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千年古剑不锈之谜

千年古剑不锈之谜

  秦始皇陵,位于陕西省临潼县城东5公里处,南靠骊山,北临渭水。兵马俑坑位于秦始皇陵东侧1.5公里的西杨村,俑坑共有三个,再加上—个未建成的俑坑,依次编为一至四号坑。

  秦始皂兵马俑坑内已出上有陶人、陶马七八千件,青铜兵器、车马器一万多件。兵器中最多的是铜矛、铜谆、铜镞、残剑等。其巾还出土青铜剑22把,剑身修长,长短不一,最长的95厘米,最短的81厘米,,剑的制作工艺很规整,内部组织细密,剑身光亮平滑,经过两于多午的地下埋葬,出土时不蚀不锈仍然光亮无比,寒气逼人,剑刃非常锋利。看到那明光闪闪的宝剑,不由使人想到李贺在《秦上饮酒》诗中所描绘的:“秦王骑虎游八极,剑光照空天自碧”这些许句。千年占剑不锈,究竟是什么原因呢?经过科学检测才发现,在剑的表面,有一层约十微米厚的铬盐氧化物,铬是—种极耐腐蚀和高温的稀有金属,而青铜兵器经过铬化处理后,可以防腐防锈。这—发现,使世界为之震惊。因为铬化处理防锈的方法,是近代才出现的现代工艺。德国在1937年,美国在1950年发明并申请了专利,而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巳用于兵器的防锈,比欧美各国提前了两千一百多年,不能不说是世界冶金史上的奇迹。形态记忆合金是一项现代利研成果,而在兵马俑一号坑中有一把青铜剑,出土时因被陶俑碎片压住而弯曲变形。令人惊异的是,当人们移开陶俑碎片后,那柄又窄又薄的青铜剑,立即反弹恢复平直,可见这柄2000年前古剑的“记性”之好是出类拔萃的,而它的记忆时效长达2000午之久。

  春秋战国时期战争频仍,各国都高度重视武器的制造,其中以春秋晚期至战国中期的吴越青铜剑最为精良。不但最锋利,而且最美观。既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又有很高的观赏价值。1965年12月,在春秋战国时代楚国的郢都纪南址遗址7公里处的望山一号墓里,出土丁一柄沾满泥土的长剑。事隔两千多年,这柄剑寒光闪闪,毫无锈蚀,试之以纸,二十余层一划而破。剑身上刻着:“越王勾践自作用剑”八个古篆字。面对这把寒光逼人的越王勾践剑,人们不禁要咏起曹丕《剑》诗中的两句::越民铸宝剑,出匣吐寒芒。”而这“寒芒”已在地下吐了二千四百年之久!这一重大的考古发现立即轰动了全国,最先引起研究人员不解的是:这柄古剑在地下埋藏了两干多年,为什么丝毫没有生锈,依然寒光四射,无比锋利呢?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利用质子x荧光非真空分析,对越王勾践剑进行了无损伤的测定,发现“越王勾践剑”千年不锈的原因在于剑身上同样被镀了一层含铬化合物的氧化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兵马俑枪戟为何千年不锈? 科学家惊人发现……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解说词
秦一统六国,秘密就在秦兵马俑坑的武器中
兵马俑坑的青铜剑为何不锈,难道是“生漆浸染”,其实是项高科技
“越王勾践剑”
秦俑坑中的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