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些阴分大耗的外感,喻嘉言是怎么处理的?
userphoto

2024.05.17 上海

关注

读惯了清代以及现当代医案之后,若突然接触喻嘉言的医案,会有些不适应。但当你一旦适应了,再去读明代优秀医家的医案,就比较轻松了。无论是明末的缪希雍、孙文垣、陆氏等,还是明初的楼英、汪机等。

这是因为喻嘉言是一道分水岭,中医的“语境”在他前后发生了巨变。

low风兴起以后,中医界开始由多极管思维向单极管思维退化。比如,见寒即用热,见热即用寒,以及,见燥即用润。至于什么是low风,本号老读者懂的自然懂,莫名的也别着急,以后我会专门写。

喻嘉言,是low风兴起之前,最后一位顶尖医家。

学中医的几乎没人不知道他的清燥救肺汤;读过他医案的或是本号的老读者,也必然熟悉他对阴分的重视,他曾直言那些见到小便不利,就妄用五苓散八正散,是在行杀人之事;作为伤寒大家,他早早地就看透了,处理发热病中最为核心的要点,即“救阴”(参《四逆救逆》)。

但正如我在《破执3》最后那段所提醒的,大医家说外感发热,救阴最重要,这意思就是上手就要用阴药么?

本号最常提醒的易混淆处之一,即手段不等于目的。

在发热病中,诚然,津液阴分的损耗一般来说是最快最多的。但是,人们常常容易忘了,发热病中最彻底最正确的护阴手段,不是用养阴药,而是令体温以最快的速度,降至正常范围。

倘若你所使用的手段,违背了最快速降温的准则,那么即便你用再多的养阴药,都只会加速阴分的消亡。这也就是,当手段用错时,其结果必然背离目的。

本号介绍过的相关失误医案有《吴门温病案》《品质不佳》《见N治N》等,可以去看下,为什么越用阴药,却越热、越燥了。

如上文所言,喻嘉言眼里有阴分,深知阴分的重要性。那么就让我们来看下,他在面对阴分大损的疾病时,是如何处理的?为什么让我们有冲动上手即用阴药的案例,他都没有使用?

阅读以下案例时,建议不妨遮盖喻嘉言给出的答案,先自我测试下,你会如何处理,然后再对比喻嘉言的手法。

看看这些病人,如果经过我们的手,还能活下来几个?

本系列分为:外感篇、内伤篇,以及最后的总结篇。

本文为外感篇。需要注意的是,在喻嘉言时期,后世的温病手法还是后世的,此时,尚未有。作为伤寒大家,喻嘉言全部从伤寒理法出发。

病人1:

【案】

病人先是病温,经过20天的误治,酿成极重死证,壮热不退,谵语无伦,皮肤枯涩,胸膛板结,舌卷唇焦,身蜷足冷,二便略通,半渴不渴,面上一团黑滞。之前诸医所用之药,大率不过汗下和温之法,绝无一效。

【疗】

喻嘉言认为内部郁热虽盛,然表仍未解,因而属于两感。但由于,内极热&表极闭,两者都处于极端, “治阳则碍阴,治阴则碍阳”。因而他并没有参考刘河间的防风通圣法,来表里双解,而是在权衡之下,孤注一掷,先走体表这条路。

在气机极其内抑的情况下,要走体表,必须使用强有力的达表药,因而喻嘉言选择了仲景的麻黄附子细辛汤。在取得了“皮间透汗,而热全清”之后,再转用“附子泻心汤”,以宣散病人上膈的滞气郁热。

本案在之前的《卫郁燥热》篇中也介绍过。

病人2:

【案】

病人外感三五日,发热头痛,服表汗药,疼虽止,热不清,口干唇裂。又转用下法,遍身红斑,神昏谵语,食饮不入,大便复秘,小便热赤,脉见紧小而急。

【疗】

喻嘉言认为此证属于误治,刻下胃经表里不清,邪热在内,如火燎原,津液尽干。一旦红斑转为紫黑色,就会即刻毙命。但他看到病人面色未枯,声音尚朗,小便仍通,认为阴气还未绝尽,还能救。

他用白虎汤,但强调说,病人经过误治后,中州元气已衰,大剂急剂复剂都不能用。制方务必小,服药务必频,渐渐与之,一昼夜频进五至七剂,是为浸灌之法。

如此,邪热方能渐渐得解,同时,元气方能渐渐得生,而不会伤于寒凉。

病人经过一日一夜的频频服药后,热退神清,脉和食进,斑亦自化。

病人3:

【案】

病人外感后,先后经过温补和寒凉误治,导致热未除,筋脉牵掣不停,血枯筋燥,奄奄一息。

【疗】

喻嘉言见其腹未大满,小水尚利,脉未大坏,因而决定表里两解,用刘河间的防风通圣散(减味)。此案和案1类似,郁热从未得到透散,里热盛而气阴衰。从喻嘉言的用方来看,两者的区别在于,本案内热更重,而表闭相对稍轻。

两剂得大便通而汗出,随后应对治疗,完整可参《喻嘉言此案孟英会如何处理》

病人4:

【案】

病人形体清瘦,素享安逸,某年夏天因忙碌奔走户外,外感暑湿,合内郁之火,酿成痢疾。昼夜一二百次,不能起床,以粗纸铺于褥上,频频易置。但饮水而不进食,其痛甚厉,肛门如火烙,扬手踢足,躁扰无奈。脉弦紧劲急,不为指挠。

【疗】

喻嘉言认为此证是一团毒火,蕴结在肠胃之内,其势如焚,救焚须在顷刻,否则,肠胃顷刻之间化为朽腐!

于是以大黄四两、黄连、甘草各二两,随煎随服。待势稍缓后,再转用生津透热如生地麦冬天花粉赤芍牡丹皮甘草。

本案也在《卫郁燥热》篇中介绍过。

病人5:

【案】

一孕妇,外感伤寒,内伤饮食,大热喘胀。

【疗】

我们一般看到孕妇,就想到血虚,即便要祛邪,也得加上一堆扶正药。但喻嘉言上手先解表,当天晚上连用大黄与玄明粉三次,共得病人通便十六次。第二天一早,病人就全好了,令服用薄粥善后以免食复。

喻嘉言说,治疗此证就是要趁早,尽驱宿物以免缠绵。倘若医者拘泥于病人有身孕,而用四物汤合并下药(类似后世的增液承气汤),那么这其中的阴分药,必然会因其滞性,而反助食积,致热难解。

病人6:

【案】

病人患外感,经过白虎汤与人参白虎汤的治疗,越来越严重。咳声窘迫,脉数无力,壮热不退,肌肤枯涩,沉困不食。

【疗】

喻嘉言认为病人从未得以解表,如今热壅盛于里,大耗气阴,而太阳仍未罢,属于太阳阳明合病。医者只知用河柳之类的药,试图解表,殊不知,在表气闭塞严重时,只有太阳证用药如麻黄才能胜任。

因而他说只有仲景的麻杏甘石汤最适合此证,既能宣通肺气,打开体表,又能清解郁热。

但是病家请来的主事医者见河柳解不了表,热势暴盛,肌肤苦涩的情况下,又试图用犀角之类来清热凉血。

在喻嘉言看来,那位医者简直是疯了!郁塞成这样,竟然用凉血的猛药犀角,这不是将热内逼,直攻心脏么?!真是“颠悖无伦”!!!

病人很快就毙命了,这里要补充说明的是,最后医者使用了犀角等极致寒凉的药,病人是不是亡于阳衰?

并不是。喻嘉言说病人最后只剩下残阳独留,形如烟熏,发直头摇,阴分尽亡而毙。

为什么?因为热出不去了,在体内迅速扫荡阴分,致阴尽而阳无以附。呜呼哀哉...

病人7:

【案】

病人种痘后,连续八日水泄不止,一日夜三十余次。有水无渣,心中懊憹,痘将黑陷,目赤皮红。

【疗】

津液已经消耗到无法托痘了,但喻嘉言认为当下毒壅不通,非大承气汤不足以济事。

对于病人一日下水三十多次,连下八天,一般人看到的是伤津,喻嘉言看到的是:必然有结滞,否则怎么会只下水而不下粪渣呢?

于是令服承气汤,果然得下结粪,如拳头大三五块,坚硬如石头。这一下,病人胃口开了,痘色重新转黄,下泄亦止,病就彻底好了。

病人8:

【案】

病人痘疹将要发齐,七日内大便混血,却无粪。每次便血有半碗之多,一日夜十余次。

【疗】

比案7更严重的是,此案下的不是水,而是血,伤阴更猛。但喻嘉言认为病人之所以下血,是因为前医误用了峻补之药,导致郁热闭塞,邪热内攻,迫血妄行。因而必须以通利为治,否则不救。

遂以黄连解毒汤加当归尾和大黄,以通导之,一服即愈。迅捷如此!

病人9:

【案】

病人种痘收完后,因气阴大伤而口渴,饮大锅天花粉不能止渴,病人无奈之下自投水缸而饮,以期解渴。

【疗】

喻嘉言见其渴不止,而小便长出,认为痘疹过程已重伤气化功能,气不能化津,非天花粉可治。令服十全大补汤,气血阴阳俱补,以恢复气化功能,病人服后得愈。

病人10:

【案】

病人种痘,经过半个月发完后,双目不能开。

【疗】

痘疹在遍发和愈合的过程中会消耗大量津液,但喻嘉言认为此人之目不能开,是因为其大便未通,余毒仍凝而未散。虽要顾及津液阴分,但必须取得通下。遂用润肠汤,得大便通下。病人因余邪彻除而阴阳和,得安睡,醒来后双目即恢复开合正常。

医案书是医者临床中的采撷,只占医家一生治验的极小一部分,因而我们所能看到的手法,并不全面,但已能见其一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充满临床警示的一则喻嘉言医案
芍药甘草汤—小方治大病
汗法需注意什么
谢妙芳经方医案——蔡长福跟师记(四) 消瘦医案一则
传统中医辨证施治究析 . 临证的视角(四)
《医学衷中参西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