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带你穿越时空,探寻高血压的前世今生
userphoto

2023.07.08 浙江

关注

高血压是指血管压力过高(目前中国推荐诊断标准140/90 mmHg或更高),它是一种常见但危险的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心脏病、中风、肾脏病等严重的健康问题。那么,人类是如何认识和治疗高血压的呢?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高血压的前世今生,看看从古至今对血压的认识,观念的改变及循证依据。

血压的初步认识

最早有关动脉压力升高的文献是成书于2000多年前的《黄帝内经》,它描述了按脉诊法和高盐饮食与高血压的关系。晋代医家王叔和在《脉经》中提出了卒中与高血压的联系,并指出脉象紧大而浮者死。在西方医学史上,希波克拉底认为肥胖是很危险的,它和猝死相关。他还建议对卒中的患者进行放血,这种治疗方法一直持续到18世纪

血压计的发明

近代生理学之父哈维在1628年出版了《心血运动论》,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对循环系统做了比较系统的描述,推翻了“血液潮汐论”,建立了“血液循环学说”。1733年,英国皇家学会黑尔斯首次测量了动物的血压,他用长9英尺(274厘米)直径六分之一英寸的玻璃管插入一匹马的颈动脉,测得其血压为270厘米水柱。后来,法国医生普赛利采用内装水银的玻璃管来测量血压,并开始对血压之于人体生理的意义进行了一些初步探索。1896年,意大利医生里瓦罗基改制成了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袖带式血压计,但是它只能测量动脉的收缩压。1905年,俄国外科医生柯洛特对其进行了改进,在测血压时加上了听诊器,使得能够同时测量收缩压和舒张压。这一点改进使血压测量飞跃到一个全新的水平,一直到现在仍然是血压测量的基本方法。

对高血压的认识

1897年,Tigersted和Bergman从肾脏中提取出一种能升高血压的蛋白质,并把它命名为肾素,揭开了肾素对血压升高作用的研究。1922年,继发性高血压中嗜铬细胞瘤的发现,使交感神经系统在高血压中的作用受到重视。1934年,Goldblatt发现结扎动物肾动脉能使血压升高,是开始高血压实验研究的里程碑,至今这种动物实验模型仍在应用,从此确立了肾脏在高血压发病中的重要作用。1939年,Braun-Menendez与Page同时发现血管紧张素,随着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研究的不断深入,不但推动了高血压的发病机制的研究,也促进了降压药的研究开发。20世纪40年代,Kempner证实,只食用谷类、水果和维生素片而禁用包括盐在内的任何食物的饮食方式能有效地降低重度甚至恶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20世纪40年代Page提出高血压是遗传、环境、神经、内分泌、血液动力学等多方面因素作用的结果,直至现在,大家仍普遍认可高血压是遗传与后天多种因素相互起作用的结果。

高血压治疗药物的发展

1946年,第一个用于治疗包括恶性高血压在内的重度高血压的有效药物是抗疟疾药戊胺喹研发成功,由于担心其不良反应,这种药物的临床应用没有得到许可,但是它能降低恶性高血压的血压和减少器官损害。1949年Smirk用神经节阻断剂治疗高血压获得成功,但这种药虽能降低血压,但疗效太短,无法在治疗中应用。1957年利血平出现了,它是从萝芙木类草本植物中提取出来,属于肾上腺素能神经元阻断性抗高血压药,通过耗竭周围交感神经末梢的肾上腺素和心、脑等组织的儿茶酚胺和5-羟色胺达到降压作用。由于其不良反应较多,因此如今已不作为高血压一线推荐药物。从国际范围讲,50年代开始有利尿降压药,60年代开始应用β-受体阻滞剂,70年代是钙离子拮抗剂,80年代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90年代出现了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以上5类降压药,现在仍是降压治疗中的首选药物。利尿剂通过增加尿液排出,减少血容量和外周阻力,降低血压。β-受体阻滞剂通过减少心率和心输出量,降低血压。钙离子拮抗剂通过阻断钙离子进入细胞,使血管平滑肌松弛,扩张血管,降低血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通过干扰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血管紧张素的生成或作用,降低血压。

高血压病指南的提出及发展

高血压病指南是指基于循证医学原则,为高血压的预防、诊断、评估、治疗和随访提供标准化和规范化的建议和指导的文件。高血压病指南是高血压临床实践的重要依据,也是高血压防治工作的重要参考。高血压病指南的制定和更新,反映了高血压领域的科学进展和临床实践的变化。

世界上第一部完整描述高血压预防、发现、评估与治疗的指南是美国JNC (Joint National Committee)于1977年发布的《美国高血压防治报告》。该指南将高血压定义为收缩压≥160mmHg或舒张压≥95mmHg,并将其分为四级:正常、轻度、中度和重度。该指南还提出了降压药物治疗的阶梯方案,即从单药开始,逐步增加剂量或联合其他药物,直到达到目标血压。该指南推荐利尿剂和β-受体阻滞剂作为一线降压药物,并强调生活方式干预在高血压防治中的重要性。

自1977年以来,JNC共制定了8部指南。目前最新一部2017年发布的《2017 美国成人高血压预防,检测,评估和管理指南》,该指南在诊断标准、风险分层、降压目标、药物选择等方面都有较大变化。例如,该指南将成人高血压诊断标准从140/90mmHg下调到130/80mmHg,并将其分为正常、升高、1级和2级四个类别;该指南根据心血管风险评估结果将患者分为低危、中危、高危和极高危四个等级;该指南推荐所有高血压患者(除非有禁忌)都应将血压降至<130/80mmHg;该指南推荐利尿剂、钙拮抗剂、ACEI/ARB等作为一线降压药物,并建议联合两种或三种不同类别的药物;该指南还提出了基于团队医疗模式和数字技术来改善患者依从性和管理效果的新策略。

除了美国JNC等指南外,还有其他国家或地区或专业组织制定了各自的高血压病指南,如欧洲心脏学会/欧洲高血压学会(ESC/ESH)、加拿大高血压教育计划(CHEP)、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日本社会医学会(JSH)等。这些指南在某些方面存在一致性,如强调生活方式干预的重要性、推荐利尿剂、钙拮抗剂、ACEI/ARB作为一线降压药物、建议联合用药等;但在某些方面也存在差异,如高血压的诊断标准、降压目标、风险分层、药物选择等。这些差异主要是由于不同指南采用的证据来源、评价方法、制定过程、目标受众等因素不同所致。

中国在1999年发布了由中国高血压联盟领导制定的第一部高血压防治指南,并分别在2005年和2011年进行了两次更新。2018年,中国高血压联盟发布了《中国成人高血压防治指南》,该指南是我国高血压临床实践的主要依据。该指南在研究证据、诊断标准、风险分层、降压目标、药物选择等方面都有新的内容和建议。例如,该指南将成人高血压诊断标准仍维持为140/90mmHg,并将其分为1级、2级、3级三个类别;该指南根据心血管风险评估结果将患者分为低危、中危、高危和极高危四个等级;该指南推荐一般高血压患者应降至 < 140 /90mmHg; 能耐受者和部分高危及以上的患者可进一步降至 < 130 /80mmHg。

高血压治疗新思路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会增加心脏、大脑和肾脏等器官的损伤风险。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基因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高血压相关基因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进展。目前已经发现了一些与高血压相关的单基因遗传病和多基因遗传病,以及一些与高血压风险或药物反应相关的基因多态性。这些基因研究有助于揭示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为高血压的预防、诊断和个体化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除了药物治疗外,高血压还可以采用一些非药物治疗的方法,其中最具创新性和前景的是高血压疫苗。高血压疫苗是一种治疗性疫苗,作用主要通过替代部分高血压药物,来达到控制血压的目的。高血压疫苗的作用机理是:疫苗注入体内,“感染”患者,并刺激免疫系统生成血管紧张素抗体,作用于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血管紧张素,从而把血压降下来。高血压疫苗目前正处在实验阶段,还没有上市,但已有一些临床试验显示了其降压效果。与传统口服降压药相比,高血压疫苗的优势是:依从性高、半衰期长、避免不良反应等。

另一种非药物治疗高血压的方法是器械治疗,主要是通过刺激或阻断神经系统、血管系统或心脏系统的某些部位,来调节血压的调节机制,降低外周阻力或血容量,从而达到降压的目的。目前,器械治疗高血压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 去肾交感神经术(RDN):通过经皮穿刺,在肾动脉内壁施加射频能量或超声能量,破坏肾交感神经纤维,减少肾素分泌和钠水重吸收,降低交感神经活性,从而降低血压。

  • 颈动脉压力感受性反射器激活疗法(BAT):通过在颈动脉窦处植入一个电极,在颈动脉窦受到刺激时释放电信号,刺激颈动脉窦壁上的压力感受器,使其向大脑发送信号,抑制交感神经活性,扩张外周血管,从而降低血压。

  • 髂动静脉吻合术:通过在髂静脉和髂动脉末端构成一个约4 mm的动静脉吻合通道,使部分动脉血流入静脉,改善动脉顺应性,降低外周循环阻力,从而达到降压效果。

  • 其他器械治疗方法:除了以上三种方法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器械治疗高血压的方法正在研究中,如微血管减压术、颈动脉窦反射器被动扩大装置、脑深部电刺激、迷走神经刺激等。

总结

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它的认识和治疗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从最初的模糊感知到现在的数值时代,高血压正式成为一种疾病。从第一部高血压病指南的发布到现在的多部指南的竞争,高血压防治的标准和规范不断提高。从单一的药物治疗到现在的综合管理,高血压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不断改善。高血压病指南是高血压防治工作的重要参考,也是高血压领域的科学进展和临床实践的反映。随着新的研究证据和技术手段的不断涌现,高血压病指南也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患者的需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菜鸟到高手:难治性高血压诊疗全攻略
从菜鸟到高手:基层医生高血压诊疗全攻略
确认高血压服药前需要检查哪些项目啊?
《2010 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爱爱医资源-高血压的防治与治疗
患者突破12亿!WHO发布《高血压治疗指南》,这几大亮点值得关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