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赵绍琴浅谈温病》①:用表格说话之一
userphoto

2023.07.07 上海

关注

表附文末。

当年未曾想过,有一天会用表格分析用来学中医。但当我开始尝试时,慢慢发现,此法还是很有用的,能帮我从更多角度,看到一些泛泛浏览时,看不到的诸多关键“数据”。

这是我第二次用这个法子学习,第一次是《伤寒论》,不过那个还需要今后继续升级和完善。

我在重读赵老此书,到了“舌象及用药法则”篇时,便决定之后用表格来整理和分析这些用药。此文为开篇。

赵老在介绍了温病舌象后,分别就卫、气、营、血各阶段,出具了参考方。其中卫分6方,气分20方,营分13方,血分13方,总计52方,使用70余味药。虽仍无法覆盖临床所有情况,却也尽可能地细分了温病的治法。

对于学习者来说,要找到赵老用药的思路、规律、目的,方能进一步善巧变化。

首先,整完这表格后,给我最直观的第一个关键点是,没有,荆芥(穗)

关于荆芥用于温病,是我有段时间以来,心里自我盘问的其中一个问题。随着最近密集阅读叶天士王孟英,以及重读吴鞠通,再加上这两日做表格,这个问题的答案,终于浮出水面了。

叶天士的《温热论》和《伏气外感篇》中,都未曾提及荆芥。对于受外寒“新邪”的解散,主要提到的是“葱豉汤”;而对于典型的温病卫分证初起,用得更多的是,薄荷、前胡、连翘、芦根等。

《温热论》的一开篇,叶天士便说,“初用辛凉轻剂。挟风加薄荷、牛蒡之属;挟湿加芦根、滑石之流。或透风于热外;或渗湿于热下。不与热相抟,势必孤矣。”

薄荷,辛散疏风,又性凉,适用于温病卫分,自不用多言。

至于芦根,可以从两个角度理解,一是可导热从小便走,二是如叶天士所言,渗湿于下。后者是因为,即便不是明显挟湿的温病,总致肺气不畅,“气不化则湿不化”,多少或早晚,会影响到津液的输布代谢。

前胡和连翘,味辛苦,性凉,契合温病卫分证,也都是叶天士上述两部温病作品中提及使用的。

其中前胡,还能降气化痰,温病首犯肺,致肺气宣降不利,因此上呼吸道往往首当其冲,这也是赵老治温病用得最频的一味药。

至于王孟英,荆芥在他眼里,主要是升散的风药,伤津耗阴,更不会用于温病。

那为什么吴鞠通的银翘散会用荆芥?据说他在《温病条辨》中的方子大多成型于叶天士的医案用药,于是我去搜了相关的书籍。

在《临证指南医案》和《眉寿堂方案选存》中,荆芥出现的医案,大多是用于“透疹”。尤其是《眉寿堂》医案中,荆芥出现的5次,全都是为了升提透疹。而《临证指南》医案中,除了透疹以外,主要是用于血证、疮疡等。

反倒是前胡,在叶天士的医案中,主要出现在寻常温病里。试举两案:

  • 一、风郁,咳不止,薄荷、前胡、杏仁、桔梗、橘红、桑皮、连翘、枳壳;
  • 二、风火上郁,耳后结核,目眶痛。少阳风火,薄荷、牛蒡子、前胡、象贝、连翘、黑栀皮、赤芍、生甘草。

再翻找本草书,荆芥最早出现在《神农本草经》:味辛,温。主寒热,鼠瘘,瘰疬生疮,破结聚气,下瘀血,除湿痹。
我手头上的,其中两本本草书,是这样介绍荆芥的:
黄宫绣的《本草求真》:1、散肌肤气分风邪,驱散风邪,凡风在于皮里膜外;2、兼血分疏泄,能通利血脉;
陈士铎的《本草新编》:1、通血脉,逐邪气,化瘀血,除湿痹,破结聚,散疮痍;2、治产后血晕有神,中风强直,亦能见效;3、升而性浮动。如血过凝滞,荆芥之浮动则易流,所以可引之以归经;然气易散乱,荆芥之不更助其动乎,气过动必散。
由此可见,荆芥的使用,更偏向于,一血脉相关,二皮肤相关。其方向为,向上向外;其性质为,升散动燥。如果你闻下荆芥的味道,还能直观地感受到,气味之强烈。
我再查找了下赵老在温病中使用荆芥的案例,主要是用于,湿被凉遏、湿郁泄泻,以及皮肤斑疹等,多为炭制。
综上总结来说,卫分初起时,如有表寒闭郁,一般用葱豉加减。闭郁较重可酌加少量麻黄(范文甫蒲辅周两老皆用此法);风寒湿稍重,可用苏叶白芷等(赵老惯用)。
那为什么吴鞠通用了荆芥呢?只能推测,这是他个人的用药习惯和临床经验总结。
自《温病条辨》诞生以来至今,此方对于临床温病卫分证,也应该是普遍有效的。尤其是温病中出现皮肤相关症状的,如斑疹等,时下的一些教材中,针对小儿水痘和小儿紫癜等的肺卫阶段,仍通用银翘散。
但倘若我们追求更精细地,为不同病人“量身定制”开方的话,那么药味的各自特性和彼此区别,还是需要了解更到位更透彻。
而赵老,之所以说他温病底蕴深厚,正是在于,他几乎不用成方,而是从过去所有温病大家的医论和医案中,汲取理法方药的经验,并在自己的临床中灵活运用。
所以我才说这书中的52个参考方,也只是赵老提供的模型而已,我们可以从中学到些用药的大方向。而更多的运用和经验,还须研读赵老以及古代温病大家的论作和医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范英志 | 温病医案两则
吴鞠通代赈普济散的组方意义及临床运用
干祖望辩治喉源性咳嗽遣方用药特点
治感冒中药方
《解表散热汤》宝贝感冒发热,妈咪不用怕!
三四年的拉肚子治好。碰到这种清阳之气不升的,应该鼓舞胃气上升,用 羌活、葛根、柴胡、升麻, 荆芥 防风 甘草 茯苓 枳壳 桔梗 柴胡 前胡 二活 川芎 薄荷 生姜 你一用上去,大肠就干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