实录与评析
香港回归后,“末代港督”彭定康落寞地回到英国,后来怎样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