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听牛弹琴(诗0296):咏史(​九四、朱熹)

咏史 一百三十二目,一百四十六首(二〇二〇年一月二日至三月二十一日)

新春伊始,肺疫肆虐。全民动员,宅居抗毒。无怡情之郊游,宅清静之校园。既绝友朋之聚会,再检既阅之诗书。略翻一过,趣味依然。暇想联翩,凝为小唱。

九四、朱熹

道学凭君集大成,百年傲视众精英。正心诚意皆天理,感兴章章韵律清。

     朱熹(1130-1200),乳名沈郞,尊称朱子,又称紫阳先生、朱文公。字元晦、仲晦,号晦庵、晦翁,死后追赠太师,南宋徽州婺源县(今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人,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最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诗人。

     五岁时,朱熹入读小学,在能读懂《孝经》时,便在书额题字自勉:“若不如此,便不成人。”

     长大后的朱熹接受了周敦颐及二程的理学,但认为心与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理是本体,心是认识的主体。构建了与陆九渊“心学”相对立的“理学体系”。

     1178年10月,朱熹行视陂塘时,在樵夫的指点下找到白鹿洞书院的废址。他极力主张和支持下,白鹿洞书院很快得到修复,他又为白鹿洞书院殚精竭虑,亲自兼任洞主,延请名师,充实图书,还请皇帝赐额,赐御书;又募捐学田,供养贫穷学子。他还亲自订立著名的《白鹿洞书院教规》。《白鹿洞书院教规》是世界教育史上最早的教育规章制度之一,对教育目的、训练纲目、学习程序及修己治人道理,都一一作了明确的阐述和详细的规定。它不仅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以后700年书院办学的模式,而且为世界教育界瞩目的,国内外教育家研究教育制度的重要课题。

     1182年,朱熹52岁,他又全力将《大学章句》《中庸章句》《论语集注》《孟子集注》四书合刊,编成经学史上与“五经”齐名的“四书”。之后,朱熹仍呕心沥血对《四书集注》进行修改,临终前一天他还在修改《大学章句》。朱熹将《四书》定为封建士子修身的准则,反复强调“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八大纲目。《四书》构成了朱熹的一个完整的理学思想体系。元朝迄至明、清,《四书集注》一直为历代封建王朝所垂青,把它作为治国之本,和人们思想行为的规范,成为封建科举的标准教科书。

     1183年,垂暮的朱熹又在武夷山九曲溪畔大隐屏峰脚下创建武夷精舍,潜心著书立说,广收门徒,聚众讲学。

     他总结了以往的思想,尤其是宋代理学思想,建立了庞大的理学体系,成为宋代理学集大成者。其功绩为后世所称道,其思想被尊奉为官学,而其本身则与孔子圣人并提。他的思想,在元、明、清三代,一直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官方哲学,成为了封建社会更趋完备的意识形态。

     朱熹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在中国文化史、思想史、教育史和礼教史上,影响很大。被认为是孔子以后最成功的继承者。他的思想远播海外,深刻地影响了日本、韩国、朝鲜、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东南亚各国。他一生共留下了126种400多卷著作,其内容涉及经、史、子、集诸部,范围广阔,博大精深,卷帙浩繁,是巨大的思想宝库。此外,他还写下3000多首诗词流传后世,其中《斋居感兴二十首》,被认为是把深刻的哲理,寄寓于诗歌唱咏之中,“文”与“道”完美统一的杰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朱熹.读书人心系天下
朱子其人其学
朱熹述评
朱熹
朱熹[程朱理学的集大成者]
读书三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