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何处是边城——沈从文《边城》文本细读1
userphoto

2024.04.07 安徽

关注

1

《边城》所以以“边城”而非“翠翠”为题,原因之一在于边城是故事发生的大的背景,在这个背景之上发生了无数的故事,翠翠的故事只是其中之一。

作者想要通过翠翠这个人物形象来展示边城这个地方的人性,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换而言之,边城是沈从文建造的一座“希腊小庙”。

如何理解这座小庙,来看教材节选的开篇——

两省接壤处,十余年来主持地方军事的,注重在安辑保守,处置极其得法,并无变故发生。水陆商务既不至于受战争停顿,也不至于为土匪影响,一切莫不极有秩序,人民也莫不安分乐生。这些人,除了家中死了牛,翻了船,或发生别的死亡大变,为一种不幸所绊倒,觉得十分伤心外,中国其他地方正在如何不幸挣扎中的情形,似乎就永远不曾为这边城人民所感到。

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所写和时代并无太多关联,他所描写的不过是湘西边境两省接壤处的一个名为“茶峒”的小山城,这里没有战争,没有波澜壮阔的宏大画面,有的只是普通百姓的琐碎日常。

这里故事可以发生在湘西,发生在江南,发生在偏远的乡村小镇;可以发生在1933年的中国,也可以发生在未曾为商业完全入侵的其它时代。

它存在于现实之中,又似乎飘渺于现实之外,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边城》具有了超越了具体地域、具体时代的恒久价值,成为常读常新的经典。

关于边城人们的生活,小说第二节有这样一段文字:

又或可以见到几个中年妇人,穿了浆洗得极硬的蓝布衣裳,胸前挂有白布扣花围裙,躬着腰在日光下一面说话一面作事。一切总永远那么静寂,所有人民每个日子皆在这种单纯寂寞里过去。一分安静增加了人对于“人事”的思索力,增加了梦。在这小城中生存的,各人也一定皆各在分定一份日子里,怀了对于人事爱憎必然的期待。但这些人想些什么?谁知道。    

这样的文字和描写,总会让人想起古老安静的岁月,想起日渐弊端的乡村,想起渐行渐远的记忆,想起“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的小国寡民的画面,那是人们永久的渴望,也是亘古如桃花源般的生活。

这样的生活给人怎样的感受。于是,想起年轻时候读到余秋雨《文化苦旅》中有关《江南小镇》的一段文字:

那里有一个安静的院落,小小一间屋子面对着河流,屋里进出的显然是一对新婚夫妻,与我们差不多年龄。他们是这个镇上最普通的居民,大概是哪家小店的营业员或会计吧,清闲得很,只要你望过去,他们总在,不紧不慢地做着一天生活所必需、却又纯然属于自己的事情,时不时有几句不冷也不热的对话,莞尔一笑。夫妻俩都头面干净,意态安详。当时,我和我的同伴实在被这种最正常的小镇生活震动了。

这样的生活,不知为何深深触动了自己那颗年轻的心。

年轻的时候,一方面对外面热闹繁华的世界充满向往,渴望游历万千世界,渴望风云际会,成就一番功名。同时,又愿意寻一个小小的城镇,陪着一个心生欢喜的人,在日沉日落浮云消长的悠长岁月里,守住内心的一份安宁,去过最普通的市井生活。

2    

表面来看,《边城》好似与世隔绝的桃花源,并不存在于今天这个时代。

然而,细细读来,那些生活在民风淳朴的边城中的人们,在情感生活上却与这个时代紧密相连,无论科技如何进步,时代如何发展,人类的基本感情从不未有过根本的变化。只不过“边城”人们的爱恨悲欢更为细腻敏感,有时表现得更为热烈深沉罢了。

比如写到聚集在一些有吊脚楼人家的小妇人,写到那些依靠出卖身体生活的女子,作者说“遇不相熟的主顾,做生意时得先交钱,数目弄清楚后,再关门撒野。人既相熟后,钱便在可有可无之间了”。在这里,沈从文没有任何的歧视,只把她们当作普通平常之人来看待:

他们生活虽那么同一般社会疏远,但是眼泪与欢乐,在一种爱憎得失间,揉进了这些人生活里时,也便同另外一片土地另外一些人相似,全个身心为那点爱憎所浸透,见寒作热,忘了一切。若有多少不同处,不过是这些人更真切一点,也更于糊涂一点罢了。

整个身心,全部生活,都为情为爱所占据。

如此生活的人,是更为真实热切,还是糊涂透顶。

对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见解和评判标准。然而,一生之中如若不曾有过这样或长或短的阶段、或深或浅体验,即便大权在握颐养千年,人的存在又与春荣秋枯的草木有何区别可言。

如此说来,小说应该写些什么呢。

除去政治经济,战争外交,真正的小说应该着眼于普通的人群,普遍的人性,表现他们深藏在平常生活里细腻而丰富的情感世界,表现事后说起云淡风轻发生之时却魂牵梦绕无法跳脱的情感体验。    

讲到这里,讲到爱情,便不能不提《边城》主角翠翠的母亲——那个老船夫的独生女,背着父亲,没有结婚便同一个屯防的军人发生了暧昧关系,从这一点来看,她们对爱情似乎格外看重。

然而有了小孩之后,因为结婚不成,又因为一个不愿违背军人的责任,一个不愿离开孤独的父亲。先是男子服了毒,女的生下小孩之后,跑到溪边吃了许多冷水死去了,从这一点来看,她们对生死似乎又看得很淡。

有人会问,生死都可看淡的人,为何偏偏看重爱情。或者除了终结生命之外,为何不让爱情以其它的方式存在。

然而,这就是人性,就是爱情,就是某些人无法逃脱的选择。

想起付秀莹的小说《爱情到处流传》——

芳村这个地方,怎么说呢?民风淳朴。人们在这里出生,长大,成熟,衰老,然后,归于泥土。永世的悲欢,哀愁,微茫的喜悦,不多的欢娱,在一生的光阴里,那么漫长,又是那么短暂。然而,在这淳朴的民风里,却有一种很旷达的东西。我是说,这里的人们,他们没有文化,却看破了很多世事。这是真的。比如说,生死。村子里,谁家添了丁,谁家老了人,在人们眼里,仿佛庄稼的春天和秋天,发芽和收割,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

……在芳村,对于生与死都看得这么透彻,还有什么看不开的呢?然而,莫名其妙地,在芳村,就是这么矛盾。在男女之事上,人们似乎格外看重。他们的态度是,既开通,又保守。

人到中年,每次回老家,时常听到母亲提及某个亲戚或是极熟悉的某人,突然得了怎样的病症,或是突然的离世。除此之外,便是谁家的婚姻之变,谁家媳妇的风月之事,这是乡村的日常,也是人性的日常。    

然而这些故事只是口头流传,未曾听过当事之人的言说,也少见有谁记录下来,如果真的写成文字,那便也是一部现代版的“边城”。

3

由《边城》,我想到了余秋雨的“江南小镇”,想到了付秀莹的“芳村”,想到自己生活过和存在想象中的某一乡村。

何处是《边城》,它又存在于怎样的时代。

或许它存在于从古到今传唱不衰的爱情故事里,存在于渴望并热切追求爱情的每一个人的心中。

作者相关文字:

七升米,三斗糠——论《边城》中的爱情悲剧

写于夜色中的沅醴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纪录片:沈从文 1934
生命需要一些缝隙,好让阳光照进来 | 春分读《边城》
当你读懂了沈从文的《边城》
《边城》与《八骏图》中城乡世界的对比,折射出沈从文的精神世界
理想生命的歌者 ——沈从文
一本安静的书收获内心的安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