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间老屋的悲喜故事——归有光《项脊轩志》文本细读(下)
userphoto

2024.04.12 安徽

关注

01

“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一句,无疑是《项脊轩志》一篇的文眼。

文本第二段作者便详尽描写了三处“可悲”之事:

其一,是通过“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的环境,以及“通南北为一”的庭院先是用篱笆,后用墙头隔开的变化,叙述了伯叔分家之后,家境没落的悲伤。

其二,是经由祖母婢女之口来回忆母亲的往事,以“余泣,妪亦泣”点出一个八岁丧母的孩子内心的悲痛。

其三,是通过记写祖母的言谈举止以及那块她留给自己的笏板,来写一个十八岁少年无法忍住的痛哭之情。

然而,细读文本,却寻找不到作者何处写的可喜之事。

虽然那间百年老屋,经过作者的修葺,变得明亮宜居,在庭院之中种植“兰桂竹木”之后,一切都增添了光彩。特别是到了十五的夜晚,“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的确别有一番景致,然而这一切只是让这间小屋变得可爱而已。可喜之处,可喜之事到底在哪里。

02

其实,答案就在教材删除的那段文字之中:

项脊生曰: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后秦皇帝筑女怀清台;刘玄德与曹操争天下,诸葛孔明起陇中。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余区区处败屋中,方扬眉瞬目,谓有奇景,人知之者,其谓与坎井之蛙何异?

在这里,归有光讲了两个故事:    

一是战国时期巴蜀地区一个名叫清的寡妇,因为守住先人之业,不被侵犯,并且获利为天下第一,所以秦始皇特地修筑了“女怀清台”,来纪念、表彰她。

第二个故事人所周知,就是刘备与曹操争夺天下之时,隐居陇中的诸葛亮起身而出,建立了三分天下的功勋。

这些,本来和归有光没有丝毫的关系,但他从中窥见了自己与这两位名人的共同之处,那就是未有成名之前,他们和自己一样默默无闻,不为人知。

接着,归有光说,现在你们可以嘲笑我一个小小的少年,躲在一间破败的屋子里读书,有如一只井底之蛙,在那里一副扬扬得意的样子。

可是未来,我定会通过自己的努力,有如清让秦始皇筑台、诸葛亮让刘备三顾茅庐一样,成为名扬天下之人。

归有光这里的言外之意,便是李白《梁甫吟》“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寻常人”一句的翻版;更通俗一点讲,便是窦庠《醉中赠符载》所说:“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

这是一个十八岁的少年的自己激励,他的理想,他的希望,他的自信,他的自我期许,都深深藏在这一段看似自嘲的文字之中。

如果没有这样的自信,没有这样对未来的坚定,不用说这间百年老屋,即便居于华屋大宅之中,锦衣玉食,他也不会开心。正是因为怀揣着这样的信念,在这小小的项脊轩中,他才会神采飞扬,意气风发,这是这间书屋的可爱之处,也是“多可喜”的“可喜”之所在。

如此,再来回观前文所写“偃仰啸歌,冥然兀坐”八个大字,便会明白,归有光“冥然兀坐”之时,视通万里,思接千载所思所想之人;偃仰起伏之间,长啸歌吟之内容。    

除去课文注解外,“偃仰”还有一种解释,是指自信骄傲的态度。

正如《文选·陆机<豪士赋序>》所说:“众心日陊,危机将发,而方偃仰瞪眄,谓足以夸世”。

“啸歌”是指一种特别的抒情方式。左思有“何事待啸歌,灌木自悲吟”的句子,陶渊明也曾写过“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隅居在这间小小书房之内的归有光,身处容膝之地,心有傲世之情怀。他超越当下所处的环境,超越自身和外在一切的痛苦,让心灵进入到一种崇高、平静和喜悦的境界之中。

03

《项脊轩志》写于作者十八之时,以“项脊生曰”一段文字结束。三十岁以后,归有光又补写了下面一段: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除了仍然取境于项脊轩之外,前文所写的悲喜之情依然在这段文字之中继续流淌,而且这里所写之喜之悲,尤过于前文。

表面来看,这段文字并无情感的直接流露,然而无一字无一句不深藏着巨大的悲喜之情。    

先来说喜:

记叙妻子,归有光只写了两件小事,一是“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二是归宁之后,转述娘家诸小妹之语:“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

这两处细节如何体现了归有光夫妇的情深意笃、琴瑟和鸣,已有太多分析,然而大都未曾搔到痒处。

其实,解读这两句的关键在于了解其妻魏孺人的身世处境,了解这些,才能理解归有光的欣慰,才能理解其妻的深情。

这里需要引入《请敕命事略》中的一段文字:

先妻魏氏,光禄寺典簿庠之女,太常卿谥恭简公校之从女也。恭简公为当世名儒,学者称为庄渠先生云。先妻少长富贵家,及来归,甘澹薄,亲自操作。

从这里可以看出魏孺人家世富贵、显赫,用今天的话来说是典型的官二代,富二代。反观归有光,不止家道中落,而且陷入贫困之中。和归有光生活在一起的魏孺人过着怎样的生活,请看归有光的自述:

时节归宁外家,以有光门第之旧,而先妻未尝自言,以为能可以自给。及病,妻母遣人日来省视,始叹息,以为姐何素不自言,不知其贫之如此也。

一个富贵之家的千金小姐,嫁到这样败落的家庭之中,并且做到了“事舅及继姑孝敬,闺门内外,大小之人,无不得其欢”,她要怎样的忙碌,又要付出怎样的艰辛,用《氓》中句子来表达便是: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然而妻子魏孺人不仅没有如氓妇一样满口抱怨,而且时时来到轩中,有时听归有光讲述古时之事,有时与他一起凭几写字。    

自十五岁起,一人在小小的项脊中孤独读书的归有光,八年的时光里,从未有人陪伴,从未有过如此温馨之场景。

至此,你便会明白归有光内心的喜悦欢欣。

然而,魏孺人所给予归有光的远不止于此。

虽然自十八岁起写下“区区处败屋中,方扬眉瞬目,谓有奇景”之时,便坚信自己终有一天将扬名于世,然而现实之中的归有光,不只生活贫困,而且仕途蹭蹬。从二十岁应提学庐公试,以第一名补苏州府学生员之后,参加应天乡试,连续五次名落孙山。至妻子来归之时,两次乡试不中,在妻子嫁过之后的第三年,又一次乡试不中。

正如《约翰福音》写到耶稣复活之时,多疑的多马说——

“我非看见他手上的钉痕,用指头探入那钉痕,又用手探入他的肋旁,我总不信。”

的确,对于一个人的才华,对于不同可见的未来,大多人总要看见他所取得的成就,获得的功名,看见真金白银,看到世俗的认可,才会相信。

反而魏孺人,直到去世之时,她所看见的只有这个男人的贫困和一次又一次的科举失败,但她不仅没有抱怨,反而劝慰丈夫说:“吾日观君,殆非今世人,丈夫当自立,何忧目前贫困乎?”

她肯定、鼓励归有光,断定他和他的文章,必然流芳百世。

这个女人,用她自己的深情、崇敬,用自己的眼光,用不见而信的坚定,爱着眼前这个孤独的男子,在盈盈笑语中给予他从未感受过的柔软与温情。

她的爱,不止体现在面对丈夫的时候,即便回到娘家,她绝不提及家庭的窘况,自己的辛劳,既不说饮食起居,也不说日常缠绵,只把那间看似与女人毫无瓜葛的书房时时挂在嘴边。    

至此,你便会明白,为何娘家小妹会有“何谓阁子”的疑问,只因她们的姐姐时时言及,只因那间北向的阁子,那个小小的项脊轩是她心中的圣殿,那轩中读书的少年,是她整个的世界,是她生命的全部。

在孤独的岁月里,归有光不仅遇见了爱,遇见了懂得,而且遇见了一个直到去世之时都未曾看见他的成功,却深深相信、理解、支持、鼓励他的人。

这是怎样的幸运,又给他带来怎样深层的安慰和喜悦。

这种喜悦安慰有多深切,当它失去之时便会有多悲痛。

04

然而,细读文本,你会发现归有光的笔下好像无一语言及悲痛,他只是在平静的诉说眼前的变迁:

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

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

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从一开始“室仅方丈”“室始洞然”“室西连于中闺”的平常,及至写到“读书轩中”,归有光的笔底有了郑重,再到“吾妻来归,时至轩中”,笔底又有了欢喜。当他写下“室坏不修”四字之时,那间承载着他的梦想、见证了他的爱情的项脊轩因为妻子的离开重又成为一个普通的建筑,一个冰冷的存在。

即便修葺之后的书房与前不同,已过而立之年的归有光依然不愿或是不敢重新居住其中,是在追逐新的生活,还是逃避旧有的记忆?    

对于离世的妻子,对于过往的情感,他只留下了一个普普通通却让人心生感动的诗句: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关于这一句的理解,可以参照同是伤心之人的陆游在《沈园·其一》写下的诗句: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陈衍在《宋诗精华录》中这样评论到: 无此绝等伤心之事,亦无此绝等伤心之诗。就百年论,谁愿有此事?就千秋论,不可无此诗。

陆游之“伤心”在于,春水绿波仍在,照影惊鸿不归。反观归有光之句,无一字言及悲痛,只说枇杷无情,年年生长,亭亭如盖,枝繁叶茂。

然而,当年种树之人,却已阴阳两隔,永不再见。

然而:

回想妻子当年亲手植树的场景,一切如在昨日;

看眼前“亭亭如盖”的枇杷树,往事恍如隔世。

看眼前亭亭如盖的枇杷树,好像昨日,方才种下。

回想妻子亲手植树的场景,往事依稀,恍如隔世。

所谓:

如在昨天又恍如隔世;

恍如隔世又如在昨日。

在这样的凝望之下,在这样的恍惚之中,不觉之时,悲从中来。

作者相关文字:

每个人心中住着一个少年——我读《项脊轩志》

百年老屋多悲喜,三位女性寄深情——我教《项脊轩志》

写于春日的沅醴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归有光项脊轩志寒花葬志先妣事略
归有光作品选读
我的乡贤(之四)
绚烂之极乃归平澹_略论归有光怀人散文的艺术魅力
夫妻相处有底线 互敬互爱才是长久之道
《项脊轩志》过关学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